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材市场市售败酱药材的基原鉴别

2016-12-16 01:57:42孙煜铮朱茜茜穆二廷刘耀武周建理方成武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败酱苦菜伪品

孙煜铮,朱茜茜,穆二廷,刘耀武,周建理,方成武



亳州中药材市场市售败酱药材的基原鉴别

孙煜铮1,朱茜茜4,穆二廷2,刘耀武1,周建理3,方成武1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院 安徽 亳州 236800;2.亳州产品质量检验所 安徽 亳州236800;3.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4.利辛县中医院 安徽 利辛 236700)

市场上作为败酱药材流通的品种较多,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药材流通混乱,市场一直都存在败酱、败酱混伪品、地方习用品等同时流通的情况。通过对败酱药材的基原鉴别研究,期望为败酱药材的市场经营、临床用药、质量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败酱;药材;基原;鉴别

败酱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败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祛瘀的功效[1],其功效确切、疗效显著为临床常用中药,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辑校》,将其列为下品[2]。中药败酱仅在1977年版《中国药典》中出现,规定其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全草[3]。在此之后颁布的药典,败酱均未收录其中,而部分省的地方标准收载的败酱药材不一致[4-6],这使得已澄清的败酱品种又得不到统一的参考标准,造成市场上败酱药材品种来源较多。中药材的真伪性及市场上的不规范流通,不仅使得药材价格波动性大,而且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败酱及其混伪品的本草考证、基原及性状等方面进行鉴别,进一步了解中药败酱的特点,为辨别其混伪品提供参考依据。

1 败酱的本草考证

因历史的沿革及各地用药习惯的不同,我国北方有将菊科植物苣荬菜DC.作为北败酱使用,南方将十字花科植物菥蓂L.作为苏败酱使用的习惯。整理分析文献记载的混乱,理清中药败酱的正品来源,根据各地用药习惯,规范败酱药材名称,有利于合理开发和临床应用败酱类中药资源。

卢寅熹[7]考证指出晋、唐、宋、清朝,均以黄花败酱作败酱鉴别使用,各类本草记载败酱“丛生,花黄,根紫色,似柴胡,作陈败豆酱气”。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败酱处处原野有之,俗名苦菜,野人食之,江东人每采收储焉,春初夏苗,夏秋茎高二三尺,而柔软,数寸一节,一节间生叶,四散如伞,颠顶开白花成簇,如芹花,蛇床子花状,结小簇,其根白紫,颇似柴胡,微苦带甘[4]”。由此可知,所描述为白花败酱,明代以后白花败酱同等入药。两者的科属、性味及功能主治都一样,现今只是存在产区和地区用药的差异。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败酱,出近道,叶似豨莶,根形似柴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暴干用。”《本草纲目》亦记载:“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气,故又名苦菜,与苦荬、龙葵同名,亦名苦菜,与酸浆同名,苗形则不同也[8]”。由此看来,陈酱气应为败酱草的显著特点。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有明显的特殊臭味,而菊科的苣荬菜、苦荬菜以及十字花科植物菥蓂均无陈酱气,并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是因其性味归经的相似而被列为同一种名入药的也屡见不鲜。本草记载过程中,对于植物名称及其习用名的使用不规范,也是造成混伪品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败酱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俗称“苦菜”,李时珍对败酱的描述,对引起败酱药材品种混乱有一定影响。经考证,最早在《植物名实图考》出现苣荬菜一名[9],苦菜的药用正品为苣荬菜,这也是苣荬菜混作败酱使用的一种因素。此外,北败酱苣荬菜与败酱两者的幼叶极其相似均可作食用,此亦造成混淆的因素。苣荬菜的幼苗根叶折断会分泌白色乳汁,干品的根茎呈淡褐色,没有败豆酱的气味,可作为两者鉴别的主要依据。

菥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荠与菥蓂一物也,但分大小,二中耳。小者为荠,大者为菥蓂,菥蓂有毛……”菥蓂作苏败酱用时已早,古代本草记述与败酱的功用不相同[10]。由于古时信息沟通的障碍性,当地用药习惯不同,菥蓂种子作为明目要药,全草用以清热利尿,菥蓂用作中药败酱为误用,应予以纠正。

2 败酱及其混伪品的基源与植物形态鉴定

中药败酱来源于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全草,能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性,需对药材原植物基源进行鉴定。

2.1败酱及其混伪品的基源鉴定

黄花败酱为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Fisch.的带根全草。

图1 黄花败酱植物图

图2 黄花败酱药材图

白花败酱为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败酱Juss.的带根全草。

图3 白花败酱植物图

图4 白花败酱药材图

苣荬菜为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苣荬菜DC.的全草。

图5 北败酱植物图

图6 北败酱药材图

菥蓂为十字花科菥蓂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菥蓂L.的全草。

图7 苏败酱植物图

图8 苏败酱药材图

2.2败酱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形态鉴定

通过参考相关书籍描述,归纳总结其根、茎、叶、花、果实等植物器官的特征(见表1)。

表1 败酱及其混伪品的植物形态比较

分析表1知:黄花败酱Fisch.茎圆柱,茎节膨大有细根,断面中央有髓,茎生叶对生,呈羽状深裂或全裂,气具特异臭;白花败酱Juss.节间长,根茎较粗大,断面中空,茎无分枝有倒生白毛,顶头腋生小白花;苣荬菜DC.根茎呈细圆柱形,上部有突起的叶痕、下部有根痕,完整基部叶呈披针形;菥蓂L.表面灰黄色且有细棱,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果实边缘有宽翅,种子极小,呈黄褐色,有同心形环纹。

为区别败酱的混伪品,确保败酱的安全应用,可采用原植物基源鉴定方法对败酱药材及饮片快速鉴别,如黄花败酱根茎表面有纵向纹理,节膨大,茎有粗毛,断面髓部具较多细小空洞,有特殊臭气;苣荬菜无毛;菥蓂叶有长柄、果实具宽翅等特点,为药材在市场流通中提供鉴别依据。

经本草考证认为,中药败酱的正品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Fisch.和白花败酱Juss.的带根全草。

分析市售败酱药材性状特点可将其与混伪品区别开来:黄花败酱与白花败酱的原植物及药材均有强烈的臭气,黄花败酱药材有髓,白花败酱药材髓部中空,茎外侧有纵向纹理和倒生白毛;北败酱茎无分支且无毛;苏败酱果实常伴长柄及具明显宽翅。中药败酱在使用时,为保证其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药材的来源鉴别、混伪品的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败酱的来源混乱,常使得临床疗效得不到应用,药材产地、药材市场、药企及其饮片厂、医院都应严格为质量把关,严格鉴别区分,杜绝混淆品的使用。

[1]高学敏.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3-124.

[2]尚志钧.神农本草经辑校[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176.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49-350.

[4]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M].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08.

[5]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M].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1.

[6]北京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M].上册北京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3.

[7]卢寅熹.败酱草的本草考证[J]. 时珍国药研究,1996(3):4-5.

[8]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52.

[9]高宾,赵佳丽.北败酱草的历史沿革[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7):60.

[10]崔光志,李峰,刘杨.中药苦菜的参考文献[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33(06):891-894.

[11]曹玉平,初正云,翟延君,等.黄花败酱的形状与显微鉴别[J].中药材,2010,33(06):891-894.

[12]莫文先.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鉴别[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09,13(02):151-152.

[13]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M].中国展望出版社,477-478、457-459.

Origine Identification of Market Patrinia Scaniosaefolia in Bozhou Herb Market

Sun Yuzheng, etc.

(College of Pharmacy,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

Varieties of patrinia scaniosaefolia are dealed in the market and there’re always patrinia scaniosaefolia, fake patrinia scaniosaefolia and local acquisition supplies deal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market due to different drug habits and market disorder. Research on origine identification of market patrinia scaniosaefolia i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its’ market management, clinical medicine and quality inspection.

patrinia scaniosaefolia; herbs; origine; identification

R92

A

1672-4437(2016)03-0052-06

2016-06-20

亳州市科技攻关项目(BK2015007);亳州市重点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中药材质量控制与市场研究团队(zzbbz002)。

孙煜铮(1985-),男,安徽阜阳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药鉴定及中药质量控制。刘耀武(1975-),男,安徽岳西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

猜你喜欢
败酱苦菜伪品
母亲的苦菜情结
祝您健康(2023年9期)2023-09-05 02:06:28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苦菜与黄土地
中国工人(2021年5期)2021-12-13 13:34:27
冬冲夏草与掺伪品的鉴别研究
光明中医(2021年7期)2021-05-14 08:19:14
败酱本草考证
孟夏苦菜秀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2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58
清热解毒败酱花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5:24:20
应用rbcL条形码鉴别高良姜及其伪品大高良姜
中国调味品(2017年2期)2017-03-20 1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