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

2016-12-20 08:30
江苏教育 2016年61期
关键词:曹全碑汉碑汉隶

《乙瑛碑》

隶书经过秦时的滥觞、东汉章帝时的发展,至桓、灵帝时达到鼎盛。《乙瑛碑》就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十八行,满行四十字,无额。原存山东曲阜孔庙,现置曲阜碑苑。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

后人对此碑评价颇高。自欧阳修《集古录》以降,迭经著录,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写道:“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孔庙三碑”。此碑对唐代隶书(如史惟则、梁升卿等)、明清隶书(如郑簠等)以及现代的马公愚、来楚生等都有重要影响。何绍基称其“开后来隽利一门”(《东洲草堂金石跋》)。

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其用笔沉着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

从技法角度看,《乙瑛碑》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乙瑛碑》是八分隶书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么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么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平画表现最为明显。此碑作为汉隶最重要的表现特征是波碟鲜明突出。

其结字,笔画排列匀整,近小篆之排叠布白,没有大的松紧变化,字内空间较平均,笔画向四周均匀排布,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样刻意突出主笔。

其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呈森然气象。

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学隶书宜从《乙瑛碑》入手。”《乙瑛碑》在汉碑中属平正规范一路,适合初学。“自《乙瑛》入隶,左可通雄肆一路,右可通雅逸一路。”

(心远选荐)

《乙瑛碑》1

《乙瑛碑》2

《乙瑛碑》3

猜你喜欢
曹全碑汉碑汉隶
张健书法作品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汉碑档案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对临《曹全碑》之二
对临《曹全碑》之一
安处养元气 燃犀熔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