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家庭教育的再认识

2016-12-24 09:59韩瑞萍
中小学校长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育者矛盾家长

韩瑞萍

学生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的主体基础,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因此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一定要全面、深刻。众所周知,学生不仅生活、学习在学校中,还生活、学习在家庭中。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长作为“家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基础性影响。因此,要教育好学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圆满完成教育任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就更需要和“家庭教师”取得紧密联系,谋求做到师亲同心,对学生施加前后一贯、价值取向一致的教育影响,使家庭、学校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对家庭教育的再认识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培养青少年的任务不是单独依靠学校一方的努力可以完成的,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但家长对学生的社会化同样负有重要职责。在这种情况下,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与途径,两种不同的教育主体,面对相同的教育对象和相同的教育目的、教育任务,就特别需要协调与合作。可以说。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是出于客观的教育需要,是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联系。

也许有的教师会这样认为:作为教师,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精神都很疲劳,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学生家长的事。但如果认识到我们和家长都是教育者,就会对联系家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种新的认识。

我们和家长在总的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双方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成为国家栋梁,成为一个享受幸福人生的人。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教师和家长密切联系、沟通合作的基础,唯一不同的是,两个教育主体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在相同价值取向下的教育并不总是一致的,彼此之间总会有些冲突和矛盾。这是因为教育的复杂性和教育的周期性决定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尽皆知。短期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很明显,短期教育目标和长期教育目标会有冲突,家庭教育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有时也会有冲突,所以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就会存在偏差。造成两者的一些不和谐也就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教师对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家庭教育产生新的认识。

其一,对培养目标的不同认识会成为矛盾生发的原因。教师的教育目标是由国家确定和设计的,要求把全体学生培育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鲜血液,又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这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社会需要,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家长大多数对子女寄予过高期望,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希望,而不是按照孩子的需要和社会的期望设计培养目标。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从培养目标的认识差别中生发出的矛盾是教育工作出发点的矛盾。现实教育中教师谋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却只关注孩子的升学,其间差别就是代表性的例证。这种矛盾反映了不同的育人观:教师把学生视为社会的财富、国家的接班人,多数家长却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甚至是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的“工具”。

其二。教育情感的不同导致矛盾与隔阂。爱子女是家长的天性。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但是,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爱是有区别的。师爱是一种理性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是基于社会责任的情感表达。而家长的爱,是源于血缘,其理性常常被骨肉之情冲淡,所以极易陷入溺爱的误区,往往为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导致有的家长不满意教师根据教育的需要而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反之,出于骨肉之情施加于孩子的责打、惩罚,同样也不为教师所理解和认同。

其三,教师发生的教育错误也会引发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修养不够,也会出现违反师德的错误,例如给学生加压,无理地要求学生、体罚学生,向学生索要财物,蔑视、污辱家长等等。这些教育错误会直接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还有,少数教师因教育素质的低下而误人子弟的现象,也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之间因沟通不畅,缺乏交流,彼此产生误解;教师对家长恶语相向,或家长对教师出言不恭等等问题,也是两个教育者之间常常发生矛盾的一个原因。

基于上述问题,首先要认识到:教师和家长间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敌我矛盾”,而是根本利益、总的价值取向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时,需加以分析,合理解决。

二、教师与家长联系的必要性

既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如此重要,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忽视家长及其教育作用呢?

在现代教育专门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外许多教育家对家庭教育表示极大的关注,他们呼吁教师和家长结成联盟,加强协调与联系,共商教育大业,同心培育人才。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同样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已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必要的联系。如果说有矛盾或冲突,在多数时候是潜在的或隐蔽的,这种潜在的矛盾所造成的精神消耗和资源消耗,比理性地暴露矛盾和解决矛盾所需消耗要大得多。由此看出,教师和家长间加强沟通联系的确很有必要,在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中,教师应争取主动。教师和家长相比。在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教育规律,理智地把握沟通目的与渠道等方面,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应当搞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和家长互通情况,共同总结教育经验,共同商讨教育策略。互相协调教育步骤,紧密联络和学生的感情。

既然是沟通,就应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通报给家长,使他们心中有数,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当然,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所犯的错误也应向家长通报。现如今,学生的过错似乎已成为教师主动联系家长的唯一理由。“把你的家长找来!”学生们对出自教师嘴中的这句话总会感到恐惧胆怯,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实际上,学生在校的表现应主要由为人师者负责。如果学生在校犯错而把家长叫来教训一番,除了暴露教育者的无能,挑唆家长和子女的对立,引发教师和家长的冲突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教师和家长进行联系,不仅要保持正当性、合理性,而且还要保持经常性才行。否则,家长面对不邀自来的教师或教师的邀请,一定会感到不适应,易引发家长不稳定的情绪和猜忌心理。

三、教师与家长联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家长

在和家长沟通思想、联络感情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无论家长的地位如何,从事何种职业,在人格上他们与教师都是平等的。因此在和学生家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特别尊重家长的人格。人格的侮辱是最大的侮辱,人格的伤害是最深的伤害,因此,在联系家长时,教师需要格外谨慎小心,保护家长的人格自尊,不说侮辱家长人格的话,不做有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我们不但会无谓地造成与家长的矛盾、冲突,而且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感情对立,最终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实效。

尊重家长,就需要注意不伤害家长的感情。在和家长取得联系时,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一种诚恳、自我尊重并尊重他人的态度,要明确搞好教育工作、更好地培育人才的目的,不能形成向家长告状的局面,更不能当着家长的面责骂、甚至是侮辱孩子。有人可能认为,我的心是出于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一目的,既然是为学生好,那么在沟通的方式、方法上有不妥之处家长也可以理解。但实际上,这种思想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考虑到家长的自尊心和自我防护心理。教师应该懂得,家长当着教师的面骂孩子,是出于迫切希望教师把他的孩子教育好。同时,也想从教师的谈话中得到对他的孩子的一些期望。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从教师的回答中能够听到孩子的些许优点和进步,他会感到安慰,表示感激,从而答应教师的要求,和教师紧密地配合。如果家长从教师的回答中听到的全是孩子的问题,那家长就会下意识地产生反感,怀疑教师对孩子有成见,因而采取与教师不合作的态度。

尊重家长,教师还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任何一位教师即使再有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都不能保证在工作中不出差错或疏漏。在这种情况下,同为教育者的家长从道义上说有权提出意见和批评,从而督促教师改正自己的过错。此外,家长和教师相比较,家长对子女的个性特点、心理成长轨迹、心理需要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因此采用家长的合理主张,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工作,并提高教育的效率。

(二)不要谋取私利

师德要求教师要密切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这是从教育目的出发提出来的,是建立在“教师与家长都是教育者”这一理性认识基础上的。很明显,师德提倡教师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同时社会也谴责那些看不起家长、鄙视家长的教育作用的教师。社会更谴责那些利用教师的职务,利用与家长的关系,谋取私利的教师。

当今社会的庸俗关系学,已浸染到一部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一些教师在和家长联系时,乱伸“无理手”,以种种或明或暗的理由卡要、索取家长的财物,满足个人不正当的利益要求。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将学生当作“变相人质”,要求家长帮其办这事跑那事,一旦家长对其要求不予满足,便对学生采取不负责任的教育态度。种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玷污了教师的荣誉,败坏了教师职业的名声,而且给教师和家长的正常关系抹上了一层阴影。

在“无理手”之下,就不会有合理的教育。当教师向家长伸出“无理手”时,在捞取不正当利益的同时,也受到了家长内心的鄙夷。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间就不会有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关系存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也就不可能有协调一致的教育影响。除此之外,在教师“无理手”的伸缩中,学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也就谈不上了。所以说,教师应当自觉地把握“搞好关系”的合理域,将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限制在理性的和道德的范围内,自觉抵制向家长伸手捞取个人私利的现象。

猜你喜欢
教育者矛盾家长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矛盾的我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矛盾多发”可怕吗?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