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探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误区出发,提出公共英语的课程教学改革,要重视公共课程的无用之用,鼓励多样化探索,回归教学常态,尊重语言学习规律等意见建议。
【关键词】通识课;教改;思考
新学期开学,一大批青年学子进入各类职业院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每每这个时候,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又会被学校提到新学期的工作日程上。
但公共英语课的教学改革何去何从,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措施手段、方式方法有哪些,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常常不十分清晰,莫衷一是,缺乏共识。学校要求改革,老师希望改革,学生盼望改革。但回归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学校要求的,不一定是老师希望的,老师希望的不见得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因此每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多热热闹闹开场,磕磕绊绊走过,几无效果结束。年年岁岁花相似,到一学期一学年结束,一切似乎又转回到起点,等待新学年的下一个轮回。
一、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误区
1、行政主导或独导
目前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多为行政主导或独导。新学期一开学,学校就通知老师,领导如何要求,领导说要怎么做,教务处怎么要求,教务处要求怎么做,质量办怎么要求,质量办规定怎么做。这些要求措施,多冠以课程改革之名,方式基本上还是属于行政化、强制性、命令式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方便集中统一,有一定约束力和执行力。缺点在于把本来属于教学和教学改革主体的学生和老师完全置于命令对象和受支配地位,既缺乏参与性,更缺乏发言权,焕发不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有些措施常常不考虑学生需求、老师愿望和实际情况,不大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各种专业、各种课程一刀切,模式单一,方式简单生硬甚至粗暴。课程教学改革常顶层设计不足,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缺乏长远规划,不少措施属于一拍脑门临时起意的想当然,没有考虑公共课的特点和英语教学的客观需求,有时把基于理科工科特征的要求,不加区别地移植到文科课程和公共英语课程上,带来并不一定有利的负向效应。
2、缺乏一贯性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时有一贯性缺乏,相关措施常因学校、部门领导的调整变动、个人意见或喜好而变化,不同的学年和学期常常会有迥异的提法、截然不同的措施、不同实施力度和不同考核标准,让师生没有头绪无可适从。有时上学期才刚刚结束,教材突然就变了,学分一下就减少了,考试方式、评分的标准、乃至成绩的比例、计分的方式等,都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不少东西说变就变,常让师生困惑新学期公共英语这门课会怎么上,该怎么上,要怎么上,还能不能上。
3、违背语言学习规律
语言类科目学习需积硅步而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的点滴积累,需长期、系统的外在学习和内在的理解领悟,不是短时间一蹴而就,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达成的,有其自在的教学规律。而现在部分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地位尴尬,一边要求深化改革,另一方面继续减少学分,缩减学时。实则是领导不重视,学生难重视,老师受忽视。以笔者单位为例,公共英语已经从先前8个学分,缩减到4个学分,也就说,公共英语课程已经缩减到只学一个学期。即便这样,都还嫌课时多,挤占了专业课学时,后续命运难料。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已很难期待学生在这门课程上学到多少系统有用的知识,培养多大的实际应用能力了。
4、背离公共英语课程的特点
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属于通识课之一,而通识课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指具有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对非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那部分知识和能力进行教育培养而开展的课程。而只授4个学分的公共英语,实际上不仅无法夯实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更是无法培养工作中当具备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尤其在职业教育中有一种提法: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毕业即就业,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提法本身不错,面对市场经济,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高等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因而这种提法也明显具有功利性、工具性的偏颇和狭隘。
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单词、句型、基本语法等常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打好学习基础,有利于今后在职业中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长期渐进的自我实践过程,不是仅凭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就能够一劳永逸实现的。而目前硬性要求老师必须将自己所上的公共课程和各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包括公共体育、公共英语这样的课程也必须密切结合各个不同专业,体现教学内容方式的专业性。把公共课上成专业课,让基础课具有专业性,不符合公共课的特点。
二、关于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重视公共课程的“无用之用”
今天谈到公共基础课时有人常嗤之以鼻,觉得无用,是浪费时间,浪费学分,既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公共课程并不能直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课时应当削减,学分应当取消。这样片面乃至错误的意见在部分教学管理者、专业老师甚至部分公共课老师中颇有市场。
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通识课,让人晓常识,懂礼仪,明事理,知逻辑,辨是非,通情理,能思考,会做人,乃无用之用,人生之大用。有些所谓专业知识,貌似有用,实则用处不大;有些专业,如酒店管理、社区管理、航空服务等,今后的工作,多为待人接物,并不需要多少了不得的专业知识。会学习,善思考,能沟通,基本的人文素质可能远远比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有价值。
2、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鼓励多样化探索
公共英语的课程改革,应该回归老师和学生主导。鼓励老师和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根据社会的需要,根据公共课程特点,自主探索式、百花齐放式地开展;应该开放包容,允许探索,允许犯错,允许不同专业班级、不同老师学生,大胆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有个性、特色、和差异性。不宜整齐划一,千人一面。
3、应回归教学常态
教学常态,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动态微调的教学状态,多数时候不因人因事的变化而发生剧变,有沉静持重的自信,坚持前行的笃定。近年来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口号太多,理念太杂,提法太繁,落地生根少,实际效果有限。应该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改善教学条件,保证基本学分基本课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学状态,不要朝令夕改,也不能期望朝发夕至。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本身就是而且也只能是慢工细活的长久的事业,公共英语的教学和改革,应该不松懈,不放弃,但是也不折腾,宜回归教学常态,在规范有序的教学工作当中,通过渐进的发展进步完善,来求教学改革的实效和长效。
【作者简介】
陈化雨(1969—),男,贵州六盘水人,本科学历,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的公共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