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意义

2016-12-20 06:06周昌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偏颇长宁区阳虚

周昌明 江 萍 朱 吉 袁 立 赵 琦△ 徐 飚

(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海 200032; 2上海市长宁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 200050;3 上海市长宁区中医治未病研究中心 上海 200051)



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意义

周昌明1江 萍2朱 吉3袁 立1赵 琦1△徐 飚1

(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海 200032;2上海市长宁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 200050;3上海市长宁区中医治未病研究中心 上海 200051)

目的 分析中医体质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居民体质辨识采用黄炎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KY3H中医体质识别软件,使用二手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长宁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对接、整合、清理、分析。结果 完成居民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档案对接11 321人,其中32.38%的居民为平和质。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和气虚质最为常见,分别占25.66%和21.05%。女性偏颇体质居民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尤其在阴虚、阳虚、气虚、气郁和血瘀上。随着年龄增长,不同性别间偏颇体质的差异逐步减小(P<0.001)。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偏颇体质比例均显著高于无慢性病的人群,OR (95%CI)分别为1.873 (1.494~2.348)和2.907 (2.578~3.278)。结论 女性、年龄较大者、慢性病患者偏颇体质比例较高。运用中医诊疗技术对不同偏颇体质的人群进行调整,对社区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 中医体质; 慢性病

2011年,依托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长宁区进一步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旨在探索融合中医辅助手段和适宜技术的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新模式,为建设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和机制,规范社区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的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对长宁区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挖掘,描述社区居民体质辨识分布情况,分析体质辨识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实施中西医综合慢性病管理策略的可行性。

资 料 和 方 法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至2012年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辖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过体质辨识并建立完整健康档案的长宁区常住居民。

研究方法 采用黄炎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KY3H中医体质辨识自助系统”对长宁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将居民的体质分为平和质与另外8种偏颇体质(阴虚、阳虚、气虚、湿热、痰湿、气郁、特禀、血瘀)。其中同一个体可兼具多种偏颇体质,构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同时使用二手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长宁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本次长宁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对接、整合、清理。电子健康档案中包含居民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患者)的建档情况。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χ2校验进行不同亚组体质分布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一般情况 共计11 321名社区居民实现了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的对接,建立了社区居民个人中医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居民平均年龄(58.49±17.56)岁,最小13岁,最大101岁。其中40~59岁和60~7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3.70%和39.42%。女性6 423人,占56.74%;汉族为主(99.63%),高中/职校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为3 733和4 184人,分别占32.97%和36.69%。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者4 395人,占38.03%。其中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建档人数分别为1 026、3 924和52人,分别占9.10%、34.70%和0.49%(表1)。

体质辨识结果 3 666人(32.38%)为平和质,7 655人(67.62%)体质辨识为偏颇体质,其中1 436人(12.68%)兼具2种偏颇体质。阳虚质、气虚质和阴虚质在偏颇体质中最为常见,分别占25.66%、21.05%和9.89% (图1);兼具2种偏颇体质者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气虚质兼阳虚质、气虚质兼气郁质以及气虚质兼阴虚质,分别为337、136和101人。

各类偏颇体质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的分布不同。女性在阴虚、阳虚、气虚、气郁和血瘀体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82%、26.51%、22.70%、6.43%和4.95%,均高于男性的8.68%、24.54%、18.89%、5.25%和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气郁χ2检验P=0.08,其余P<0.001)。而男性在湿热质和痰湿质的比例较女性高,分别为4.92%和5.10%,高于女性的3.71%和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和女性特禀体质的比例分别为5.12%和5.08%(图2)。

图1 各类体质类型在人群中的分布

随着年龄增长人群偏颇体质的比例在逐渐升高。20岁以下的人群偏颇体质的比例为11.30%,20~组、40~组、60~组、≥80岁组偏颇体质的比例逐渐上升,分别为29.60%、62.22%、83.67%和91.11%(表2)。

图2 各类偏颇体质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

Fig 2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logic constitu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随着年龄增长,不同性别之间偏颇体质比例的差异逐渐减小。<20、20~、40~、60~各组之间,女性的偏颇体质风险分别为男性的7.045、1.748、1.448和1.2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80岁组男女偏颇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慢性病患者中偏颇体质的比例(88.56%)明显高于社区普通居民(55.18%)(OR=3.20,95%CI为2.85~3.59)。其中,气虚、阳虚为最主要的偏颇体质。不同慢性病患者体质辨识结果分布不尽相同,气虚和气郁体质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比例明显高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图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性别、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为偏颇体质的危险因素,女性、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出现偏颇体质的风险更大(表4)。

讨 论

长宁区社区居民中有超过2/3为偏颇体质。在偏颇体质中以阳虚、气虚为主。有研究表明,阳虚、气虚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CD8亚群比值明显降低[1],提示目前社区人群的对部分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免疫监视可能低下,出现慢性病的风险可能升高。男性和女性偏颇体质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女性多表现为气郁、血瘀,与女性易患疾病吻合,并与文献结论相一致[2]。本研究发现女性气虚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以湿热质、痰湿质为多。各偏颇体质在人群中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尤其以40~59岁组的人群上升速度最快。该组人群正值壮年,事业上处于顶峰阶段,在家庭中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层,各方面压力较大,加之到达人生鼎盛期后向老年过渡[3],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在各年龄阶段中,该组人群湿热质及痰湿质的比例最高,而痰湿体质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均有密切关联[4-7]。在本研究中糖尿病与痰湿质的关联并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本研究是一个横断面研究,观察的病例为现患病例,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消渴症状持续多年,使其已不具备痰湿体质特征。尽管痰湿体质在本研究中的比例不足5%,但由于其造成慢性病的可能性极高,因此不可忽视调整此类体质的意义。研究发现,气虚体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均有显著的关联。气虚质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8],也为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患者中气虚、气郁的比例高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医理论认为,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主要依靠心气的推动作用,一旦心气不足或心气郁结则形成气滤或气滞,气虚则血液运行迟缓,气滞则血液瘀阻。血脉运行不畅,阻塞心窍,不通则痛而发病[9]。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因素后,体质偏颇与慢性病存在显著关联(OR=3.20,95%CI为2.85~3.59),有力地证明了调整偏颇体质在慢性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表2 平和与偏颇体质变化趋势随年龄变化趋势

表3 不同性别人群偏颇体质随年龄变化表

InfluencefactorsβPOR(95%CI)SexFemale/Male0.340<0.0011.404(1.282,1.538)Age(y)20-/<201.175<0.0013.239(1.802,5.823)40-/<202.310<0.00110.071(5.628,18.022)60-/<203.187<0.00124.216(13.505,43.500)≥80/<203.834<0.00146.385(25.020,85.994)DiabetesRecorded/Unrecorded0.628<0.0011.873(1.494,2.348)HypertensionRecorded/Unrecorded1.067<0.0012.907(2.578,3.278)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注重中青年人的“治未病”工作,及时调整偏颇体质,将对今后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着积极意义。中医治未病以“防”为核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与健康管理是统一的[10]。本研究的优势在于拥有较大的样本量,且将整个社区人群纳入研究,可将健康人群与慢性病人群进行比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将受访者的中医体质与健康档案挂钩,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基于二手资料的横断面研究,从病因推断的角度上尚不能对偏颇体质造成慢性病提供有力证据,仅能提供患病与体质之间的关联,因此后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来阐明其因果关系。

[1] 潘宇政,陈业强,陈永斌,等.阴虚、阳虚、气虚证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2):128-130.

[2] 王莉,何裕民.男女体质特点及其异同的研究——附2967例流调资料的模糊识别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8-10.

[3] 贾婧媛,韩冬.当前我国中青年体质状况分析与改善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6):93-95.

[4] 朱燕波,王琦,吴承玉,等.18 805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9(11):1023-1028.

[5]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血压变异与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88-90.

[6]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9-51.

[7] 韩萍,白雪琴,娄彦梅,等.中医偏颇体质与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1,30(9):656-658.

[8]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9] 张玉华,华浩明,金益焕.李飞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91-92.

[10] 周盛杰,林晓洁,陈务华.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2):159-160.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in community population

ZHOU Chang-ming1, JIANG Ping2, ZHU Ji3, YUAN Li1, ZHAO Qi1△,XU Biao1

(1DepartmentofEpidemiology,SchoolofPublicHeal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2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ofChangningDistrict,Shanghai200050,China;3ChangningDistrictTCMPreventiveHealthCareCenter,Shanghai200051,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with chronic diseases,and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usi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Methods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ystem developed by HuangYan Orien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Second hand data mining was conducted by connecting,clearing and analyzing both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database an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Changning District,Shanghai. Results The information of 11 321 residents was connected in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EHR,in which 32.28% were gentleness type.Qi-deficiency and Yang-deficiency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s among pathologic constitutions which accounted for 25.66% and 21.05%,respectively.Females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in pathologic constitutions especially in Yin-deficiency,Yang-deficiency Qi-deficiency,Qi-depression and Blood-stasis.With the age increase,the pathologic constitu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decreased (trend chi-squareP<0.001). People with diabetes or hypertension had a much higher proportion of pathologic constitutions than healthy people in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OR (95% CI) were 1.873 (1.494-2.348) and 2.907 (2.578-3.278) compared with people without above diseases. Conclusions Females,the elders and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pathologic constitutions.Appropriate TCM techniques applied in adjusting pathologic constitutions for community people is meaningful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chronic disease

R255

A

10.3969/j.issn.1672-8467.2016.06.008

2015-12-28;编辑:段佳)

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GWⅢ-24)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zhaoqi@shmu.edu.cn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Three-year Plan of Shanghai Public Health Action (GWⅢ-24).

猜你喜欢
偏颇长宁区阳虚
2021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四)
偏颇抵押的本体论与法律适用
幸福成长从“三十件事”开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的“幸福课堂”
My Best Friend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