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新尝试

2016-12-23 09:06周红陈永凤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素质培养高校

周红+陈永凤

【摘要】高校共青团应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载体,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能力的全面培养。在高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共青团工作开展各有其特点。共青团工作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更有益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工作;素质培养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任,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高校共青团,同样面临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为此高校共青团工作不仅要充分发挥传统工作的优势,同时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在高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各有其特点。因此,在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过程中当中,我们应努力总结学生专业学习与共青团工作相结合的规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来开展各项工作。这不仅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培养优秀人才。本文将以外语类专业学生共青团工作开展为例,充分分析在外语专业背景下的学生思想状况、个性心理以及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等特征,对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如何开展共青团工作做一浅析。

一、新时期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新特点

当今大学生“90后”群体多为独生子女,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群体相比,在思想独立、锐意进取、推陈出新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但在理解包容与沟通合作方面较为欠缺,思维与行动多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当今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长大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伴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大学生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而外语类专业的大学生除具有上述大学生的共性之外,由于他们既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研习了西方文化,受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其性格特点及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自有其特殊性。

1、注重个体,人本主义思想强烈,强调自身价值和个人利益

由于外语专业学生接触国外的思想和生活材料较多,在学习的过程容易进行中外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但由于大学生人生观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看待事物的观点很容易走向偏激。同时,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大大增加,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强,相应地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过多且不合理地强调自我,强调个性,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观点。

西方文化中对于物质毫不掩饰的追求往往会对外语专业的学生们产生极大影响,致使他们往往过分强调物质,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因此,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有时会导致他们走向极端。比如:有些学生会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想法,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强调自身价值;有些学生会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表现在行为上则即自私自利。

2、性格发展受目标语言国家影响较大

由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对所学语言感兴趣,对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也必然会感兴趣。整体而言,外语专业学生会受到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影响,在性格发展的过程中会加人部分目标语言国家的性格特征。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往往体现出英国式的严谨或美国式的随意。

3、专业学习上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和其他专业相比,外语专业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外语学习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动手”与“动口”的结合。“动手”即要学生求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笔译能力,“动口”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交际能力,学生只会“动手”,不会、不敢“动口”,就成为不了一名合格的外语专业人才;反之,学生只会“动口”,不能“动手”,则也成为不了一名优秀的外语专业人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动手”与“动口”相结合,体现了外语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辩证的、和谐的统一。外语专业的这些特点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水平。

4、面临着就业、学习的巨大压力

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高校扩招等改革措施出台后,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已经彻底由原来的国家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同时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和就业市场的日趋饱和,现阶段高校的就业形势已经由原来的“铁饭碗”变成了“就业难”。外语专业大学生承载着更多的就业压力。随着社会就业导向的需求,非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与日俱增,其外语交际能力与外语专业学生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语言专业外并没有其他技能来增加就业砝码。这就要求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外语方面有明显的特长优势与过人之处。同时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又迫使外语专业学生不得不学习第二技能,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新时期外语专业大学生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新尝试

1、切实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团日活动为载体,愿景支部建设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应是自始至终的主题。外语专业的学生始终面对国外的语言与文化,因此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意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形式上有:一是可以通过团刊、团报、网络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但此种宣传不应包含对其他国家的贬损或对自己国家不切实际的夸张,而应将别国的优秀经验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二是紧密联系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三是结合“抗震救灾”、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时事,适时开展诸如“喜迎十八大,我为党旗添光彩”、“勿忘国耻,理性爱国”、“爱让我们在一起”、“城市型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当如何学习与发展之愿景团支部展示”等特色团日活动,并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把对现实的感悟、对历史的感慨、对国家的热情转化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外语专业学生务实、重人本,思想上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个性突出,强调自身价值和个人利益。对于他们要更为关爱,要多注重他们的感受(情感),以学生为本,注重导向目标,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组织管理学领域中的“共同愿景”概念引入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年思政工作中进行创新应用,建设“愿景支部”,强化基层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掘愿景导向功能,引导学生拟定个人愿景,在汇集和充分酝酿,讨论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统合出共同愿景(团支部愿景),能够让成员把个人愿景放到整个组织愿景中去实现,激发起所有支部成员沟通协作、团队学习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会极大地诱导出同学们以支部为单位的团队竞争意识、身份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2、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推进学生素质拓展。

针对外语专业学生会受到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影响,在性格发展的过程中会显现出部分目标语言国家的性格特征,因势利导,开展一些他们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事半功倍。外语专业学生相对来说,接受西方的文化和观念要快一些,领悟的程度较其他专业学生要深一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竞争意识较强。因此应该努力给他们创造竞争的条件,我们开展了诸如“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暨成都大学英语演讲比赛选拔赛”、辩论赛、“院乒乓球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3、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着力点,开展针对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实践证明,创造性地在共青团工作中突出专业培养要求,举办和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提高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外语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及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学生活动设置应针对他们上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一,定期举办外语类讲座,邀请高水平教授做如“放下教材的翻译”、“语言创造价值,梦想超越奇迹讲座”、“大学英语四级之写作、语法”、“American Food”、“考研交流讲座”等内容涵盖外语文化、风俗、考试过级的讲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其中,以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

第二,根据学院所开设的外语专业,固定时间和地点举办“英语角”、“泰语沙龙”等特色活动。可邀请外国友人参与,以提高活动的水平。邀请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参加,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开展,营造外语语境和说外语的氛围,鼓励同学们多说外语,多利用外语沟通,提高同学们听、说的能力。

第三,开展“英、泰语言文化周”活动,可涉及英泰国文化讲座、英泰民族风情展示、英泰语经典电影原声展播、英泰经典戏剧编排及表演等系列活动,寓教于乐,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与外文语感。文化周结束后,可通过让学生写诸如“影评报告”等心得体会,促进他们深入学习,掀起大家学习外语的高潮。

第四,指导好社团“Big Apple”英语口语协会,定期开展日常性训练活动诸如演讲训练、口才训练、排练英文经典戏剧等,推荐其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比赛,吸引更多的英语及非英语专业学生加入社团,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同学综合素质,培养英语专业最尖端的人才,“打造”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模范”学生。

4、发挥共青团服务育人职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及专业特点,大一学年重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准确自我定位,提升学习动力,发挥潜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选择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大二学年重在能力提高,素质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兼职等;大三学年重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竞争能力,我们开辟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乒乓球协会西部国际培训中心等长期志愿服务基地,为学生长期的实习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了阵地;大四学年重在提供就业服务,引导关注就业信息,举办就业创业讲堂,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等。

总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只有这样才更有益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杜  洁. 论共同愿景在高校班级组织建设中的创新应用[J]. 中国青年研究, 2007,5.

[2] 郁  宇. 外语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与对策探析[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11.

[3] 唐军梅, 林钻辉. 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载体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J]. 黑龙江史志, 2008,2.

【作者简介】

周红(1980—),女,硕士研究生学历,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永凤(1978—),男,硕士研究生学历,成都大学纪委办公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素质培养高校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商校共青团工作对学生正能量影响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共青团政工的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