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红
(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50)
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策略研究
郝丽红
(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50)
扶贫开发对于帮助农村残疾人摆脱困境、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差距、促进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对扶贫开发的迫切要求,现对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进行分析,并提出以项目为核心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将扶贫开发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大力培育专项社会资本等策略。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黑龙江
中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农村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所占比例较大的特殊群体,是扶贫开发的重点人群。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缓解并逐步消除农村残疾人绝对贫困现象,缩小其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纲要的出台与实施,有效推动了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调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极大促进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使农村残疾人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黑龙江省有残疾人口129.5万人,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贫困残疾人数量为84.2万人;而按照黑龙江省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 8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贫困残疾人数量将达到103.6万人。黑龙江省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仍然比较多,贫困面较大,贫困发生率高,实现小康的难度和形势仍不容乐观。可见,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内涵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不断健全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给予农村残疾人一定的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以期增加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提升生活质量,从根本上保障农村残疾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这种扶贫开发方式,是一种可持续性的“造血型”扶贫模式,是对过去的分散式的扶贫模式的重大改进,其工作重点是要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实现小康。
(二)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意义
一是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提高生活质量。根据《2012中国发展报告》,我国基尼系数已接近0.5,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家庭,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城镇,作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农村残疾人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要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生活水平差距,就必然需要借助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力量。
二是促进农村残疾人问题的解决。农村残疾人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支出负担过重、生产增收困难双重叠加导致贫困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贫困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因此,借助扶贫开发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是解决农村残疾人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三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两个体系建设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促进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残疾人扶贫开发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全完善两个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扶贫开发工作,能够大力推进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近年来,黑龙江省认真实施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1-2020年)》《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重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农村残疾人改善居住条件,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稳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黑龙江省农村仍有较大数量的贫困残疾人。由于身体有残疾、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就业技能、缺少就业机会等原因,他们对收入水平、康复保障能力、教育体系、实用技术培训、安居、托养、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与憧憬,想要改变贫困现状的愿望和期盼十分迫切。
没有农村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而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存在较大难度。因此,要把农村残疾人扶贫作为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位抓实抓好。
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达到一定水平,要看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能否达到小康水平:一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全国小康实现的平均水平;二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水平;三是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不能低于黑龙江省人均小康生活水平。根据这三点要求,要设定时间和具体指标,确定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增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确保通过扶贫开发推动农村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到2020年实现精准脱贫。
(一)以项目为核心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
构建工程、项目体系,以扶持贷款、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选聘贫困残疾人联系人等项目、工程,推动农村贫困残疾人从相关扶贫项目中直接获益。做好扶贫项目的遴选、推荐、跟踪、评价,优先安排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特殊人群教育帮扶力度,帮助这部分群体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提高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千方百计促进其就业,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持续增收致富,从而激发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自立自强,避免陷入反复贫困、代际贫困传递的恶性循环,彻底实现稳定脱贫。
(二)将扶贫开发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完善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能够体现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利益关系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初次分配环节,体现的是“充分竞争,多劳多得”;在再分配环节,则需要增加对农村残疾人这样的弱势人群的保护。通过发展公共服务,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通过扶贫开发,为农村残疾人享受公共服务奠定物质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逐步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多渠道,不断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保障水平。
(三)大力培育专项社会资本
国家提出,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实施面向农村残疾人、服务农村残疾人的社会资本项目、社会扶贫工程,促进扶持和发展农村残疾人贫困事业的社会资本的形成,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农村残疾人的积极氛围。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培育,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壮大社会资本力量,结合市场机制作用,形成自我发展、政府支持的农村残疾人专项资本运行体系,塑造市场、政府有机结合的可持续机制,加快农村残疾人脱贫步伐。
(四)加快扶贫开发政策制度化进程
由于农村残疾人面临就业、康复、教育文化等多种需求,由此决定了农村残疾人扶贫项目也应具有多样性,要基本涵盖农村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多层次的扶贫开发体系。为了制定出台符合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实际状况的法律、政策与规划,需要对黑龙江省农村残疾人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与详细的分析,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和特惠扶持政策,从而确保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可行、有效,保证农村残疾人真正受益。
(五)构建扶贫开发高效运行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工作机制。构建农村残疾人扶贫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机制、金融服务机制、社会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完善、畅通,实现部门联动与相互监督,同时将减贫成效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挂钩,量化指标,重点评估,高效、科学、扎实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深化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确定任务目标,整合资源,落实举措,集中力量为农村贫困残疾人解难题、办难事,不脱贫不脱钩。
(六)推进精准扶贫对症下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必由之路。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就要精准发力,制定和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精准扶贫措施,完善大数据管理,确保精准扶贫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推动保障服务的精细化,扩大覆盖面,确保各项举措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避免一保了之、一兜了之的简单做法。创新扶贫方式,兜底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安全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切实惠及农村贫困残疾人,使他们能够跟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步伐,实现精准脱贫,共享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1]王建军,刘诚,李哲.全国农村贫困残疾人状况分析与精准扶贫对策[J].残疾人研究,2015(2).
[责任编辑:王旸]
F713.584
A
1005-913X(2016)10-0032-02
2016-08-07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2B060)
郝丽红(1968-),女,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