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究

2016-12-20 09:59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欠发达社区教育

陈 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市分校 贵阳 550005)



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究

陈 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市分校 贵阳 550005)

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群众文化基础好,社区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已经形成了以电大为龙头的相对常态化的社区教育格局,欠发达地区电大纷纷效仿介入社区教育。但发达地区电大借助政府投入和行政力自上而下快速推进的路径,在欠发达地区观念滞后、经费不足、人力不足的客观条件下水土不服,难以复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自下而上,以小成本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模型, 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转型社区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社区教育;路径探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社区教育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着力于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支撑。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而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有30多年开展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验,应该顺应发展,适时介入社区教育。我国中部、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被称为欠发达地区。因客观条件的制约,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电大介入社区教育,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必须主动出击,避免在等待中贻误战机,走一条有别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符合区域特点的特色之路。

一、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背景

(一)介入社区教育是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实验三个阶段。发达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政府投入大,市民学习热情高。天然的资源优势和群众优势,使得社区教育快速推进,已经形成了相对常态化的社区教育格局。而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因观念、经费、人力、物力等诸多不足和障碍,多停留在起步或学习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丰富,人们学习深造的选择多元化,对电大学历补偿的需求下降,传统的办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在与周边高等院校和各路学历培训机构的生源竞争中已处于劣势,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近年来,全国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寻求发展契机,开展社区教育成为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转型的主要方向。

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人口素质、支持力度等的差异,发达地区成功的社区教育发展经验在欠发达地区水土不服,落不了地。为了抢占社区教育阵地,一些地方电大在发达地区经验中截取片段和要素进行拼凑,摸着石头过河,但仍面临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针对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成熟的研究较少,急需探究一条符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普遍适用的介入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1.国外社区教育

国外社区教育都有自己的实施载体,体现出明显的实体化特点。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式社区教育、北欧式社区教育、日本式社区教育。美国社区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面对的是社区各界立体式的教育需求,普遍具备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非学历教育、大学教育和普通教育五大职能,其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比重最大;北欧的社区教育体现为民众教育,主要载体是民众学校和学习小组。民众中学实施成人普通文化教育,无需入学资格证明,不设入学和结业考试,学生最终可获得继续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资格。民众大学以实施成人高等教育为主。学习小组是一个自主学习单位,拥有自己的教师和领导,采取自学和研讨的学习方式,自定科目、内容和教材,无统一模式,并可申请政府补贴;日本的社区教育体现为社会教育形式,实施社区教育的专门设施主要是公民馆,由政府从地区教育经费中拨款建造。公民馆是集公民学习班、图书馆、博物馆、公众集会厅、产业指导所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教育机构,是战后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设施,遍布于日本各市镇街村。它既是居民参加社区活动、交流情感的主要场所,同时又是公民开展自主、自由学习的知识殿堂。[3]

2.国内社区教育

我国社区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大致形成了四种常见模式。

(1) 街道为中心模式

街道在社区教育中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发挥主导作用,以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政府指导,社会各界参与,共建、共享、共管。

(2) 学校为中心模式

中小学校在社区教育中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课外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内文体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把社区居民请进校内。

(3) 社区学院为中心模式

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统筹协调区域内社区教育发展。这是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大众化,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休闲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新的大教育模式。

(4) 热心单位为中心模式

区域内热心社区教育的各单位自发组成委员会,利用各自资源共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但组织松散,难以形成长效机制。[5]

3.电大与社区教育

面对严峻的生源危机,开展社区教育成为电大生存发展新的办学增长点。发达地区的电大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优势,迅速介入社区教育,填补了本地方在社区教育上的空白,率先抢占了制高点,奠定了其在本地方社区教育中的龙头地位,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实践中,“社区学院为中心的模式”被广泛借鉴,不少地方初步形成了以区县为单位建立社区学院,以街道为单位建立社区学校,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教育教学点的社区教育三级办学体系,社区教育风生水起。

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经费不足、人力不足是最主要的瓶颈。除了少数能争取到一定的政府投入外,大部分需要自筹经费开展工作。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一些电大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照搬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盲目介入社区教育,往往因配套的政策和投入跟不上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二、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可行性

(一)介入社区教育的优势

1.外部环境因素

(1)政府有需求

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政府的目标和愿望。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2) 委办局的参与

社区教育的对象构成复杂,但在日常生活中,多是各委办局的服务对象,各委办局对不同人群有相应的目标任务。支持社区教育可以使各委办局在落实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找到落脚点。

(3) 社区有需要

社区教育是创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社区需要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来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加深互信,促进社区其他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社区有一定的教学和活动场地,并掌握辖区居民构成及居民学习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可为社区教育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4) 企业的赞助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涉及数以万计的普通居民家庭,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愿意赞助支持社区教育发展,并借此深入每一个家庭,扩大知名度,抢先占领市场,实现互惠。

2.电大内部因素

(1)系统办学资源丰富

电大系统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优势使得资源可相互共享。各地电大纷纷开展社区教育,经验可相互借鉴。[1]

(2) 非学历教育经验丰富

就社区教育现状来看,主要形式为文化娱乐活动、兴趣爱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电大多年来坚持一主多元、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在非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3) 熟悉并擅长平民教育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普通居民,而电大的定位正是“平民进步的阶梯”,几十年来一直在为普通百姓提供教育服务,对于如何开展平民教育有成熟的规程和模式。

(4)办学条件相对较好

地市级电大在基层电大中办学条件相对较好,通常直接隶属于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利于争取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支持和指导。同时,与市属各学校和单位间有较好的兄弟关系,可以整合部分教育资源用于社区教育。

(二)介入社区教育的劣势

1.外部环境因素

(1)观念相对滞后

在欠发达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往往在推进中缺少政府支撑或支持不足。

(2) 基础设施不足

社区教育面向全体市民,需要相应的场地和设施设备作保障。而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在过去的教育发展建设中相关投入不足、底子不好。

(3) 经费投入不足

社区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强大的财力作保障。但是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得到政府的关注不够,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单凭电大的能力无法做大做强。[2]

(4) 协同困难

社区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需多部门协同,又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政府不会盲目上马,必须有试点探索总结的成功经验才能说服政府进行推广。在上升到政府层面之前,各相关部门缺乏行政命令和统筹协调,协同效率低。加之社区原本承担了繁重的社会管理工作,人手不足,且社区教育又不在其目标考核内,积极性不高,使得社区教育推进困难。

2.电大内部因素

(1)校舍面积不足

地市级电大设立之初为方便学习者走读学习,多建在较繁华的中心城区,加上远程教育的学习形式,大多校园面积都较小。面对社区教育这样大规模的市民学习,校舍面积不足,施展不开,影响到实施推进。

(2) 管理人员不足

地市级电大规模不大,人员编制紧张,无法调派更多的人员专门从事社区教育。而社区教育涉及政府、委办局、社区、电大、企业等多个主体,在推进过程中需完成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人手不足必然影响效率。

(3) 课程体系不适用

电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但这并不完全适用于社区教育。因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式不同,需重新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

(4) 教师专业不对口

多年来,电大成人学历教育积累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多门类的特点,超出了普通学校教学范畴的教学需求,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无法直接从事社区教育教学工作。[6]

(三)介入社区教育的威胁

1.没有社区教育组织机构

发达地区通常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市域内社区教育工作。但欠发达地区多没有这样的组织机构,要申请建立这样一个机构也面临诸多困难。缺乏上层的统筹协调,电大要想自上而下推进社区教育,必然碰壁受阻。[4]

2.老年大学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群,或者说老年教育就是狭义的社区教育。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方面有完善的体系,市域内的各级老年大学机构通常在200个以上,有充足稳定的师资队伍,有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规程,更重要的是还有相对稳定的学习者群体,随时可能在合适的时机以老年教育为基础介入社区教育。

3.众多教育机构垂涎社区教育

随着社区教育的升温,社区教育潜在的市场价值开始显现。普通高等院校、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对社区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正在有准备、有计划地介入社区教育。

4.新媒体的冲击

网络媒体、大型门户网站提供海量资讯的同时,开始加大在线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力度,投放了大量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碎片化课程等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在线学习因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内容可选择性强等特点,更受学习者的青睐,已经成为学习者的新选择。

(四)介入社区教育的机遇

1.全国电大战略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

在长期的生源危机和生存压力下,社区教育作为电大办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受到基层电大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重要的是,电大自身具有较好的开展成人教育的基础。

2. 国家把终身教育上升到了新高度

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3. 社区教育在欠发达地区具有发展潜力

社区教育在欠发达地区多数城市尚属空白。对于社区教育,社会有需求,政府有期待。电大如果率先进入,有利于占领龙头地位,争取到主动权和话语权。

4.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成果提供了借鉴基础

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东部发达地区相继出版了社区教育课程大纲,如:《北京东城区社区教育课程大纲(第一辑)》《朝阳区社区教育课程指导大纲》等。欠发达地区城市借以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5.各委办局的专家队伍加速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各委办局都有一支本行业的专家队伍,如教育局的教育专家团队,卫生局的卫生与健康专家,劳动局的职业技能培训专家等,如能让他们成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加速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步伐。

三、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探讨

(一)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模型设计

图1 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路径模型

1.需求分析

在区域内开展社区教育需求调研,全面了解各社区开展市民教育、市民活动的现状,对自发性的市民活动团体情况、市民学习意愿与文化基础进行调查统计,同时对可能参与社区教育的教师和教材资源进行摸底、分类。

2.单点切入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一个基础较好的社区作为示范点,在这个社区选择一个“关键兴趣”,即学习需求最大,可参与人数最多的学习项目。如:老年书画、科学育儿等。之所以只选择一个“兴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

3.标准化建设

在挑选出的社区对其“关键兴趣”开展标准化建设。遵循易实现、易核算、易复制、易推广的原则,制定和修正标准化指标。如: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基本制度、联络机制、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使用教材、教师配置、管理人员等。以“科学育儿”社区为例,见表1所示。

表1 “科学育儿”社区的标准化建设

4.成本核算

以标准化兴趣点为单位,进行投入成本核算,即:元/兴趣点。为兴趣点的复制和推广提供支撑,重点核算硬件建设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

5.兴趣点的复制

(1)接洽委办局,定制兴趣点

在试点社区,按委办局的需要定制教育活动,争取委办局的投入,按标准化规格,复制新建兴趣点。

(2)复制到区县,争取政府投入

将标准化兴趣点按相近成本标准复制到市域内其他区县。政府未介入时,电大需自筹经费。可控制区县的数量,只选择少数临近的区县进行推广。为减少重复投入和扩大覆盖人群,在兴趣点选择时,不再选择已有兴趣,而是开辟新的兴趣点。即:每个区县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与其他区县不相同的兴趣点,各区县兴趣点形成互补。

6.市民流动学习

各区市县兴趣点建成后,教学信息共享,市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感兴趣的兴趣点参加学习。这样共建、共享,既可以保证一定的学习者规模,又可以控制投入,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用小成本让社区教育平稳起步。

7.兴趣点扩张

通过市民流动学习,社区间建立起交流联系,社区教育初见端倪,可及时通过电大、社区、委办局等多渠道争取政府关注和投入社区教育。按标准化兴趣点规格,在社区内扩张新建兴趣点,覆盖更多的社区人群。在投入有保障后,兴趣点的建设不再是不能重复的,而是贴近居民需求的,各社区相同兴趣点的师资和课程体系可以共建、共享。

8.社区学院的建立

国内外经验表明,社区教育最终落脚点是社区。当社区教育在社区兴起后,应尽可能地发挥社区的主观能动性,使社区成为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的主导力量。电大应及时转变角色,成立社区学院,全面开展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教育科学研究,为各社区的社区教育开展提供指导咨询服务。

9.转战数字化教室与远程课堂

数字化学习、智慧教室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当社区教育在各社区初见成效、平稳起步,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和培训指导中心地位巩固,就必须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方面的经验优势,在远程数字化学习上寻找新的支撑点。整合政府、委办局、社区、电大、企业等的有利资源,在各社区建立数字化教室,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构建起以社区学院为中心主课堂,各社区数字化教室为分课堂的远程教学网络。由电大制定课程计划、时间表,组织各行业专家在其社区学院中心主课堂讲课,通过数字化直播到分课堂,市民可以就近参加学习,接受更专业的指导,并可以用双向视频等形式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这样既节约了师资成本又扩大了覆盖面,更重要的是为电大社区教育始终扎根于社区找到了实实在在地落脚点,也将为电大学历教育课程通过数字化进社区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电大社区教育最终回归学历教育。

(二)电大介入社区教育的关键策略

1.突破观念束缚,着力建立示范点

欠发达地区,在社区教育起步初期,因地域所特有的局限性,各主体转变观念参与社区教育有一个艰难的过程,电大必须有勇气实实在在的做出一个社区教育示范点来坚定信心,让社区教育以最直观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转变各主体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在示范点的选择上,应该优先物色群众学习热情高、有委办局关注的社区。

2.发挥示范点作用,在委办局的关注下完善基础设施

示范点的基本建设完成,教育活动开始运行后,主动联系配合委办局落实工作目标任务,把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与委办局的要求统一起来,定制教育活动,争取委办局的项目投入和支持。同时,总结经验,为更多的委办局定制教育活动,扩大社区教育对象的覆盖范围,扩展社区教育内容。这时社区教育可能是教委支持下的幼儿家庭教育,也可能是卫计委支持下的老年健康教育等等。借助项目的实施和配套建设,初步建立起可长期用于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

3.让示范点产生社会效益,在政府支持下形成组织协同架构

示范点的社区教育运行基本稳定后,应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和行政支持,在其他条件成熟的区县复制示范点,逐渐扩大规模。最为重要的是建议政府牵头成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把社区教育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机构纳入进来,共同推进社区教育,以行政手段明确各单位在社区教育中的职责和考核任务,明确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这样,自上而下、密切协同的推进社区教育将大大加速社区教育的发展。

4.促使社区教育成熟升温,在企业参与下保障经费投入

社区教育兴起,必将吸引企业的关注。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市民,但在企业看来更多的是潜在的消费者市场,参与社区教育是将产品信息送入每一个社区居民家庭的绝佳渠道。吸引企业赞助,能缓解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对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

5.推动社区介入教育格局,以培育稳定的管理力量

社区教育起步以后,来自政府和多渠道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会加大,各社区会纷纷开展社区教育,随着羊群效应的驱动,社区会主动做大做强本社区的社区教育。这时电大的角色也应发生改变,从开拓者转为研究者和指导者,从过去的冲锋队员转变成培养社区教育人才和种子的教员,协助社区开展管理人员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以保证社区在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有足够的人力和能力支撑。

6.适时建立社区学院,努力发挥其核心作用

随着社区教育从起步向纵深发展,电大应通过校舍改扩建、设施设备升级、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开发等,逐步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适时建立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科学研究、社区教育骨干培训、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社区教育指挥协调和工作指导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同时,还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市民数字化学习及电大学历教育社区化方面开展有益的实践探索,找到社区教育与电大学历教育共赢发展的契合点。

要做好社区教育,需要有多主体的参与。各主体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因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以政府行政命令自上而下推进社区教育的路径,阻力小,见效快,是开展社区教育的最佳途径,但不完全适用于欠发达地区。以电大为开拓者单点介入,以兴趣点扩张方式,逐步覆盖更多区县和社区居民的路径,在欠发达地区操作起来更有优势。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以小成本介入社区教育,根据实际能力确定兴趣点数量,量体裁衣,进退自如,过程的可控性强,结果形式明确,易核算、易复制,为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电大转型社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7(2).

[2]王建根,许瑞森,陈东.共享资源合作共赢—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1(5).

[3]吴遵民.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3).

[4]邵彩玲,吴长刚.国外社区教育实践的特点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5]杨志坚.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5-2011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6]吴遵民,陈玉明.电大转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J].开放教育研究, 2015(3).

(责任编辑:王 丽)

On Community Education Involvement of Municipal TV Universities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CHEN Rui

(Guiyang Radio & TV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5)

A developed area has plenty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 good base of mass culture, early booming community education pattern with local Radio & TV University as the lead. Radio & TV Universities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are now trying to follow the example to get involved in community education. But the path in developed areas is difficult to replicate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because of old concepts, shortage of funds and manpower. So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has tried to design a path model for community education involvement from the bottom up with lower cost, hoping to offer a new idea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TV Universities to community education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Radio & TV Univers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Path Study

2016-06-06

陈睿(1982—),男,湖南常德人,讲师。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基于贵阳电大信息化平台的现代社区大学建构的研究”(编号:11GH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008—2573(2016)03—0005—08

猜你喜欢
欠发达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