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动终端对高校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分析

2016-12-16 01:57:41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终端社交智能

李 旸



智能移动终端对高校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分析

李 旸

(蚌埠医学院 图书馆,安徽 蚌埠 233000)

如今,智能移动终端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大学生群体在享受智能移动终端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其依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该现象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活方式与习惯,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即是针对此类现象以安徽省内五所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上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引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大学生活环境。

智能移动终端;大学生活;网络社交;身体素质;调查与分析

智能移动终端(Intelligent Mobile Equipment)可定义为搭载操作系统,拥有接入互联网能力,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各种功能的智能设备。智能移动终端通常具备四大特征:一是具备高速接入网络的能力;二是具备开放的、可扩展的操作系统平台;三是具备较强的处理能力;四是具备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触控、语音识别等方式得到凸显)。[1]由于受到新摩尔定律的影响,嵌入式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因此智能移动终端的硬件成本门槛也越来越低,种类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率逐年提高。生活中常见的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电子书、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伴随着政府逐年加大对移动上网的扶持,通过督促运营商降低上网资费,提升网络覆盖能力等措施优化网民上网环境,降低智能移动终端上网门槛,使用人群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依赖程度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中的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6%,其中高等院校学生比例是21.4%。

图1 2015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从数据中已能看出,高校大学生上网群体数量达上千万之多,校园内任何角落随处可见拿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上网的大学生身影。[2]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还未发展成熟而且极易受新鲜事物影响的群体,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他们的大学生活,进而对学习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智能移动终端使用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已是刻不容缓。文章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安徽省内五所高校大学生展开了调查,希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使得大学生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有效预防和改善对智能移动设备的依赖情况。同时,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引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大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基本状况描述

本次课题的调研对象为安徽省内五所高等院校(该工作已经过各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认可与支持),主要采用网络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问卷填写提供了PC端与移动端两种途径,调研内容包括有大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时间段、时长、经常使用的功能与软件、对日常体育运动时间的占用以及对社交情况产生的影响等。截至2015年8月1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606份。

(一)问卷描述统计分析

在利用所调研的样本进行研究前,首先对样本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考察调研样本的性别、专业、学历等情况。在606份有效样本中,男性为304人占总人数50.17%,女性占49.83%。从专业分布来看,绝大多数(84.16%)被访者来自于理科,15.84%来自于文科。从调研对象的在读学历看,专科生为163人,占总人数26.90%;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为443人,占到总人数的73.10%,是专科人数的2.7倍,因此,调研样本总体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具备高学历特点。

(二)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

从图2的调研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智能移动终端中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最高,有超过90%的学生群体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已远超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使用率。而电子书、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终端由于功能较为单一,占有率及使用频率并不高。

图2 受访者主要智能移动终端选择情况

(三)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功能排序

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功能主要包括以下9种形式:基本通讯、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社交软件、消遣性阅读、网上购物、新闻门户、英语学习、网络课堂。调查问卷对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功能的选择与使用频率进行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情况为:除基本通讯功能居首位外,听音乐、看电影与社交软件分列二、三位,占据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从中可以反映出智能移动终端的娱乐与网络社交功能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更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多媒体娱乐与网络社交上。而智能移动终端所提供的学习功能则使用较少。

二、智能移动终端对大学生生活影响

(一)智能移动终端使用场景

一般大学生日常生活由以下几个时间段组成:上课时间、自习时间、吃饭时间、睡前时间及其他时间。因此,问卷对大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场景作了统计,如图3所示。

图3 大学生智能移动终端使用场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睡觉前时间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频率最高,占65.68%,所造成的生活影响有:使学生浅睡眠时间增长,深度睡眠时间变短,甚至大大减少睡眠时间,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学习。除此之外,其他时间段使用频率也占45.87%的比重,表明大学生们更愿意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来串联自己日常的“碎片化”时间,也反映出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惯性。

(二)智能移动终端对大学生日常运动的影响统计

因智能移动终端可能会使大学生群体对其产生依赖,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运动时间,统计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IME对大学生日常运动时间的影响

其中,47.03%的同学认为习惯性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削减了部分日常运动时间,24.92%的同学认为占据了大量日常运动时间。仅有不到23%的同学认为对日常运动不构成影响。在该项统计中,男女生对各选项的选择基本接近50%,也说明智能移动终端影响大学生日常运动情况不分性别。若此类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大部分学生即会失去对运动的兴趣,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和抗压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身心的健康。

(三)日均使用时长与对辐射的认识

区别高中时期“封闭式”的管理,高校采用“松散式”管理手段,因此学生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在时间支配上也是高度自主。同时,大学生属于高学历人群,接触知识面较广,对电子设备所发出的电磁辐射会存在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对大学生日均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总时长的统计数据(表1)中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IME时间集中分布在1-3小时和3-5小时,分别占43.73%和45.21%。然而,各日均使用时段的六成以上选择者都认为电磁辐射会对自身健康产生威胁。

以上统计表明,大学生普遍知晓电磁辐射能够威胁自身健康,但因智能移动终端中各种各样新潮的应用程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加之自控能力普遍较差,使得多数大学生沉浸其中而无暇顾及持续性电磁辐射对身体造成的伤害。[3]

表1 大学生使用IME日均总时长及对辐射认识的统计

(四)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影响

对当今90后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社交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交网络中他们可以尽情抒发各种感悟和心情,以及与人分享生活趣事、身边新闻、心灵鸡汤等。[4]究竟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大学生对网络社交持何种态度,问卷在此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如图5所示)。

图5 使用IME进行网络社交的影响调查

从图5的统计数据中显示,在受访群体中半数以上认为网络社交对其产生着正面影响,通过网络社交方式可以使同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并有利于开拓视野,缓解学习压力,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等。然而,超过3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网络代替面对面交流会使感情生疏,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呈现退化,更容易导致对智能移动终端使用的依赖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最为广泛的人群,其自身具有相对意义上较为全面的价值观,但自制力也是相对欠缺的。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促使大学生特别容易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产生依赖性,进而带来如下几方面的负面影响:

首先,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会在上课甚至自习时间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习效率。伴随而来的则是在不恰当的时间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之后会陷入一种强烈自责、敏感易怒的精神状态,长此以往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其次,大学生社交活动正由现实转向虚拟世界。因社交网络本身的碎片化信息和即时性信息能够满足使用者即时发送信息的需求,所以大学生群体更愿意在社交网络中不断拓展其人际关系。然而,交往频率的增加则可能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冷落现实交往,造成语言表达能力退化,从而恐惧现实中面对面的交往。[5]

第三,智能移动终端的不当使用正危害大学生身体健康。过度使用智能移动设备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听力与视力,影响生物钟,造成慢性劳损等,导致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逐年下降。《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中也反映出在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如中学生。更有事实证明,电子设备的长期辐射会对人脑部神经造成损害,产生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症状,进而影响智力发育同时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

(二)建议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生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团队意识,激发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从而摆脱对移动网络的精神依赖。[6][P59]高校的学生管理者们可以利用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开展多种让大学生感兴趣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来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协助,增强大学生真实的人际互动,从而减少虚拟网络社交在其交际关系中的比重,不断消除真实社交恐惧的心理。

2.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措施

由于部分大学生已对智能移动终端产生强依赖性,影响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如不进行干预措施则会越陷越深。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主动对产生依赖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与移动网络,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制能力,使其正确认识智能移动终端的利与弊,从自身抵制其带来的不良诱惑,以消除其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倡导正确、合理使用智能移动终端

制度的建立不仅是管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用来约束个人行为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高校还须对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例如针对上课时段规定禁止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在食堂、宿舍、自习室等场所进行倡导“合理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宣传活动,将智能移动终端的日常使用情况纳入到大学生德育档案考核中并将各类评奖评优与之挂钩等。可由年级辅导员和学生会双方面进行“防、控、管、限”。高校只有从制度层面加以规定,才能达到对大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行为的有效监管。

4.挖掘移动网络的教育功能,发挥智能移动终端积极作用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以互联网思维来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工作,发挥智能移动终端与移动网络的积极作用。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兴趣活动,真正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思维理念。[7]通过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创新性的网络联动式教育方法能够极大地发挥智能移动终端的优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网络与现实世界、娱乐与学习的关系,激励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中去,使大学生正确规划好属于自己的健康大学生活。

四、结语

作为大学生来说,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化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社会化,交流更加密切化,同时也呈现出各种负面效应。总之,只有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才能进一步调整自己、约束自己,切实有效的防止对智能移动终端产生的过度依赖,从而能使大学生与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健康的使用关系,帮助大学生正确培养健全人格,并不断提升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及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1]4G为移动智能终端带来发展新机遇研究[EB/OL].中国产业洞察网,2013-11-06/2015-09-15.

[2]安娜.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行为分析[J]科技信息,2013(05):179-180.

[3]朱凯悦,张玮芝.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的研究综述[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26-28.

[4]薛亚青.对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实证研究——以临沂大学为例[J].新闻世界,2012(05):173-174.

[5]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6):90-92.

[6]周素勤.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3(02):58-59.

[7]线上线下互动 传递校园生活正能量[EB/OL].文汇报,2014-12-12/2015-09-20.

2016-03-19

蚌埠医学院校级科研课题(BYKY14109SK)。

李旸(1983-),男,安徽蚌埠人,蚌埠医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TP29

A

1672-4437(2016)03-0022-05

猜你喜欢
终端社交智能
社交之城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2:58
社交距离
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 04:38:56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