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变量调节下自我妨碍与大学生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

2016-12-24 03:07李德奇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态度体育锻炼效能

李德奇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情境变量调节下自我妨碍与大学生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

李德奇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提出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等变量关系的假设,并假设了情境变量在其中的影响机理,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了相关数据,使用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数学手段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加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我妨碍行为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境变量对于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论文提出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抑制自我妨碍的形成。

自我妨碍;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

0 前 言

近年来,对大学生体质状态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从研究热点来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理健康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心理活动涵盖的内容广泛,对于体育锻炼促进的影响机制复杂,很难解释不同类型的心理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此外,大学生个体在体育活动中还受到外界物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更加剧了研究的复杂程度。

自我妨碍是个体心理状态的一种,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社会心理学家Jones & Berglas(1978)首次提出“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的概念以来,“自我妨碍”就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1]。“自我妨碍”的概念与维护和扩展自尊的行为密切相关,即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这一现象,个体往往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为自身的努力,而将失败的原因推卸为外界情境因素,这一行为取向与个体自我维护的意识息息相关[2]。Andrew & Martin,etc(2003)进一步认为,个体为了维护或者提升自尊,往往会主动“设置”或者“寻找”失败的借口,这一“自我妨碍”的行为趋向在保护个体自尊的同时也往往对个体的行为表现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也表明高自我妨碍者的成功表现相对较差[3]。自尊是个体的一种基本精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以及人格特点,同时还对个体的诸多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4]。身体自尊的概念与自尊类似,不同之处在与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身体状况经评价后而产生的感受,如满意或不满意感。自尊与自我妨碍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个体都具有保护自尊的需要,而采取自我妨碍策略来保护自尊是其中的重要选择之一。Christian(2003)的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个体采取自我妨碍策略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自我保护趋向,而高自尊者则更多了是为了自我加强[5]。Bandura(1997)指出,自我效能主要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知觉(如判断与评价)和对自我能力的预期[6]。研究表明,自我效能的高低与努力程度密切相关,通常高自我效能会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更多的努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表现出相反的行为[7]。从心理学的角度,态度是个体对于某一对象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认知或行为趋向,体育锻炼态度则是个体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和行为表现,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连续和渐进的过程,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态度还可细分为体育锻炼目标态度和行为态度[8]。Jiri & James等(2004)认为体育锻炼态度反映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和评价,是一种主观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体育锻炼态度与学生的现实体育行为具有密切的关联,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态度是体育锻炼的催化剂,而消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则直接导致体育锻炼行为的下降[9]。Malete(2008)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态度与运动表现和身体自尊存在着相关关系,具有良好体育锻炼态度的人群往往身体自尊更高,同时有更好的运动表现,而消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则相反[10]。情境作为一个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社会学领域将“情境”定义为“个体行为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定义“情境”为“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在教育领域中,近年来“情境教学”得到广泛关注,其中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对“情境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自我妨碍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尤其近年来对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往往基于一定的实验情境下开展。

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研究中,自我妨碍行为往往与影响体育锻炼效果的负面情绪相伴,同时还容易产生自我保护策略,Nahid Sameti(2012)认为自我妨碍行为在体育运动领域是难以被接受的[11]。同时,自我妨碍与自尊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研究表明,低自尊往往更加容易采取自我妨碍策略,但高自尊者也往往会运用自我妨碍对自身的成功加以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与研究对象的选择、试验情境的设定以及测量方式的不同密切相关。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Elliot(2003)的研究指出,自我妨碍高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低的自我效能,在面临挑战时对自身的能力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因而会采取更多的自我妨碍策略用以维护个体自尊,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12]。Deppe & Harackiewicz(1996)的研究指出高自我妨碍水平的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往往低于低自我妨碍的个体,同时还具有较低水平的体育运动参与态度,这一结论验证了自我妨碍与体育运动态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综上,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呈负相关;

假设2: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

假设3:自我妨碍与体育锻炼态度呈负相关。

影响体育锻炼过程的一系列要素可定义为情境变量。在体育锻炼领域,以竞争性的情境出现较为普遍,在现实的体育活动中,竞争情境下高自我妨碍的个体表现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体育运动表现往往较好,对于个体的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预期,情境变量对于自我妨碍的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这些结果变量具有调节作用。综上,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情境变量对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其中竞争性的情境变量对于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具有正效应;

假设5:情境变量对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其中竞争性的情境变量对于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具有正效应;

假设6:情境变量对自我妨碍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其中竞争性的情境变量对于自我妨碍与体育锻炼态度具有正效应。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绍兴邮电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共向300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为86.7%。调查问卷中测量了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并强调本研究的学术用途。

1.2 研究过程

对自我妨碍的测量采用Shields & Paskevich(2003)编制的SHEQ(Self-Handicapping in Exercise Questionnaire)量表,该量表针对传统的自我妨碍量表进行了修订,专门用于对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的自我妨碍倾向的测量,SHEQ量表涵盖四个分量表,共23个题目,采用5点评分法,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身体自尊的测量采用徐霞等(2001)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该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共30个题目,测量中采用4点评分法,该量表的各分量表克伦巴赫系数范围在0.752~0.824之间,内部信度较高。对自我效能的测量采用中文版的GSES量表,该量表共10个题目,测量中采用4点评分法。胡象岭等人(2014)的研究表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6,具有较好的内部信度。体育锻炼态度的测量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该量表70个题目,包含8个分量表,测量中采用5点评分法,该量表信度和效度均较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境为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情境对于体育锻炼中的各项行为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对于体育情境及其影响机理、体育情境的测量与评价等的相关研究还较少。Ang Chen(2001)设计的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共24个题目,涵盖挑战性、探索性、注意力等6个因子,测量中采用5点评分法,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体育情境变量的测量工具。

2 研究结果

2.1 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

为了检验假设,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7.0和Mplus 7.0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对假设模型进行估计,考察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情境变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分析处理测得的数据,进行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测得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其两两相关关系

2.2 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关系的路径分析

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路径模型进行检验,对模型中的各潜变量的残差和协方差系数均设为自由估计,结果表明:各条路径均显著,支持假设1至假设3,标准化路径系数如图1所示。

图1 路径模型及标准化系数

对情境变量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本研究分别采用高(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方式区分高竞争情境和低竞争情境,考察情境变量对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如图2所示,当处于高竞争情境时,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的关系显著(r=-0.76,P<.01),当处于低竞争情境时,自我妨碍与身体自尊的关系不显著(r=-0.38,P>.05)。

图2 情境变量对自我妨碍和身体自尊关系的调节作用

如图3所示,当处于高竞争情境时,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显著(r=-0.85,P<.01),当处于低竞争情境时,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显著(r=-0.54,P<.01),但系数小于高竞争情境时的系数。

图3 情境变量对自我妨碍和自我效能关系的调节作用

如图4所示,当处于高竞争情境时,自我妨碍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显著(r=-0.61,P<.01),当处于低竞争情境时,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不显著(r=-0.21,P>.05)

图4 情境变量对自我妨碍和体育锻炼态度的调节作用

综上,支持假设4至假设6。

3 讨 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产生的内在机理在于为体育锻炼行为失败提供借口或者为成功接受赞扬,其本质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活动。

对假设1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妨碍与大学生个体的身体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可进行如下解释: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当低身体自尊的个体预期到行为结果可能会失败时,会更多的采取自我妨碍策略诸如通过停止努力等来对身体自尊进行保护;与此相反的是,高身体自尊的个体为了表现自身的高超能力,不会采取相对消极的自我妨碍策略,从二者之间的心理动机来看,低身体自尊的个体更加趋向采取高自我妨碍策略。对假设2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妨碍与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可以解释如下: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为了保护个体的自尊,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更加容易采用自我妨碍行为,其目的在于避免因表现不佳而受到过多的否定性评价。对假设3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妨碍与大学生个体的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可以解释如下:大学生个体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当个体对于自身能力信心不足或者预计到难以有更好的表现时,为了维护自尊和避免受到过多的否定性评价,会采取自我妨碍策略,因而直接的反应是体育锻炼态度的弱化,很明显,自我妨碍水平越高,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就越低。

对假设4-6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竞争情境直接影响自我妨碍对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并具有正效应,即较高程度的竞争情境在其中起到更大的效应。这一结果可解释如下:在高程度的竞争情境下,个体面临更多的评价,因而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被迫加强锻炼以求获取更好的运动表现,身体自尊、自我效能以及体育锻炼态度等因素被强化,均会有明显提高,同时,影响运动行为和运动表现的自我妨碍行为会被抑制,因而竞争性的运动情境表现出正效应。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运动过程中,个体为了维护个人形象或者保护自尊,往往会采用自我妨碍策略。但高自我妨碍会对体育运动表现和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等关键的心理要素产生负面影响。

较强竞争性的体育锻炼情境能够对大学生自我妨碍行为的发生产生有效抑制作用,进而对身体自尊、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态度等等自我心理因素产生作用,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

4.2 建议

采取有效策略对个体的自我妨碍行为实施干预,努力降低个体在体育锻炼中产生的自我妨碍行为。

在大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努力创建较好的体育运动情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大程度地抑制自我妨碍的形成。

[1] Jeffrey W. Lucas, Michael J. Lovaglia. SELF-HANDICAPPING: GENDER, RACE, AND STATUS[J].CURRENT RESEARCH IN SOCIAL PSYCHOLOGY,2005,10(15):234-249.

[2] J Deppe, Roberta K., and Judith M. Harackiewicz. Self-Handicapping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from the Threat of Failu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4):868-876.

[3] Andrew J. Martin, Herbert W. Marsh, Alan Williamson, Raymond L. Debus. Self-Handicapping, Defensive Pessimism, and Goal Orient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3):617-628.

[4] Anthony G. Greenwald, Laurie A. Rudman , Brian A. Nosek, Mahzarin R. Banaji, etc. A Unified Theory of Implicit Attitudes, Stereotypes,Self-Esteem, and Self-Concept[J].Psychological Review,2002,109(1):3-25.

[5] Christian H. Jordan, Steven J. Spencer, Mark P.Zanna, Etsuko Hoshino-Browne, etc. Secure and Defensive High Self-Esteem[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85(5):969-978.

[6]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 Freeman.1997.

[7] Barry J. Zimmerman.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5):82-91.

[8] Prithwi Raj Subramaniam, Stephen Silverman.Middle school students’attitudes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7(23):602-611.

[9] Jiri Stelzer, James M.Ernest, Mark. Fenster,&George Langford.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 Stud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Four Countries-Austria, Czech Republic, England, And USA[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4,2(38):171-178.

[10] Malete, Examining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physical activity of Jamaican youths: A cultural extension of the PSP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8,6(1):39-52.

[11] Nahid Sameti. Investigating the Intermediate Role of Achievement Goals among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ducational Self- Handicapping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Life Science Journal,2012,9(4):4164-4166.

[12] Elliot, A. J. Church, M. A. A motivational analysis of defensive pessimism and self-handicapp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3,71(3):369-396.

[13] Deppe R K, Harackiewicz J M. Self-handicapping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from the threat of failu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4):868-876

[14] Richards H.D.B., Johnson Cz,& Collins D.J.Predictive ability ofself-handicapping and self-esteem in physical activity achievement context[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589-602.

[15] Shields C A., Paskevich D M., Brawley L R. Self-handicapping in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exercise: Toward a measurable construct[J]. Journal ofSport&Exercise Psychology, 2003(25):267-283.

[16] 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1(2):78-81.

[17] 胡象岭,田春凤,孙方尽.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心理学探新,2014,34(1):53-56.

[18] 毛荣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19] Ang Chen, Paul W.Darst and Rebort P.Pangrazi, An examination of situational interest and its sours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71(3):383-400.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handicapping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Situational Variables

LI De-qi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oxing 312000,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e paper putted forward the hypothesis about body self-esteem,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variables such as the hypothes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handicapping, self-handicapping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ssume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situational variables, and questionnaire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llect relevant data, data process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gather and process questionnaire data.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handicapping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ituational variables has a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handicapping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it need to tak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maximum inhibit the formation the self-handicapping to choose proper teaching methods, building a good teaching atmosphere, etc.

self-handicapping;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self-esteem; self-efficacy

2016-09-21

李德奇(1975-),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G804.85

A

1004-3624(2016)06-0094-05

猜你喜欢
态度体育锻炼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