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杰, 温宇红,张梦雪,杨政盛
青少年男性蝶泳运动员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模式探索与实证研究
李瑞杰1,2, 温宇红1,张梦雪1,杨政盛1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12名上海市14-17岁二、三线青少年男性蝶泳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将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2-4-2”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2-4-2”常规力量训练。分别在实验干预前后测定受试者八级腹桥测试、15米蹬壁蝶泳腿成绩、50米蝶泳成绩、100米蝶泳成绩、100米蝶泳后15米分段成绩和平均划频、划幅、游速。研究结果显示,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蝶泳运动员的八级腹桥测试、15米蹬壁蝶泳腿成绩、50米蝶泳成绩和100米蝶泳后15米分段成绩以及平均划频、游速,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模式对提高青少年蝶泳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
核心稳定力量;体能训练;蝶泳;青少年
最近,对核心稳定性及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理论的认识与实践,已引起运动训练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为指导竞技体育项目运动训练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1- 2]。所谓核心稳定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 腰椎-骨盆-髋关节) 的肌肉, 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产生的力量能力[1, 3]。前期研究表明,人体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对运动员维持身体重心及姿势的动态稳定性、保障核心肌肉力量的发挥、协同上下肢体的用力及动量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3-4]。目前,以提高核心稳定性为主要目的的功能力量训练已在很多竞技项目中得以实施与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2, 5-10]。
游泳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运动。在游泳过程中,由于水处于不断的流动和不稳定状态,这对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因此,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越来越受到游泳教练员的重视。围绕游泳项目的核心稳定力量训练,众多研究者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与尝试,并提出了很多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10-14]。但通过综述这些研究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大多以一线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大都以论证某一种或几种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效果为主,一方面对处于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关键期的青少年游泳后备人才关注不足,另一方面对综合采用陆地和水上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模式的鲜有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以青少年男性蝶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确定“2-4-2”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和常规训练前后受试者技术及成绩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稳定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划水效果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科学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1.1 文献资料法
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游泳”“蝶泳”等为关键词,查阅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论文数据库系统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2 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
针对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应用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分布情况及核心稳定力量训练阶段划分模式选择分布比例结构等问题,对全国16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运动训练学专家及4个省市青少年游泳运动队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此外,为考察不同水上和陆上训练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分别对国家游泳队、北京体育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计6名专家进行了专家咨询。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和专家访谈意见,针对研究对象的年龄、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特点,制定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方案。
1.3 实验法
1.3.1 实验地点和时间
实验地点:同济大学游泳馆、上海游泳馆
实验时间:2014年10月-12月
1.3.2 实验对象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二线队伍中的12名青少年男性一级及接近一级水平的蝶泳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名男运动员,实验前分别对两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及运动水平进行了测试,数据显示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本实验,经询问和调查所有受试者,无呼吸、心血管和前庭功能障碍等疾病,近半年无重大伤病,均能保证10周的所有训练和测试。受试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
1.3.3 实验设计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训练。干预方法如表2-5所示。
表2 实验组采用的核心力量水陆训练方案
表3 实验组采用的水上训练手段案例
表4 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水陆训练方案
表5 对照组采用的水上训练手段案例
在实验干预期间,为检测训练效果分别选在第九周周一的第一堂训练训练课之前对受试者15米蹬壁水下蝶泳腿成绩、八级腹桥测试成绩、50米蝶泳成绩、100米蝶泳成绩和最后15米分段成绩等指标进行测试。
1.3.4 数据的统计分析
表6 实验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对比
注:*表示实验前、后测试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7 实验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指标对比
注:*表示实验前、后测试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问卷统计过程中,43位教练选择2-4-2模式,7位选择了2-3-3模式,选择2-5-1模式、1-3-4模式和2-2-4模式的对象分别为3位、2位和1位,2-4-2模式获得大多数教练的推崇,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传统经典训练负荷节奏的影响,另外就是2-4-2模式比较符合体能性周期性项目的训练负荷节奏。
6名专家对训练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5名专家对陆上训练手段评价为非常有效,1名专家提出很有效,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在最终执行方案的设计也考虑了建议;对于水上训练方案大家一致给出非常有效。
八级腹桥作为反映运动员陆上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评价指标得到54位教练选择,15米水下蝶泳腿作为反映蝶泳运动员核心力量的水下爆发力评价指标得到53位教练选择,100米蝶泳配合游最后15米冲刺成绩作为反映运动员水上核心力量的专项速度耐力和技术稳定性专项评价指标得到52位教练选择,50米蝶泳配合游作为反映运动员核心力量的专项速度评价指标得到47位教练选择,以上四项指标认同度均达到82%以上,而100米蝶泳成绩作为反映运动员核心力量的专项耐力评价指标得到45位教练选择,认同度达到79%,略低于其他四个评价指标;关于游泳技术参照指标选取了平均划频与划幅以及平均游速,得到51和49位教练选择,认同度较高。
表8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干预前后测试结果变化情况对比
注:*表示实验前、后测试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9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干预前后技术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注:*表示实验前、后测试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1 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八级腹桥测试是一种在陆上进行的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评定方法,其测试成绩可以较好地反映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及保持动作稳定、标准及平衡的能力,本研究中实验组八级腹桥测试成绩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表明为期两个月的“2-4-2”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蝶泳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而蹬壁出发15米的分段成绩的显著提高表明“2-4-2”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蝶泳运动员水下核心爆发力的显著提高作用。100米蝶泳的最后15米分段成绩的显著提高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核心训练方案对实验组运动员的核心控制能力有较大提高,尤其技术节奏的保持有一定改善,后程速度保持能力有较大提高。
3.2 技术评价指标分析
合理的划水频率是进入游泳先进行列的重要条件之一。划频的高低主要受划水时用力速度快慢的影响,同时还受运动员身高以及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素质等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15]。本研究中实验组划频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提高,提示核心力量训练较对照组训练方法更有效地改善了受试者全身的快速配合技术节奏,尤其是后程游进过程中划频保持,这也是实验组平均游速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所在。与平均划频不同,训练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划幅皆无显著性的改变,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划幅无显著性的影响。
3.3 蝶泳动作结构与核心稳定力量的关系分析
在游泳过程中,躯干是人体重要的枢纽环节,在运动中对技术动作的发挥和力量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体的躯干是由多块骨骼组成的,其中脊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脊柱关节较多且结构复杂,要充分发挥运动员躯干在生物运动链中的作用,躯干的稳定性尤为关键。而对于蝶泳运动员来说,身体躯干需要做小波浪运动,这种重心的起伏不定,使躯干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人体解剖特点看,人体重心约在骨盆上缘中间,人体在水中成俯卧姿势时,由于胸腔的原因,人体下肢的比重比上身大,所以浮心靠近上身,如果希望获得良好的身体平衡,需要通过重心前移来实现。
因此,通过重心前移可以更利于维持身体平衡状态。在蝶泳训练中,平衡和稳定的髋部动作对有效打腿和波浪尾部的最后推进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通过鞭状打水动作带来积极的推进效果,这都与产生力量、传递力量、控制力量的核心区各肌肉群的协同作用密不可分。肌肉在运动和协同运动过程中,核心区域出现薄弱训练环节,都直接影响最后的运动成绩。
本研究对青少年男子蝶泳运动员的核心稳定力量的水陆训练手段及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设计与检验,构建了青少年男子蝶泳运动员的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水陆模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2-4-2”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男性蝶泳运动员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提高。
“2-4-2”水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能提高青少年男性蝶泳运动员水下蝶泳腿的爆发力、速度耐力、后程速度保持能力;有效改善青少年男性蝶泳运动员100米蝶泳后程划频下降的问题。
采用“2-4-2”水陆核心稳定力量的周期训练模式,要强调水陆结合,以水上训练为主,陆上训练为辅,陆上训练手段设计要充分考虑无固定支撑的动作结构;水陆核心稳定量的训练负荷手段遵循从单一到多元,水陆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遵循交替变化,螺旋上升、逐步提高,核心稳定力量训练过程中适当对影响呼吸肌群水陆训练内容安排给予关注。
[1] 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9):97.
[2] 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5):74-76.
[3] Kibler W B, Press J, Sciascia A. 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 Sports Medicine, 2006, 36(3): 189-198.
[4] 冯冰,危智良.核心力量训练研究进展述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8):125-127.
[5] 郑伟涛,屈萍.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帆板运动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84.
[6] 彭云钊,秦子来,王攀,等.武术专项力量训练引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62-65.
[7] 杨继美,李贵庆.对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8):74-78.
[8] 周小青,张冬琴.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5):66-68.
[9] 张志武,贾晓强,刘世军.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网球球速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125-126.
[10] 陈建新,陆青.对游泳运动员采用传统腰腹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57-59.
[11] 王丹,纪逊.对游泳运动员陆上核心力量训练的探讨[J].游泳,2010(6):50-52.
[12]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19-1121.
[13] 高捷,魏梅,刘小溪.我国竞技游泳核心力量发展阶段及特征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6):93-96.
[14] 王志军,周正荣,陆青.悬吊训练(S-E-T)在江苏省15-17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82-86.
[15] 殷玲玲.中、外优秀男子100m蝶泳运动员技术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5):43-47.
(编辑 孙君志)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Water-land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Mode for Male Teenage Butterfly Swimmers
LI Ruijie1,2, WEN Yuhong1, ZHANG Mengxue1, YANG Zhengsheng1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experimentation, the paper chose 12 male teenage butterfly swimmers from the second and third tier teams in Shanghai as subjec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water-land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of “2-4-2” for two month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regular strength trai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experiment, the subjects’ performances were tested and recorded. The performances include 8-bridge test, 15meters push-wall butterfly kick, 50 meters butterfly, 100 meters butterfl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last 15 meters section 100 meters butterfly and the average stroke rate, length and veloc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water-land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young butterfly swimmers’ performances.
CoreStabilityStrength;PhysicalTraining;ButterflyStroke;Teenager
G861.1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4-0070-06
上海体育科技腾飞计划项目“青少年男性蝶泳运动员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研究”(10TF108)。
李瑞杰,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E-mail:richard2112@126.com。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1.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2.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015-09-19
2016-03-21
G861.14
A
1001-9154(2016)04-00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