陈里民
(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哈尔滨150036)
谈企业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陈里民
(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哈尔滨150036)
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和共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伴随而来的是观念的转变和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成为市场的运行主体,其生存发展完全依赖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而企业文化最能表达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向社会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经济发展;作用
关于“企业文化”(Business culture)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概念的复杂歧义,据统计目前关于“文化”的概念全世界大约有几百种。按照一般的理解,文化通常被界定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合,按其层次划分自表层至里层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人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通常我们讲的商业文化、公司文化、校园文化都可以包括在企业文化的范畴之内。
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价值观念……是指企业中人们相互作用时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如使用的语言与行为的礼仪等”。
劳伦斯·米勒(LawreceMiller)则指出:“一个企业组织是一个有机体,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有一定的构造和机能。而企业文化就同人的灵魂一样,是企业长期坚守的一套固定的信念及追求的崇高目标”。
沃特曼和彼得斯在他们合著的《成功之路》一书中认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它的职工,使广大职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他们把企业文化概括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氛围”。
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给企业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从属于组织管理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其中价值观念(具体凝结为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所需达到的核心目标是:培育高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
从上述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们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是共同点则在于强调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也就是说,在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把握上,必须着眼于其理念与精神层面,突出对企业人员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美国企业文化研究学者彼德斯和沃特曼在《追求卓越—美国优秀公司管理经验》(1982年)一书中曾强调:“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能清楚他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标准。事实上,如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的不准确,我们则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从此可以看出,培育企业精神、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群体意识的结晶,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好的企业精神具有无可比拟的潜能,能激发员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奋发图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建立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竞争、进取、优秀、高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在发达国家企业界备受推崇,被称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是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企业精神代表和体现着企业的鲜明个性,并且以独特的感召力成为员工的精神支柱,它能够激励员工投身到实现企业愿景的工作中去。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发展壮大之魂。
(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价值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社会活动是非的标准,也就是评价企业和员工行为有没有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尺度。成功的企业,都有其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如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共创的财富观、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审美观和成果、价值与发展相统一的绩效观等,这些都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建设要从重塑企业价值观着手。
(三)企业形象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形象包含着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由产品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员工形象、精神动力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形的资产,是一个企业在用户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说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认识与综合评价。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条件之一。因此它被现代企业称为重要的“产品”,一种实在的物质存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具体和抽象的统一。它可以分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在形象是企业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员工对自己工作的选择以及他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外在形象是企业的外部公众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它表示企业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及外部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作用,已引起企业家关注,在企业文化出现多样化的今天,企业只有转变经营观念,用深层次的文化竞争去抢占制高点,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竞争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导向作用
任何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规定着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导向的功能。卓越的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总是引导企业去主动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景的社会需求,而指引着向成功厉迈进。拙劣的企业文化,使企业鼠目寸光,总是引导企业去迎合不健康的、落后的、没有发展前景的社会需求,最终使企业破产。
(二)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这三种作用的综合效果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总是根据时代精神的要求,确立自身的战略,企业文化就是通过思想、感情、认识上的同化,把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意志,以此来引导和教育员工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广大员工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产生认同感,促进员工的使命感,激发自豪感。
(三)协调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和企业和谐一致。因为无论中国或外国的企业文化,其精神内容都是要使企业自觉地为社会服务。具体地说,通过文化建设,企业尽可能调整自己,以便适应公众的情绪,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而企业和社会之间就不会出现裂痕,出现了也会很快弥补。
(四)育人作用
人才的竞争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要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培养“四有”员工队伍,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管理的精华。提高人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能使员工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能使员工看到自己成长、发展的空间,能使优秀员工有一个很好的充分展示才干的平台,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正是抓住了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个根本,把员工置于主人翁地位,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整体激励机制,既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要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起到单纯的物质刺激所起不到的作用。员工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自己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将形成坚强的团队精神和持续的激励力量,使全体员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
(六)辐射作用
文化具有辐射社会的功能。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但它不是封闭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现代管理实践中加工提炼出的精华,因而它表现在外部时,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使顾客感受到不同企业的文化特色。实际上就是员工的精神境界、文明道德素养在整个企业文化中得以提高的过程。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如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方式宣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产品、服务的附加值。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辐射到社会公共环境和社会公众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其他企业以及社会组织效仿的榜样,从而对于净化社会环境、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论人们对企业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如何众说纷纭,如何给企业文化下定义,但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文化给现代企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软实力,在发展中的作用已不容置疑。世界成功的企业经验也告诉我们,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世界顶尖企业,即使是红火一时,也不会成为百年老店。
[1]魏杰.企业文化塑造[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金永红]
F270
A
1005-913X(2016)10-0119-02
2016-08-12
陈里民(1963-),男,哈尔滨人,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