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族传统文化中,藏族传统文化有其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对于生活于藏区的民族群众而言,传统文化是滋养内心的重要源泉,是行为的依托。基于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紧密的因素,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运用,通过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足,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赖以承继的精神纽带。藏族传统文化,作为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导引,在经过历史的洗刷、沉淀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的今天,依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众的思维,具有当代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实现对于民族精神的引导,实现社会的和谐,必须综合运用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使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鸣,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一、藏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人生、科学、艺术、宗教等形成的整体认识、总结。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容,涵盖了从哲学、宗教、民俗、体育等多方面的范畴。其中,具体的承载文化的实体会湮灭,但是其中的精神内核,却会代代传承,并与时代相融合、创新,不断适应发展的社会。
1、藏族传统文化中昂扬着奋斗精神
西藏地区独特的历史环境,尤其是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加之复杂的地形、地貌,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人类的生存困难。尤其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藏族百姓的生产、生活面临极大的困难,必须克服自然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藏族人民乐观、奋斗的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是向困难低头,而是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2、藏族传统文化中流淌着爱国爱家的因素
在西藏的特殊地理环境下,如果要生存、发展,家庭之间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够形成克服困难所需的力量,由此,家庭之间要做到和睦相处,家庭成员要维护大家庭的利益,从而形成爱家的习性。而这种习性推而广之,便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热爱。在历史上,面对诸如英国等国家的侵略,广大藏族人民浴血奋战,与侵略者做英勇斗争,体现了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
3、藏族传统文化中宗教因素源远流长
在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藏传佛教有着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着藏族人民的道德、伦理。藏传佛教某些方面与现代法治建设的追求不相一致,但另一方面,通过藏传佛教,藏族民族从一种对神鬼的敬畏和害怕而产生的道德,演变成了道德的自律,从而孝敬父母老人,对人慈悲为怀,形成了吃苦耐劳、诚实淳朴、安分守己和仁慈善良民风。对于藏传佛教的认同,使得藏族民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
二、高校弘扬藏族传统文化的现状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在高校,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针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加之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等差异,目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认知等内容上,还需要不断完善。
1、高校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认同度不高
由于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往往是藏戏、唐卡等与现代高科技生活存在较大差异的形式,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生活节奏方面,都与青年学生的感觉、认知偏离,导致青年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认同度低,往往形成偏见,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区隔。
2、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掌握不够
由于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在学校,其接受教育的场所导致其所能够通过感官形成具体认识的传统文化形式是受到限制的。作为高校学生,往往很少通过实地探索、研究,形成对于民族传统的系统认知,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度偏低。在诸如民俗等方面,对于传统的知识体系相对陌生,不能做到熟知其所出生地域当地的民风、民俗等。
3、高校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度偏低
在信息时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导致原先信息传递的壁垒被大幅度削弱,信息的传播途径多样,各类信息在不同群体之间传递快捷。而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活跃、个体意识凸显的群体,往往容易接受现代的价值观,在学习并接受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度相应的有所减弱。特别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作为具有主动性、进取性特征的西方文化更容易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同。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如何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使青少年既接受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又能很好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现代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1、克服全部学习围绕考试的倾向
由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存在指标考核的要求,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检验是通过考试实现的,因此,这些都促使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考试的内容运转,间接导致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资源、时间等被挤占。因此,学校作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要通过配备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设备等资源,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
2、增加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课程的比例
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精神实质上都存在理解、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为改变这种现状,要形成学校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其中重要的是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开设体现地域传统文化的课程,促进民族的传统风俗等进入课堂,进而形成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心的认同而不是排斥。
3、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彼此促进、互相影响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生活在民族地区民众的精神引导,体现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其重要的目的是促使民众的价值取向合乎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只有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才能在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同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1)民族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藏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对于人际关系、价值追求的深刻把握,是生活于其中民众的精神财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有着强烈的教育倾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许多内容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生动具体,更易为学生所接受,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性过浓的弊端,因此,应当将民族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2)民族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得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民族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可以促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学生的认同,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4、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克服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弊端
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并完善的,不可避免的带着历史的痕迹,其中难免有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协调的内容。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优秀的内容要弘扬,对于与时代发展不适合的内容要克服,而这一过程不是自发实现的。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认识到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并以其中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指引自己的行为,同时规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弊端。
目前,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必须把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因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做到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密不可分,对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大有裨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既有利于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更为紧密,更易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京桦. 西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及思考[J]. 青年作家, 2015(4):74.
[2] 何勤勇, 王春焕. 论藏族传统文化在西藏学校中的传承与弘扬[J]. 西藏研究, 2013(4):81.
[3] 张祥浩, 石开斌.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58.
【作者简介】
齐国胜(1978—),男,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及法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