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汉双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
——基于课例的视角

2016-12-23 06:04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双语课程标准教学活动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喀什 844008)

论维汉双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
——基于课例的视角

刘冉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喀什 844008)

本文通过双语课例分析、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试和对教师的访谈等发现,当前双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不清楚;教学目标表述含糊不清,不易评价;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不对应等。双语教师应该从利用教师共同体的合作协同作用促进学习、运用逆向设计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的能力。

双语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逆向设计模式

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学习之后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教师只有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首要的就是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恰当的阐释。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就能对课堂教学的进程把握得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目前研究者对新疆尤其南疆地区维汉双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当前双语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显然,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新手型教师是从S县城教龄在0-3年的小学汉语教师中随机选择的,A教师从小在民族学校学习,大学毕业于内地某大学非师范类专业,由于受内地学习环境的影响,A教师的普通话熟练流利,目前A教师从事汉语教学3年。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课例分析法,并将课堂观察法、师生访谈法、测验法相互结合。笔者首先以理论视角审视A教师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课后测验,教师的访谈等方法来考察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达成状况。笔者有意识形成教师、学生、课堂观察者之间的三角互证获取信息,力图全方位聚焦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例是A教师执教的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普通班)》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孔子学琴》,该课文讲述了孔子学琴时先学曲谱,再学演奏技法,最后理解曲子的意思,每一个阶段都努力做到最好,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弹奏出动听的曲子。整篇课文共计357个字,属于篇幅较短的必读课文。

二、问题探讨

通过对教案的审视、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A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表述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不清楚

通过课后对A教师关于教学目标设计依据问题的访谈,笔者发现,A教师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来确定教学目标。她通常的做法是参照《教师教学用书》来确定教学目标,另外,有时候就直接照抄同事的教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核心,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若是教师不知怎么确定教学目标的话,又怎么能上好这堂课呢?课堂教学本是件复杂的教育活动,如果只是一味的参考教参,而忽视其他依据,如学生的学情,就可能造成学生学习比较吃力,慢慢地学生的学习热情丧失,对于以后的学习不利。更为不好的做法是教师照抄同事的教案。备课本是教师的份内之事,教师这么轻浮地对待,又谈何提高自身专业发展?充分有效的备课是教师课堂实施取得效果的前提,若是教师备课不充分或者说连课都不备,就慌慌张张地去上课,课堂效率肯定不高。

(二)教学目标表述含糊不清,不易评价

对于本节课,A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课文《孔子学琴》教学目标设计

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有学者指出:表述教学目标时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1]。其中,表述的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语一定是学生。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学习之后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其次,行为动词是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的,而不能是模糊、不确定、不可测量、不易评价。再者,行为条件必须是明确的。行为条件是对在哪个范围之内才能导致这一学习结果的限制。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的约束,那么我们就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最后,表现程度是指对于全体学生而言,学习之后所表现出的最低学习水平。

从上面表1A教师所陈述的教学目标看,笔者发现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错位;比如:A教师表述的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家乡有用的人。”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应改为“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学生能够做一个对家乡有用的人”。(2)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使用不当;A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上使用了诸如“理解”、“掌握”等模糊、笼统的行为动词,使用这些词,我们无法评价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掌握某一学习目标。(3)缺失具体的行为条件;比如,A教师在教案中所陈述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没有表述具体完成此目标的条件限制或范围,应改为“通过听录音、教师领读,自由认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完课文”更好。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与相应的教学活动不对应

通过A教师的教案,笔者发现教师在知识技能纬度上设置了两个教学目标,其中第二个是“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和词语的写法”,课后,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发现,学生对于本课所讲的“学琴、厌倦、熟练”重点词语,在笔者随机选取的6位学生中,没有一人能够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究其原因,A教师对于“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和词语的写法”这一目标,课堂上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只是照着PPT读了一下,因此,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然而,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比如,课后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发现,学生对于“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这一目标达成状况较好,究其原因,是因为A教师设置了好几个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学习。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读课文”环节:

师:播放课文录音

生:认真听

师:我带领大家读课文,一句一句读

生:学生跟读(教师纠正读音)

师: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把课文标注出自然段,速度快一点

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大约3分钟)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整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生:读完了,分为三个自然段。

师:下面我请三位学生朗读课文,每位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1:起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边听边纠正学生的读音

生2:起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边听边纠正学生的读音

生3:起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边听边纠正学生的读音,其他同学都会读了吗?

生(齐答):会读了

通过“教读课文”这一环节,我们能够看到,为了能够达到“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A教师分别设置了“听录音学读课文”、“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四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所以说,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教师共同体的合作协同作用

教师共同体是在学校组织下或教师自己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自发组建的旨在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团体。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是实现教学研合一专业生活方式的载体[2]。教师共同体的形式多样,最常见的莫过于各级各类教研室,如汉语教研组。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目前学校的教研组如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汉语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针对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问题,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共同体的作用,讨论包括下面三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来源问题

要清晰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教学目标是怎么来的。从下面表2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教学目标处于第四层级,它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逐一具体化。教育目的是教育决策层(国家)在宏观领域对全体受教育者预先、总体规定的教育活动的结果,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般、基准性规定[4]。它在表述上比较抽象、笼统。而这一目标落实在学校层面上,它就演变为培养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依据教育目的、特定的教育对象而制定的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最终是要落实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上,那么课程标准是学科专家对本学科所制定的较为具体的目标,即对学生具体学习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具体规定。如《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它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学段标准、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然而,对于教学目标,它又细分为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师只有明确各级目标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

表2 教学目标的层级与来源[3]

2.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问题

从上面表2中对教学目标来源与层级的分析,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所以,汉语学科在设计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第一个就是要依据汉语课程标准。在这里,汉语教研组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感知本学科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等。其次,教学目标设置要依据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是对为达到各个目标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的展开,目前,大多数双语教师都是基于教材而展开的教学。再者,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离不开学情。这里的学情主要指学生的学前学情,包括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征与个体行为差异、知识储备、能力基础等。通过学情分析,教师能获取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与习惯等,做好学情分析,能为我们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等打好基础,为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3.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可以使用行为目标法,即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要素。对于行为主体,很明显应该是指学生,所以在陈述上,应该表述为“学生应该……”。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列出、认出、背诵”等词。对于行为条件的表述,我们可以在行为动词前面加上时间的限制,如“在二十分钟内,做完……”。最后一个表现程度,如“至少算对8个计算题”。举个完整的例子:“通过听录音、教师领读,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够正确、流利(表现程度)地朗读(行为动词)完课文。”

(二)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笔者对学生的访谈与测试发现,A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状况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执行教案中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教学活动设计没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建议运用逆向设计模式(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这种“逆向设计模式”是由维金斯和迈克泰(GrantWiggins& JayMctighe)提出的,他们主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目标,再确定评价方式,即我怎样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内容,最后再安排相对应的活动。由此可见,这种设计模式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设计,它强调目标、评价、活动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逆向设计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具体实施步骤如表3所示。

表3 逆向设计程序中的步骤[5]

下面笔者就以A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2“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和词语的写法”为例,试析具体怎么设计教学目标。

步骤一: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和词语的写法”。

步骤二: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的标准与措施——测试题:(1)默写词语:学琴、厌倦、熟练;(2)请用“熟练”一词造一个句子。

步骤三: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对于字词,教师在黑板书写、学生上黑板板书,课上学生在作业本练习书写,并用这些词造句等形式展开教学。

逆向教学设计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重视评价的作用,传统的评价设计一般是放在教学活动设计的后面,而且一般来说教师也不重视评价的作用,这样也就导致目标达成的状况不理想,而逆向教学设计,重视评价的作用,并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这种模式能使测评与目标保持一致、教学活动与测评保持一致、教学活动与目标保持一致。

[1]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Z2):18.

[2]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25-26.

[3]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0.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6.

[5]威金斯,麦克泰.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5-24.

On the Design and Express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 in Bilingual Teaching——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sson

LIU R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Xinjiang,844008 China)

Through bilingual lesson analysis,an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on students’learning and teacher’s interviews, this paper finds some issues about the teaching objective design and formulation of the current bilingual classroom teaching including the gist of setting teaching goal,the express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the difficulty to be evaluated,the equivalence between specific teaching objective and the correspondent teaching activity etc.Bilingual teacher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ooperative effect of teachers’community and need to desig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by using the backward design pattern.

bilingual teaching;teaching objective;curriculum standard;backward design pattern

G423

A

2096-2126(2016)05-0126-04

(责任编辑:刘婧)

2016-08-28

2015年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喀什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KSEDU2015A77)

刘冉(1990—),男,江苏丰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双语课程标准教学活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