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画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它的自身价值,不仅在于对西方绘画技法的引入,也不仅在于记录反应了当时的生活环境,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作为一个纽带,使我们能够与过去发生关联。随着帝国主义侵入中国,西方的经济、科技、艺术、文化也流入中国,时代的变迁,民主意识的崛起,冲击着千百年来传统的旧模式与旧概念,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应也受到了影响。
【关键词】19世纪;西画;外销画;海上画派
早在明清时期,西洋绘画的形式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了中国,并对传统画产生了一定影响,最早出现的“波臣派”就是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而流行于一时的流派,还有很多西方传教士以画家的身份进入宫廷,对塑造宫廷绘画的风格面貌起了有很大的影响。到了晚清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攻入,西方文化便逐渐打开了中国绘画市场的大门,面对内政外交的全面破产,在当时的有文人士大夫都已经接受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等,于是他们便选择了走绘画西化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西画和改造传统美术便成为中国文化向现代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洋画可以在中国传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18世纪中期中国南方地区的外销画的发展。外销画又被称为贸易画,是以其制作的目的的命名的一大批绘画作品,它们产生于18世纪中叶,一直到19世纪中叶,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绘制西方画的中国人。他们绘画时采用的绘画技巧很西化,其题材多为中国本地的风俗地貌、人像及写真,绘制了一大批的油画、水粉画和水彩画。这些画是由为数众多的画家专门制作,用来销售给当时来华的外国人,然后经商船流向欧洲,并从中获取商业利益的绘画作品。
在外销画家中最为出名的是关作霖和关乔昌,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外销画除了是比较著名的外销家所绘制的,还有更多的外销画是很多无名氏的画家所创作的,他们当时只是受雇与一些拥有画肆的画家兼商人,他们的话都是成批生产的,虽然与关作霖和关昌乔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也是一个制作外销画的群体。他们的外销画的制作特点:一、西方绘画技法的引入,包括透视法的运用、明暗法的运用;二、西方绘画材料的引入;三、商业生产的制作模式;四、表现中国风情的内容题材。从这一时期外销画的这些特征可以从侧面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它们不仅在过去帮助外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过去。而西方文化的传人对于中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表现在海上画派,它也是中国绘画商业化的表现。
在现当代的中国,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在150年前,它只是一个小渔村。据考古考证,五六千年前在上海西部就已经有人类在活动了。1291年上海正式成立为县,隶属于松江府,但是在当时的经济并不发达,当时比较繁荣的是苏州和扬州两地。鸦片战争失败后,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进行对外开放,它在地理位置上发挥了绝对的优势,上海便成为列强将外来资本和文化传入中国的第一站,这也使上海为了滋养文化艺术提供了人才、物资和精神观念上的优越条件。
在中国画史上,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外国列强的入侵,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的崛起,使得画家的创作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换。以上海为中心,大批画家因谋生开创出清新明丽、雅俗共赏的画风,适应了市民的审美理想,最终完成了传统的、经典的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成为中国商品画的最佳形式。它的特点是继承传统的笔墨和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却不同,抒发个人的情感又自命清高,以传统为根本适当西区西画的长处,以个性为灵魂来表现市民的生活理想和热情。
海上画派也叫做“上海画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是一群具有共同文化思想的从事绘画与商业活动的画家,也是在上海地区活跃的文人。这时的文人已经不停留在知音相赠或教画授徒,而是真正转为以书画为职业谋生,所以这时期上海的画风已经接近与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这也促进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随着传统的绘画逐渐呈现转型的迹象,其世俗化、商业化和多元化的特质,日益与古代传统绘画中的相关特质形成区别,而逐渐进入到近代城市市民文化的格局之中。
海上画派的绘画题材也不再像传统绘画一样局限于传统文人画的隐逸,山水不再是超逸、绝尘的而是可游可居的,亲切的。花鸟不再局限于梅兰竹菊四君子,而是画一些富有隐喻意义的作品,以服务于买画者的宗旨,坚持以满足需求为主的基本态度和艺术取向。而买主买的画大多数用来表达祝寿贺年,庆丰求子,辟邪祈福,装饰收藏,贺升迁,祝买卖开张的意愿,具有代表性画家任伯年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生动的人物与故事以及赋予灵气的画面处理,已经开始脱离传统绘画的根本性。他的绘画变的通俗易懂,越来越市民化,色彩的大胆运用以及对笔法的自由挥发,将传统的含蓄、稳重以及讲究放在一边。
这一阶段的西洋画与中国传统画相比更注重写实,通过光影来表现物体,突出其体积感;但中国传统文人画则是强调意境,用笔墨来表达文人的情感。两个画风相比较,西方写实的画作更容易得到平民的喜爱,也是更具有艺术品的商业价值。
在我们回顾这一段西画发展的历史时,现在人们可以看到当时西洋画家绘制的作品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相对的影响,但因受当时文化主体——人文阶层的欣赏习惯影响,使其对于中国传统审美口味进行了改造,因此当时西画并不是在一种主导的影响下传入中国的。经过了历史的辗转,老一辈的画家们依然坚持着各自的绘画风格,这是中国数千年而保留下来的一种精神上文化,也是中国传统国画流传到现在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
[1] 陈瑞林. 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2] 李 超. 中国早期油画史[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4.
[3] 陈玉环.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M]. 中华书局, 2001.
[4] 鲁善庆.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作者简介】
陈效愚(19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2012年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现为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