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隆清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出发,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探究和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教学新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物理水平出发实施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过思考掌握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以人为本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做到“以生为本”的基础上。那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
一、树立“师生共同体”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确定了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共生互动的。这就昭示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就像陶行知所倡导的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在师生间构建一个平等、和谐、互助、双赢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合作,才能使师生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分享、共同发展。例如:在完成《杠杆》的教学后,为了更好的理解杠杆,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通过大家的努力,他们找出不少用具,其中一些用具笔者也未曾见过。随后引导学生根据杠杆的特点对它们的“一点二力二臂”进行分析,把它们进行分类。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交流、合作中,既巩固了杠杆的知识,又增长了师生的见识,也促进了师生的进步。师生在这样的教学生活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教师作为“共同体的首席”,起到“精神指导”与“人格引领”的双重作用。
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促进他们的思维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在探究物理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的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这种矛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使他们在解决思维矛盾的同时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快速发展,引导学生质疑,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思维矛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在让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让他们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通过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时,提出问题: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离得越近像越大。这与他们学习的平面镜成像规律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引导他们进一步进行探究,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三、注重动手探究,提倡多样学习
同其他学科一样,初中物理学科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但是初中物理自有其学科特点,初中物理更强调的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目标出发,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要一改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验(有时甚至是教师演示代替)为辅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注重动手探究,提倡多样学习的教学模式。如《大气压强》的教学,这个章节的内容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先由教师提出大气压强的概念,然后由教师举例大气压强存在的范例,最后由教师教授大气压强数值测定公式,并由学生做一大堆练习题加以巩固。有部分教师会通过看挂图或录像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这样的课堂就算是有不少生气了。如果教师亲自演示托里拆利实验,那学生就能群情激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回顾这样的课堂,对比时下的新型课堂,难免会生出许多感慨。如我见过的本章节的优秀教法是:先是教师演示托里拆利实验,由此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然后由学生说说生活中都碰见过哪些大气压强的现象,接下来由教师板演大气压强数值测定办法。最后让学生给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设定相对合理的数值,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的测定。听完了这样一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做为教师,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师生共同体”、“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新视域,去构建一种富有“弹性空间”的课堂;组织和引领学生,去追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彭春花.中学物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初探.上海师范大学,2005.
[2]钟带生.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江.西教育,2011.
[3]鲁仁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新课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