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杨东平

2016-12-20 02:49李镇西
未来教育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教育

李镇西/文

君子杨东平

李镇西/文

他善良而正直,纯真而睿智,温文尔雅但决不世故,博学多才而视野开阔,与人为善而又恪守原则,见解深刻而从不咄咄逼人,勇于批判但更富于建设……尊重、平等、宽厚、大度,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大概是1994年,一本《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的书震撼了我。这本书突破了“国家”的笼统观念,以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作比较,开启了地域文化和城际文化个性及特质比较的话语空间。作者视野开阔、思想深刻、文笔流畅、气象恢弘。当时我教高三,正意气风发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尽管高考火药味已经十分浓烈,但我依然没有让学生被题海所淹没,而是给他们推荐一系列有关文化的书籍,其中便有《城市季风》。也因为这本书,我和我的学生记住了一个名字:杨东平。

第一次见到杨老师,是2000年夏天,他应四川省教育厅邀请到成都讲学,当时同被邀请的还有孙维刚老师、韩军老师和我。能和著名的杨教授同台讲学,让我暗暗自豪。说实话,初见杨老师,除了伟岸的个子在我意料之中外,他的言谈举止和我想象中的“范儿”有不小的差距。从《城市季风》想象杨东平,他应该是一个气度不凡,谈吐激扬的学者。而当时我眼中的他,气度很“凡”,谈吐一点都不“激扬”。他的演讲,语言平实,语速缓慢,语音低沉,感觉激情不足,也似乎少了点儿幽默,总之没有我期待中著名学者应有的“气场”。不过,只要仔细认真听,就会发现杨老师很有思想,而且思路清晰,分析深刻。他的演讲更多的是靠内容而非形式吸引听众。杨老师思想的魅力连同他儒雅温和、内敛低调的风范,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记得他当时还签名送了我一本书。

在和杨老师聊天中,我才知道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后任该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我简直难以想象,写下《城市季风》这么高屋建瓴、气势雄浑巨著的杨东平先生居然是“理科出身”。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实话实说》的总策划。深感荣幸的是,因他的提议,2003年春天,《实话实说》邀请我作为嘉宾前去参与做节目,那一期主题好像是谈“什么是好学生”。在现场,我直抒胸臆,真正来了个“实话实说”。下来后,杨老师对我直说“讲得好讲得好”,同时惋惜“给你的时间太少了,你没讲够”。

后来,我和杨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其实见面的时候不多,我更多的是从网上读他的博客,读他充满思想与智慧的文字:《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三好生”制度向何处去》《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改革的信心从何而来》《行动改变世界》《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大有可为》《教育改革从地方制度创新开始》《新教育:变革的力量》《“牛孩牛校”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衡水中学为何如此暴戾》《旗帜鲜明地抵制超级中学》《毛坦厂中学是怎样的学校》《举办“对得起孩子的教育”》《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中国教育需要一场革命》……杨老师视野开阔,他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他同时还是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理事长,为环境(自然与人文)的保护执著地发出自己的声音。2004年,杨老师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和生活中温文尔雅的气质不同,杨老师的文字不但见解独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这在引起许多人共鸣与赞叹的同时,也自然招来了一些人的谩骂——的确是谩骂:“危言耸听”“妖言惑众”“其影响和后果远甚于黄、赌、毒,远甚于网瘾”“说你杨东平祸国殃民毫不过分”……我这里随手列举的还不是最恶心最污秽的语言。每每看到他博文后面那些不堪入目的下流语言,我都非常难受。但对所有谩骂,他既不义正辞严地反击,也不呼朋唤友地求援。总之,他从不作半点回应,而且从不删帖——一条都不删,就让那些污言秽语摆在那里。于是,严肃的博文与下流的谩骂,互相反衬——正邪高下,对比鲜明;君子小人,一目了然。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也。我想到诗人艾青的名篇《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杨老师正是这样的君子。

2008年春节期间,我的学生崔涛来看我。他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学的是工科,但深感中国教育问题太多,立志从教,想力所能及地为改变中国教育做些努力。我很感动,决定帮他。鉴于他不是师范生,没有教师资格证,不可能去学校教书,我便建议他去21世纪教育研究院投奔杨老师。毕竟崔涛没有做过教育工作,他说还需要考虑和准备。两年之后,他决定去试试。当我给杨老师打电话推荐崔涛时,他二话不说,欣然接受。来成都第一次见到皮肤黑黑的崔涛时,杨老师幽默地调侃:“呵呵,成都奥巴马!”

到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崔涛进入了一个相对陌生但富有挑战的领域。他跟着杨老师学习,同时作为项目官员,参与了研究院的许多项目的实施,比如“地方政府教育创新奖”,每年的“两会沙龙”,还有关于“在家上学”的研究。他对我说:“杨东平老师是继您之后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杨老师平和,有智慧。我在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做中学’,就是杨老师说的,太多的问题都需要学习,但最好的学习是实践,因此不如慢慢去做,在做中学。第二是‘渐进’,就是一步步来。我理解杨老师是一个悲观而积极的行动者,他做了很多公益活动,许多都是跨界的,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急不躁,坚持不懈,一点一滴地改变我们想改变的。”

崔涛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只呆了两年。但短短的两年,对他的人生道路影响极大。正是在杨老师身边的研究与实践,他看到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我觉得我可以这样去做点事,而不仅是看。”他说。于是,他回到了成都,加盟了被民间称作“中国的夏山学校”的先锋学校。这的确是一所充分尊重学生天性,为不同学生创设课程的学校,孩子们享受着精神充分舒展的自由。而崔涛则几乎24小时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经常晚上都有孩子来找他聊天,他晚上也都和孩子们住在一起。旁人可能觉得他很累,然而,去年我和杨老师去先锋学校看崔涛时,崔涛却说:“先锋学校是我想做的理想中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让我想到夏山学校,想到巴学园,这里的娃娃都很自由,我觉得在这里我能够做我想做的,我能够实现我的理想,我在享受。”

对杨老师而言,也许崔涛只是被他影响的许多人中普通的一个,但对崔涛而言,杨老师是拓展自己教育事业并改变人生的人。我相信,杨老师也许都没有意识到,他所影响的“崔涛”还有许多许多。

2009年4月5日,我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的身份去南京参加陶研会,再次见到了杨老师。那次会议的主题是《陶行知生活理论的当代价值》,杨老师在大会讲话中说,80年前陶行知在这里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孕育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一反培养小姐少爷书呆子的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是植根于大地和生活、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是学用结合、朴实无华、家常便饭的教育。他希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能够融入当代的教育主流,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资源。他说:“只要紧密地扎根于现代生活,理论之树就可以长青。我们都坚信不疑,生活教育必将进入当代学校教育的主流,迎来一个‘陶花’盛开,爱满天下的春天!”那天刚好是清明节,我和朱小蔓会长以及杨东平常务副会长等人一起来到陶行知墓前,凭吊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2016年1月27日,杨东平在杜甫草堂

一个月后,杨老师来到我所在的武侯实验中学。他对我校的平民教育颇感兴趣,他看得很细,不时拿出相机拍照。在校园的陶行知塑像前,我俩还合影留念。后来他特意在其博客上撰文介绍武侯实验中学朴素的校园环境。正是那次在陪他转校园的过程中,杨老师建议我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特许学校”的政策。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特许学校”这个概念。

他介绍说,特许学校是美国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经由州政府立法通过,特别允许教师、家长、教育专业团体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等私人经营公家负担经费的学校,不受例行性教育行政规定约束。这类学校虽然由政府负担教育经费,但却交给私人经营,除了必须达到双方预定的教育成效之外,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规的限制,为例外特别许可的学校,所以称之为“特许学校”。特许学校与政府之间是一种契约的关系(通常三至五年),学校必须在契约规定期间保证达成双方认可的经营目标。这种目标通常是以改进学校教学现状为主,因此,多数属于教育革新的实验学校。也因为是教育实验性质,所以特许学校通常可以免除例行性教育行政法规的限制,如各学科授课时数、教学进度、教师工作准则、薪资规定以及例行性的报表等。

我真的动心了,杨老师走后我便向武侯区教育局提出过申请,但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终未被“特许”。不过通过杨老师介绍的特许学校,让我看到了学校体制的另一种可能。但愿在中国以后会有真正的“特许学校”。

最近几年,杨老师每年春节都在成都度过,因为他夫人是成都人。于是,每年寒假我都有机会和他见面。于是,我们一起去龙泉看国际标榜学院,去安仁镇看建川博物馆,去柳江古镇看蒙蒙烟雨,去新都看先锋学校。更多的时候,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俩坐在东二环五段和三官堂街交叉口的紫云天茶楼,谈教育、谈社会,谈我们感兴趣的许多共同话题。他近年来关注的主要是教育公平、高考改革、教育去行政化等话题。杨老师思路开阔、见解独到,说话总是那么温和、从容,声音不疾不徐,哪怕谈到一些令人激愤的教育弊端,他也语气平和,我从没有看他激动过,更无法想象他会有声色俱厉的时候。他的精神力度不是体现在语气上,而往往是体现于一针见血的分析和富有建设性的思考。听他说话,和他聊天,就像读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当然,我俩聊天也有轻松有趣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问他到成都来学会了哪些成都话。他想了想,用成都话说:“烦求的很!”我顿时眼泪都笑出来了。他却一点也不笑,非常认真地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只好一边擦眼泪一边给他解释:“就是很烦的意思。”他一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得很纯真很可爱。

杨老师出身于高级干部家庭,说起来也算是“官二代”“红二代”,但他一点都没有气充志骄、恃才矜贵的气息,半点都没有。他的朋友很多,不少都是各界名家大腕,也有许多普通的一线老师,无论是谁,他都同样平等相待。他对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让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感到自己是杨老师最重要的朋友。

是的,他和谁都可以成为朋友,但他绝非圆滑、更不世故,他有自己的原则,并努力守护着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我理解就是对自己心灵的坚守。

去年春节他回成都,我又和他在紫云天茶楼喝茶,我说我刚整理一本书稿《教育为谁》,主要是呼吁教育回到起点,遵循常识。他非常赞同我的观点。我提出请他写序,他欣然应允。不久他果真写了一篇题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正常化》,他说在这个教育越来越浮躁喧嚣的时代,“李镇西的新作适时地发出了清醒的呐喊”。他对我“遵守常识,保持朴素,坚守良知”的办学努力表示赞同,说:“我把李镇西的这种努力,称为‘教育正常化’,它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作者和杨东平在陶行知塑像前合影

但今年年初,我邀约成都一批年轻教师成立了一个以研修教育为宗旨的工作站,邀请杨老师担任工作站的特聘导师,他却谢绝了,理由是“我不擅长对中小学老师讲课”。我理解,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是杨老师的原则,更是他的真诚。

前不久,工作站举行读书沙龙活动,我请杨老师来和老师们一起喝茶聊天,谈读书。杨老师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欣然和我们走进了竹影婆娑的杜甫草堂。这也体现了杨老师的原则与真诚——只要是力所能及,他总是乐意去做。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时刻,在古朴典雅的杜甫草堂“仰止堂”,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读书:《要相信孩子》《给青年校长的谈话》《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还有《大江大海1949》和《巨流河》………杨老师也谈了他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对教师来说有两类书籍可读,一是读与教育有关的书,这是对教师职业生活有帮助的阅读;还有一种是‘无用的阅读’,却是对人的修养的提升。”他还给老师们推荐了两本有关四川的书《我的凉山兄弟》和《江岸》。

在读书沙龙正式开始前,大家摆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所有老师都像学生一起坐在座位上举起右手,像一群教室里的孩子正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发言。前几排全是老师们一张张青春袭人的笑脸,而最后排不起眼的地方,是几乎被前面年轻人遮掩的杨老师,他也高举起右手,同样是孩子般纯真明亮的笑脸。

低调、内敛,甘愿在年轻人背后默默地助力。这恰恰是杨老师的为人。

第二天,杨老师又应邀为武侯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和全体校级干部做了一个题为《走向2020年的教育现代化》的报告。他讲了四个问题: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促进教育变革、教育创新在中国。他分析了目前教育的三大问题:教育不公平、应试教育和教育行政化。他分析了应试教育打而不倒的原因,比较了中西教育。他特别对流行的所谓“中国基础教育比美国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分析了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但他依然不仅仅是抨击而主要是建设。他提出“教育范式的改变”: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个学生;从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到培养人,培养新公民;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生活教育;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教什么、如何教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他还提出“从课改到教改 ”:改革教材内容,走向全课程、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学校,走向生活教育;改革办学体制,走向教育家办学。他尤其提出要“改革中小学办学体制”,他以全球教育发展趋势为背景,建议公办学校体制改革,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高质量;公办学校应该管办分离,委托管理;要开放各类教育创新实验;要主动迎接并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杨老师的语言依然温和却蕴含着内在的力度,在娓娓道来之间打开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思想的阳光;依然没有振臂一呼的“气势”,却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掀起风暴。大家都说杨老师的报告“真是一场思想盛宴、精神大餐”。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题为《民国时期的十大先生》的文章,说的是胡适、蔡元培、马相伯、张伯苓、竺可桢、陶行知……我读后感慨万千,立刻转发到我的微信圈里,并写了打了几个字:“所以现在只有教授,没有先生”。在我看来,只有学问是不能被称作“先生”的,既有学问也有人品,才叫先生。

现在想来,所谓“现在只有教授,没有先生”,说得绝对了一些。应该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先生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比如杨老师,他就是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风范的现代学者。他善良而正直,纯真而睿智,温文尔雅但决不世故,博学多才而视野开阔,与人为善而又恪守原则,见解深刻而从不咄咄逼人,勇于批判但更富于建设……尊重、平等、宽厚、大度,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杨老师完全可以被称作“先生”,或者叫“君子”。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