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认同感的质性研究*
——以S市阳光体育课程的实施为例

2016-12-26 08:01李臣之
现代教育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认同感阳光理念

张 昕 李臣之

教师认同感的质性研究*
——以S市阳光体育课程的实施为例

张 昕 李臣之

为了解高中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认同感,以S市三所公办学校的15位高中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及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高中体育教师阳光体育课程实施认同感聚焦在认知理念、情感倾向、行为/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各维度下共包括18个子维度;三个核心编码紧密相连,协调一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高中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总体认同感高,但不同学校教师理念有差异,阳光体育课程落实存在阻力,实施不尽如人意;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认同感存在矛盾性、复杂性、不均衡性和片面性的特点,教师关注校内和校外支持,也期待能从这两方面进行改革。

认同感;认知理念;情感倾向;行为意向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阳光体育”首次进入公众视野,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教师作为阳光体育的实施主体,对阳光体育的理解程度、参与热情及实施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阳光体育实施的最终效果。阳光体育倡导的理念与教学行为,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取得实效。阳光体育课程实施以来,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阳光体育的指导、具体措施及长效机制等方面,对教师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认同感研究甚少,故以此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探究高中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认知程度、课程的教学现状、校内外支持、问题阻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看法,建立教师认同感内容框架,尽可能全面地展示教师认同感的诸多层面,进而为阳光体育课程有效实施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 S市社会声望有明显等级梯度的三所公办高中(下文简称:甲校、乙校、丙校),每所学校随机选取5位体育教师,共15人。其中每所学校男教师3人,女教师2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3:2,中青年比例1:2。

(三)研究方法和工具

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梳理目前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概况。根据研究目的,拟定访谈问题,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中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微调访谈程序和内容。访谈录音长达800分钟,转化后的文本约为30万字。通过梳理文本、建立编码,系统归档,建构核心概念间的联系,形成初步看法。参考沃与戈弗雷(Waugh,R. &Godfrey,J.)量表的维度[1]565-578,基于心理学、课程理论研究中对态度和认同感的界定,访谈本身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及体育学科本身属性提炼相关参考点并进行编码(包括开放编码、关联编码和核心编码)。

三、结果与分析

(一)阳光体育课程实施认同感编码

本文的认同感和心理学的态度含义相近,即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部分组成的心理倾向。[2]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将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认同感分为认知理念、情感倾向、教学行为及其行为意向三个核心编码,分别定义为:教师对阳光体育的评价和理解;教师对阳光体育的情感反应或情感态度;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做法和有想法未实施的行为。

此外,基于访谈材料,进行纵向编码,涉及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教学时间、内容形式、评价考核、校内外资源及其支持与阻力、教师建议等内容。基于三类核心编码界定,将纵向编码融入三类核心编码,形成编码信息(见表1)。

表1 阳光体育课程实施认同感的编码信息

(二)认知理念分析

认知理念既涉及教师对目前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思考,也有对各方问题的自我阐述,还包括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愿景。参考沃与戈弗雷(Waugh,R.&Godfrey,J.)[1]565-578量表的维度,将认知理念划分为:(1)对阳光体育课程的基本态度:包括阳光体育与传统体育的联系与区别、阳光体育课程的价值、对阳光体育政策的认识。(2)关心事项(指教师在资源、设施等方面受到来自各方的支持,也反映课程实施的实况):包括校内支持、校外支持。(3)自我价值(指教师对自身定位及期望,有课程实施的自我反思,也有课程实施的愿景等)包括自我工作认同、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相关利益主体的做法。

1.教师对课程价值意义的认知

表2 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价值意义认知倾向

价值意义指阳光体育课程实施对学生身心产生的影响。教师都比较认同强身健体和竞技的基本功能属性。自由个性指学生在课程的项目选择、活动形式等方面都有充分的选择权。三所学校情况均比较好,很少有刚性规定。性格品质包括学生意志、交流方式、团队精神等。终身体育指通过阳光体育课程实施,使学生拥有健康体质和生活方式,提升体育锻炼能力,发展终身体育的目标。教师对后两部分认同感不高(见表2)。此外,阳光体育与传统体育的区别与联系有 7个参考点(见表1),占自身参考点46.67%,主要以有经验的、学校以前有良好体育传统的中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往往很少考虑这方面内容。阳光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关系”表现为互补、拓展、过渡和突显。这些观点侧重点不同:互补关系认为两者都是体育的平等分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拓展和突显关系指传统体育实施效果不好,需要阳光体育弥补,以更好突显体育各项功能;过渡关系指现阶段是传统向阳光体育的过渡,需调整完善。教师对阳光体育政策的认知学习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问及政策文件内容,大多老师表示知道,回答“具体有哪些要求”时含糊其辞,说明教师在领会政策精神、把握相关细节方面存在问题。

2.教师对关心事项的认知

关心事项指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关注或担心的项目,主要来自校内和校外。

表3 阳光体育教师关心事项的认知倾向

校内支持指学校从教学设施、教学规划、课时安排、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给予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支持。时间方面,绝大部分教师表示迫于应试大环境,升学率挤压了活动时间,很难达到“一小时”的要求,加之天气影响,教学时间更短。硬件设施方面,因涉及学校形象,教师几乎一致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不缺,支持力度很大,访谈中往往一语带过,有经验的老教师就事论事,认为场地设计、室内场地建设、热门运动场地(如羽毛球等)建设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阳光体育课程实施后,教学任务量加大,加之体育教育地位一贯很尴尬,一直作为副科,教师评比标准没确定,积极性很难调动,专业发展牵绊很多。总体而言,校内支持是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基础保障,而结果偏重负向,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课程实施。

校外支持指家庭、社区、教育行政部门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在态度和行动上的支持。教师认为这几大群体的态度是矛盾的。家长将锻炼身体作为“交易砝码”,认为教师搞体育活动可以,但要以学生成绩提高为前提。社区活动设施各有不同,主要服务于亲子活动和老年人活动,针对青少年的较少;S市经济发达,政府层面财力物力投入不少,但管理考核、标准制定不完善,加之学校执行不力,落实难到位,结果是财、物未尽其用,造成“钱花不出去,大动作搞不起来,干脆不动就好”①的局面。教育行政部门在指导意见、政策、财政等方面支持力度大,而学校社区各有“隐疾”,联动实施几乎没有,各自实施“蜻蜓点水”,缺乏有效沟通。总体而言,学校的绩效考评、家长的要求、学生的压力、社会的期待等糅合在一起,教师面对各方矛盾,处于两难境地(见表3)。

3.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评判

大部分教师处在忠实执行层面,可能是迫于校内外各方压力,真实想法较难施展,只好按部就班跟学校走;也有可能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只能忠实执行教学计划。有部分教师尝试结合自身专业、学生兴趣进行积极创新,拓展教学。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问题多,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少部分处于得过且过状态。建议在校长领导力、办学理念、不同学科教师间的理解和行动支持,学校财、物的配置等方面统筹协调。此外,教师们均认为学校领导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否则阳光体育课程实施必将南辕北辙,无疾而终(见表4)。

表4 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评判

(三)情感倾向分析

教师对阳光体育的情感倾向包括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整体性评价。教师的言语、语调、表情等是线索链。这方面涉及相关利益群体,教师的表达多是颂扬或含蓄的(见表5)。如“学校还不错,但高考在那指挥着,提了建议也没用”②等,反映出阳光体育虽符合教师主观标准,支持度高,但教师难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反应。此外情感倾向牵涉因素众多,与教师主观意愿、教师心情、访谈情境方式等有关系,全面把握仍需深度采访和心理量表支持。

表5 教师对阳光体育的情感倾向

(四)行为意向分析

表6 阳光体育课程实施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指教师课程实施行为及其意向,是教师在认知理念和情感倾向作用下对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正向态度指认可国家标准,学校要求实施,教师“机械”教学;负向态度指教师迫于现实条件限制,实施中“打了折扣”。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教学反馈环环相扣。教学方式随意、大规模教学,使教师成为“巡逻员”,正常秩序难以保障;活动以学生参与为主,淡化考核,没有固定模式;但囿于教学计划,教师一般自主制定相应的等级评定,大多反映“一般都会给个良好,不好意思给及格,怕影响学生③”。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前和课上;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创新实施欠缺(见表6)。

四、结果讨论

(一)阳光体育课程实施认同感的内容及其联系

基于心理学态度的理论结构将认同感分为认知理念、情感倾向、行为及其意向。结合质性访谈内容的半开放性和访谈提纲的结构性进行第二维度分类和部分第三维度分类,形成教师关于阳光体育课程实施认同感的内容框架(如图1)。

认知理念资料较丰富,分为基本态度、关心事项、自我评判,此外每一项再进行三次归类,较完整地展示了教师的认知程度。情感倾向反衬整个认知理念,也支撑着教学行为,涉及教师的教学风格、课程理念、学校的整体氛围。教师间差异性大,所以这一层次的分类在第二层次。行为及其意向主要根据泰勒原理进行归类。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将安全教育列入其中。故认同感内容分3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这既可以系统理解教师认同感,把握影响教师认同感的核心因素,也可为进一步定量研究提供构建指标。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关心事项、自我价值、教学行为及其行为意向方面,但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见表2、4、5、7)。

图1 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认同感的内容框架

图2 认同感的三角机制

三个核心编码紧密相连、相互协调,任何一个成分改变,都会引发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这有助于理解认同感的形成,也利于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一,认知理念是对事物的评价,它引发情感并产生相应行为。情感于行为是支撑扶持关系,行为付诸实施,根据现实状况和实施效果反过来影响对事物最初的基本理解评价。第二,认知直接影响决策,产生行为,行为结果又会影响情感和认知。第三,情感笃定,落实有保障,行为和认知有动力。核心编码间不存在线性决定关系,实施中抓住一个核心,“差序格局”效应会影响与之有关的任何因素,进而带动整体变革。教师认同感影响行为反应,同时认同感也随教师认知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增加而改变。三者交错影响,说明了行为实践的复杂性、认知理念的灵活性、情感态度的多变性。

资料大都体现了图 2的机制。教师对阳光体育课程理解充分(见表2),相应地情感倾向比较积极,且自我定位于积极调适型,同时行为中的教学方式、考核就会尽量符合学生发展。但学校对升学率的追求和利益相关者聚焦分数使体育成为镜花水月,限制教学行为,逐渐稀释目标。访谈中这种矛盾如“真正的阳光体育,我觉得是主动的,自发的,张扬自己个性的。……现在由于追求升学率,学校下午第九节课让学生留在教室里读书,先不说这种第九节读书效果怎么样,这就不符合阳光体育……主要是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到位,评估过程不科学,所以说目前就所谓了!”④。这种高认同感并未带来好的实施效果,三者交错影响。问题解决涉及学校领导、家长社区支持、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提升,各方缺一不可。

(二)认同感的总体特点及存在问题

1.矛盾性。矛盾指人们对物品、问题、他人或事件的评价并不总是单一的正面或单一的负面,而是正负面经常交织在一起。[3]这体现在不同维度的认同感有差异。教师普遍认同体育对学生学习、终生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认为“都去参加活动,可能对学生体质和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有一定帮助,尽量照顾到学生需求……”⑤,但行为及行为意向方面“照旧”,“平时教学是集体授课,分年级上课,就是热身,然后活动”⑥。教师情感态度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徘徊,进而影响课程实施成效,影响程度取决于三者各自的强度。故评估阳光体育实施要全方位统筹考虑,归结因素不应局限于教师理念认识浅显、随意,教学落实不到位等,应该分析不同维度状况,找出每一维度的关键因素并积极解决。

2.不均衡性。认同感不仅是态度倾向,也是行为表达。如前所述,教师的认同感在认知理念方面内容丰富,而情感倾向及行为意向方面表达少。可能由于认知的复杂性,也可能是情感行为意向要代表一些集体利益。引发含蓄隐晦的表达。此外,教师不愿表达过于激进的评价,且心理上的变化也不易察觉,访谈情境影响也不可避免。故编码只是尽可能完整呈现。

3.复杂性。课程实施不尽如人意,问题在于:(1)教师任务量偏重。学生运动项目需求多样化,师生比例小,课时总量大,此外学校社团、校队、特色项目需教师指导,增加了教学任务量。(2)教师积极性未充分调动。H老师说道:“老师干了活,或者拿到相应的认可,结果天天干,跟不干的人工资一样,这干的有什么劲呢。”“班主任一个月额外多少钱,老师上一节晚自习多少钱,这都有规定,但体育就没有。”⑦工作量认定、奖优评先制度不完善,得不到同事、校领导的认可,易产生消极倦怠心理,进而影响课程的实施。(3)教师综合能力被忽视。教师招聘选拔注重专业,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能力被忽视。“有些学校领导人招体育老师要专业的,不要师范的,为什么呢?专业的可以搞特色体育,你师范学院,懂各方面,但你就是不专业。”⑧教师综合素养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总之,教师眼中阳光体育实施难度大、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持。

4.片面性。在阻力方面,教师均会提及时间不够,学生意识不足,考核标准不明确等,最终指向“高考是指挥棒”、“文化课是最重要的”等教育制度问题。不可否认,教育制度是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拦路虎,但并非无路可走,需转变观念。行为来源于实践的推动。教师要用专业能力、丰富的教学内容、形式去吸引学生,这样即使没时间,学生自己也会挤时间锻炼,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习惯。

(三)关注点和改革点

1.校内支持是保证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校内支持在时间、硬件设施、教师发展方面,教师负面态度达到半数以上(见表4),校内支持成为教师关注的集中点,也是改革落实最紧要的地方。

第一,教学时间压缩,教学过程、内容、方式简化,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导致体育课程教学变得可有可无。大部分老师认为学校领导的理念有偏差,只有领导层重视体育并身体力行,阳光体育才会有根本改观。前后两任校长鲜明的对比,使这一结论更有信服力。

第二,学校场地规划应科学化、人性化。三所学校均存在运动场地不足、室内场地更少、遭遇天气原因等取消阳光体育情况。H老师说道:“建立新学校时总考虑教室多少,不考虑运动场的建设。我们运动场周围连一棵树都没有,夏天水泥地上五十度的高温,谁愿意去做运动。有文化积淀的老学校,校园都非常美,绿植很多,也很合理。”⑨硬件设施是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基本要求达不到,开展运动成为空头支票。此外,学校体育文化也可从长期有奠基性的工作开展,如平时的场馆、绿化、制度等方面逐渐渗透。体育人文应成为建设重点。

第三,教师发展需从教学培训、聘任制度、待遇福利等方面齐头并进。好的教师铸就好的教育,而目前教师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消极作为(见表 5、表 6)。转变不仅在于理念,更在于行动(见图2)。校内要积极提供给教师及时交流的学习平台,学习反馈同时进行,构建体育教师的选拔聘用机制,改善教师的考核、激励措施,消除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工作性质等方面与其他课任教师的差别。此外,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也应作为活动参与者,全员参与,改善学校的氛围。

2.校外支持主体间的平衡共赢是阳光体育课程实施的动力。但家长、社区与国家之间矛盾,一方积极支持,一方消极反对(见表4),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政策支持与保障未落地。国家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政策,尽量让阳光体育落实有抓手。但学校、家长的学术课程本位观念在应试教育、传统文化、社会趋势推动下只增不减,结果上面费尽心思搞规划做宣传,下面费尽心机走形式,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地方学校踏踏实实搞应试,阳光体育“江山依旧”。家庭教育注重“好好学习,以后找个好工作,但从没教育孩子‘好好锻炼长大找个好工作’”。⑩教师们感触最多的是“国家是挺支持的,但国情就这样,改变不了的”○11。社会大环境、家长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等都是教师的关注点。

第二,地方课程资源未有效开发利用。首先,学校资源不足。学校和地方既未能有效利用校内资源,也未能有效整合校外资源。S市基础公共设施较好,如城市绿道、各类生态主题公园都可作为集体活动的课程资源,但这一直被忽略。S市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人口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等区别很大,有利于发掘多样的课程资源。其次,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漏洞,这是导致S市阳光体育投入高,收效微的原因之一。此外,S市科技发达,可运用技术手段的优势追踪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改革阳光体育中监管评价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及时解决。总之,结合学校现实和需要,发掘地方课程资源,对阳光体育课程实施大有裨益。

注释:

①2015-10-22-甲校-MTWLL

②2015-10-15-丙校-FTLXH

③2015-10-22-甲校-FTYXX

④2015-10-16-乙校-MTSLX

⑤2015-10-15-丙校-MTWYP

⑥2015-10-22-甲校-MTWLS

⑦2015-10-16-乙校-MTHHB

⑧2015-10-16-乙校-MTSLX

⑨2015-10-16-乙校-MTSLX

⑩2015-10-22-甲校-MTLB

[1] Waugh,R.&Godfrey,J. Teacher Receptivity to System -wide Change in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J]. British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993, vol.19,No.5:565-578.

[2] 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7.

[3] 巴伦,波恩.社会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8-155.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Teachers’ Sense of Identity——Taking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Physical Education in S City as An Example

ZHANG Xin & LI Chenzhi

In order to know the high school physical teachers’ the sense of identity about Sunshine Physica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electing three public school teachers in S city, conducting in-depth interview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15 teachers. The study founds: (1) the high school physical teachers' sense of identity is focu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ognitive theory, emotional tendency, behavior and behavior intention, which includes 18 sub-dimensions. (2)three core codes are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coherent, and reciprocal causation. (3) teachers; sunshine sports overall identity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but different ideas are different, there is resista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sports, the implementa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4) teachers' self-identity to sunshine sports sense of contradiction, complexity, imbalance and the one sidednes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port, but also look forward to reform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identity; cognitive idea; emotional tendency; behavioral intention

G45

A

2095-6762(2016)04-0071-08

(责任编辑 于小艳)

2016-06-07

张昕,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00);李臣之,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广东深圳,518000)

* 本文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学校发展顶层设计研究”重大招标课题(项目编号:zdzz401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认同感阳光理念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走,出发!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走在阳光路上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