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现代大学精神的灵魂

2016-12-19 10:06杜灵来
创新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自主创新

杜灵来

[摘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由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大学文化的集中表现。大学精神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自由、独立、民主、科学等等,但是,其灵魂则在于自主创新。主要包括知识的自主创新、思想的自主创新、体制的自主创新和人格的自主创新。

[关键词]自主;创新;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锻造“大学精神”既是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大学自身建设的价值追求,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共同理念。对究竟什么是大学精神,无数的研究者已经给出了无数的答案。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也是整个社会人类文明的最高形式。有的则认为:“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共同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1810年,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其首任校长费希特在就职演说中谈到柏林大学的基本精神时指出:“这所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以追求真理为主旨,它不是依据政府一时的政治利益和党派、教派的狭隘眼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恰恰相反,这所大学是以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以人类进步和人的完善发展,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主旨”。无论对大学精神的描述有多少种,其实质是一所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大学文化的集中表现。“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自由、独立、民主、科学等理念的普遍确立和身体力行,但是其灵魂则在于自主与创新。因为一切的精神要素都只有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才有价值和意义。自主创新是对全社会提出的奋斗方向,它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延伸,也是时代所必需的一种优秀的精神。大学作为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理应将自主创新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自主创新的大学精神应包括知识的自主创新、思想的自主创新、体制的自主创新和人格的自主创新。

1.知识的自主创新:奠定大学精神的理性基础

大学的基本职责在于对人类既有知识的传授,但是,如果一所大学只是停留在“授业”层面上,而不能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在传承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自主创新,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才能及时把握学科前沿的新鲜知识,为教学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使学校整体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应有的张力,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也正是今天的大学强调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的根据所在。对大学而言,知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1.1知识的自主创新能够训练与培养大学人独立自主地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大学精神的价值在于能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其来源则在于大学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所培育出的大学人的优秀品质。知识的自主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既需要有对前人成就的尊重和理解,又需要有超越前人的胆气和智慧,对真理的敬仰和追求所铸造出的视死如归的“布鲁诺精神”和矢志不移的“哥白尼风格”,能够为社会树立起恒久而伟大的引领和感召力量。

1.2知识的自主创新能够为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人格创新奠定应有的科学基础

人类对一切领域的探索无不以知识的创新为前提,离开了对知识的掌握,思想创新就变成了无源之水,体制创新也会沦为无本之木,更无从侈谈人格的建立与完善。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很好地体现出对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但更要以真理为友”也充分表明了其“求是崇真”的大学精神追求。知识的自主创新能够为大学精神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在保证大学履行基本的知识传授功能的同时,为大学精神注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持久动力。

2.思想的自主创新:弘扬大学精神的自由品格

自由和自主是思想的根本品质,而思想的自由自主既是人类自由的基础与核心,也是人类自由的最高阶段。没有思想的自由自主,人身的自由和选择的自由就没有了意义。自由自主的思想,能够不受社会的、传统的、宗教的、民族的既成观念、思维方式和基本理念的束缚与左右,以自我的、独立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发现,由此即可为“创新”奠定基本的前提和有力的保障。

大学是一个充满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场所,思想的自主与创新应该成为大学精神的灵魂。大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思想的价值则在于自主与创新。而思想离开了自由就好比鲜花离开了阳光,没有思想的自主与创新,大学精神就没有了灵魂。思想的发展必须以其内在的逻辑为根据,不能趋炎于潮流,也不能附势于权贵。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研究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所需要的(needs)。”蔡元培先生将大学及其精神高度概括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现代社会最需要大学提供的不仅仅只是科学与技术,不仅仅只是工具理陛,更需要的是大学所孕育的思想和精神,是珍贵的价值理性。思想创新的基础在于自主,而思想自主的前提在于自由,“自由”是实现思想自主创新的根本所在。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中曾说:“精神的世界就是自由的世界。”斯坦福大学的校训就是“让自由之风吹拂”。美国高等教育的“三A原则”,即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学术自治(Academic Autonomy)和学术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则充分体现了大学独立自由精神的深刻内涵。洪堡在创办柏林大学时奠定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的原则,今天已成为世界大学的普遍基本价值原则。过多的思想束缚只会扼杀人的理性,泯灭人的良知,培养出唯唯诺诺的权势依附者,挤压和塑形出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躯壳。当然,思想的自由并非是人的工具理性的信马由缰,也必须建立在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追求精神基础之上。

3.体制的自主创新:走出大学精神的制度窠臼

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学教育的制度也在逐步发生着积极的变化,高等教育内部的体制改革正在为我国大学精神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大学的管理体制相比,我国的大学制度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精神的形成,阻碍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首先,由于办学资金来源的单一化,大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确立,办学的自主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次,大学中的官本位体制依然严重,功能的不断泛化从根本上制约着大学的健康发展。再次,计划体制在大学运行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既剥夺了大学独立发展的机遇,也养成了许多大学靠山吃山、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在这样的体制之下,要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大学精神,形成与世界著名大学相抗衡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学作为一个组织,其繁荣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是否能够为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提供独特的、适宜的环境。大学体制是培育大学精神的土壤,不走出现有的制度窠臼,就不可能培育出现代化的大学精神。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从一所小型的地方性学院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其初创者埃利奥特为其所确立的创新理念密不可分。为了实现美国大学的现代化,他大声疾呼学术界应停止对欧洲教育模式的机械模仿,要建立美国本国的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他认为:“当美国型大学产生时,它将不是外国大学的抄本,乃是植根于美国社会和政治土壤而逐渐地和自然地产生的硕果。它是美国受有优良教育阶级的高尚目的和理想的表现。这种新型学府在世界上是无双的,它同样是富有创造性的。”在我国,由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和梅贻琦先生提出的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等制度已被公认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典范,非常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办学自主权”的七条规定从法的角度肯定了大学办学自由与独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理应在实践中得到严格的执行。

4.人格的自主创新:铸造大学精神的不朽灵魂

梅贻琦先生说得好:“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精神的最终体现在于大学人的高尚的人格品质。无论是知识的自主创新、思想的自主创新还是体制的自主创新,都只有通过“人”才能够得到正确的发挥和充分的体现,人格的自主创新是大学精神的最终承载者。知识的传承是大学的功能,人格的铸造则是大学真正的神圣使命。正是一批批具有优秀人格的先进分子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擎起正义和良知的大旗,发挥出力挽狂澜的历史作用。因此,所有大学无一例外地都将为社会培养具有特立独行的优秀人格的社会栋梁作为自己永恒追求。这一点从许多大学为自己所确立的校训中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公、诚、勤、朴”“止于至善”等。然而,人格的铸造既非一朝一夕之功夫,亦从未有不变之程式,只有沿着崇尚德行、追求真理、胸怀人类的道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于日积月累间如琢如磨般地开拓创新,才有望达到理想的彼岸。自主创新的人格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设定:一是对真理的崇拜与为科学而无畏献身的精神;二是具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三是在社会公正意识指导下的独立的主体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四是诚实、守信、正直、宽厚的人生信念与互助、友爱、奉献、协作的公共精神。按照这些标准铸造出的人格才能很好地表现出优秀的大学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留下永不磨灭的精神灵魂,正如一说到北京大学就会想到蔡元培,一说到清华大学就会想到梅贻琦,而一提到浙江大学就不能不说起竺可桢,一提到南开大学就忘不了张伯苓一样。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应该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的科学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大学所肩负的这些任务、目标、功能无一不明显地渗透着大学自主创新的精神实质,而知识、思想、体制和人格的自主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历经几代人的世事磨砺和忘我奉献方才能有真正地实现,绝非“构思”一条校训那么简单。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自主创新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