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城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6-12-24 09:58贾红旗王婷婷
中小学校长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贾红旗+王婷婷

[摘要]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新建学校的急剧增加和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等。为有效解决新建城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教师待遇保障体系。

[关键词]新建城区;中小学;教师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由于新建城区的不断扩大,作为基础配备的学校数额也急剧增加,中小学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到新城办教育,势必会出现队伍建设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我们发现,新建城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与新区发展定位不协调;师资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同时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且教师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解决好新建城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新建城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而且有助于为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一、新建城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国家城镇化政策的导向下,大面积城镇周边的乡村迅速改造成新兴城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成城市学校,原有的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转变为城市教师,其数量占新建城区中小学教师的半数以上。移交来的乡村教师大多具有数年的教龄,教学经验丰富、已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但这种植根于乡村的、“接地气”的教育方法不能有效适应新城区对教育理念的定位,部分移交教师的落后教育方法和理念阻碍了新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为弥补新建学校教师短缺,教育部门招聘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据了解,某城区近六年间,每年通过社会考试和招聘高校毕业生数量均达300余人,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供求矛盾的情况,诸如专业不对口、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经验不足等。同时,新进教师在上岗前没有得到有效的岗前培训,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掌握不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没有形成个人的教学理念。另外,为解决教师紧缺问题,新建城区大量临时聘请社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在聘任社会教师时,要求比较低,质量没有保障,多以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和离退休老教师为主。

由于教师数量的匮乏,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身兼数职的情况。身兼数职的教师不但不能专心于课堂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反而增加了负担,影响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

(二)教师结构不合理

新建城区教师来源基本是“3+1”模式,即原乡村学校教师的移交、面向社会和高校的招聘、优秀师资的引进和社会人员的临聘。乡村移交教师大多有数年教龄,属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但存在职业倦怠的“老”教师;新招聘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属于具有激情活力但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引进的优秀教师教龄较长,经验和成果丰富,理念先进;临聘教师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

除此之外,还存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等多方面的不平衡。据统计,某新区某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27岁,教师多为新聘女毕业生,年龄结构偏低,教育教学经验缺乏,缺少资深老教师的帮助,无法发挥新老教师“传、帮、带”的优势。另外,该区教师数达3200余人,女教师约占78%,男教师约占22%,值得注意的是,男教师多集中在新区的城边地区,城区的男教师数量少且流失严重,导致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新建城区教师来源多样化,其学历结构在层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大量中小学教师学历专业与所任课程缺乏关联性,学历提高没有很好地结合专业教学。新建城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建城区建设发展的定位,不能很好地促进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更难做到“教育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教师队伍不稳定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按生师比计算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规定“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按照学生数量的一定比例核定。”编制标准规定(师生比)城市初中1:13.5,城市小学1:19.0。据调查结果显示,某新建城区师生比优于国家标准:城市初中1:12.1,城市小学1:12.5。虽然该地区教师编制较国标优越,但当前中小学教师编制存在的问题是:中小学教职员编制中工勤人员、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占有的比例较大,真正的一线教师编制数额较少,导致教师职业不能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进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工资待遇始终是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尽管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被普遍接受,但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村教师也转变为城市教师,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移交来的教师在身份转变上虽获得了满足感,但实际生活压力带来的困扰不断增加,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教师工资对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吸引力比较低。男教师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承担的巨大压力,导致教师职业很难吸引优秀男性,更严重的是这也导致部分优秀男教师的流失。简言之,城镇化背景下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下降是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城镇化背景下新建城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指出,应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统领,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管理、提升内涵为目标。结合统领、实现目标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着手,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保障。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拓展教师培养途径、深化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队伍素养的必要途径。

(一)构建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立德树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关键。按照转型的思路进行教师培训工作。也是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培训的要求。针对城镇化对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新要求,加强转型化教师培训显得尤为关键。

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以师为本”。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目标,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优化教师培训新策略,探寻教师成长新方法,形成梯度攀升成长新机制。立足于教师教育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和不同水平的教师区别对待,通过培训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立足于教育教学需要,根据中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教育教学的科学策略;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将教师的科学发展纳入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位置。

制定培训策略,创建立体培训模式。培训策略的制定是基于培训目标而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显性培训目标即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隐性培训目标则是获取新理念、构建新知识。为达到两个目标,教育机构应该创新培训新体系,构建立体培训新模式。首先,创建“互联网+”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提升。其次,加强与知名师范院校的联系。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让在校教师走进师范院校,学习最新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邀请高校教育专家,通过讲座、报告形式给在校教师传递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再者,与在教育上获得良好经验的新建城区建立合作关系。安排教师定期去这些地区学习或挂职,充分学习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城镇化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派遣骨干教师赴国外参观学习,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丰富培训内容、促进健康成长。有调查显示,教师接受最多的培训内容前三位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师最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前三位是:教学方法及策略、学生发展及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教师培训应该合理处理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不可仅限于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等专业知识方面,应兼顾设计学校及课堂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学方法及策略、学生发展及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等内容,促进教师培训过程中的“营养均衡”。

(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师资结构

优化招聘结构,平衡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结构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和技能等多方面内容。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应该把握好教师招聘第一道关口。新建城区学校在招聘中小学教师时应开拓多种渠道,广罗人才。首先,通过奖励政策引进优秀的一线教师。一线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教学方法和优秀的管理业绩,发挥一线教师的内在优势,可在学校形成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其次,招聘高等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任教。免费师范生具有年轻活力、教学积极性高、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素养高、理念先进等优势;最后,面向社会招考。吸引一批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加入到教育队伍中来。

明确用人之道,重视发展性评价。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施以不同的管理策略,即用其长,避其短;立其志,开其潜;知其思,促其成;善组合,成团队。对每位教师应该扬长避短,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创造条件开发其教学潜能;立足教师实际需要,促进健康成长;调动教师之间合作的积极性以达到“1+1>2”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根据教师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师的发展规划,重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将教师的未来发展定位和专业发展需求作为评价的主要维度。

引导自我管理,激励教师成长。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在教师对自身价值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小学教师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基础性奠基作用,因此,中小学教师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都关心自己所在的学校,也乐意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承担工作。管理者要努力创设优良的学校环境。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强自我管理,使教师自身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趋于一致,形成师生校三位一体的格局。

(三)健全教师待遇保障体系。稳定师资队伍

编制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总量严重缺编、部分学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应该从教师的编制问题人手。首先,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向后勤人员社会化方向转变。将保卫、食堂、后勤等工作人员逐步从编制队伍中剥离出来,不再占用教师队伍的编制。给中小学较大的用人自主权限,做好编制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按需用人,使之成为支持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其次,严格落实教师聘任机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在职不在岗的编内人员进行清理,保障教师队伍生态的健康平衡。最后,对有特殊需要的学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地增加额外编制,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

“安居”才能“乐业”,增加中小学教师工资。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更担负着家庭生活的重任。若要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学校必须解决其后顾之忧。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补贴。其中基本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补贴低于同等事业单位的工资,绩效工资由70%基础性绩效和30%奖励性绩效组成,绩效数额也较少,很难发挥绩效工资撬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杠杆。为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增加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补贴,保障教师的稳定收入,令其过上体面的生活。另外增加绩效工资的数额,改进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重新分配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善于教、乐于业。

新建城区中小学校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结构合理、整体稳定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城镇化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教育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美育教师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