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华 福建省周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5400
鸡蛔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王彩华福建省周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55400
摘要2015年5月,周宁某养殖合作社发生大批量鸡死亡,通过现场观察、患鸡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蛔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经用阿苯达唑、阿莫西林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鸡蛔虫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2015年5月,周宁某养殖合作社发生大批量鸡死亡现象。该鸡场共放养1万多羽不同日龄的鸡,同时还散养鸭、鹅等不同品种的家禽。发病鸡主要是进场一个多月、90多日龄、1.5 kg左右的肉鸡。发病前期,鸡只是呆立少动,粪便中带血,生长迟缓,鸡群整体精神状况不佳,有零星死亡。场主以为是鸡球虫病,投喂过抗球虫药,但未见明显好转,近几日,病死鸡数量急增,进场的500羽鸡已经死亡200多羽,剩余的也多已经发病,就连周边鸡舍的鸡也出现不佳的精神状况。
2.1整体情况鸡群消瘦呆立,反应迟钝。粪便中有带血的黏液,患鸡排淡黄色、灰白色或绿色混有血液的稀粪,采食量减少,消瘦,被毛粗乱,精神郁结,最终衰竭死亡。
2.2发病鸡个体情况病死鸡的鸡冠普遍发白,表现贫血,其羽毛粗乱、易断,机体消瘦,缩头垂翅,脚关节肿大,弯曲,不能舒展,关节上下皮下组织瘀血、发红、发黑,
2.3发病鸡舍的卫生情况及其他鸡场内到处是来不及处理的死鸡和带血的粪便,未对该鸡舍场地进行严格隔离,周边不同鸡舍的健康鸡只仍然可出入该发病鸡舍所在的场地。
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和盲肠,外观高度肿大,小肠内发现5~7 cm、大小如豆芽样的线虫,剖检3羽患鸡,发现肠内线虫少的有3条,多的可达7条,线虫堵塞肠道,肠壁变薄,肠内膜发炎、变粗变黑绿色,有颗粒状坏死灶。肠内容物呈绿色稀糊状,肠管外观变黑,易断裂无弹性。剖检病死鸡,其心脏、肺脏和脾脏无明显病变,食管、腺胃和肌胃正常、无异样。
1)取透明塑料杯加大半杯清水,加入小肠内容物,搅匀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杯子中的水中漂着许多细小呈毛发状的虫体。2)取小肠内容物进行压片镜检,发现多量虫卵。3)取病死鸡的肝、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粉红色细小杆菌。
4)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培养后在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划线后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再培养10~20 h,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细菌落,菌落不会重叠,最后借助显微镜观察,确诊为大肠杆菌。
根据现场观察、剖检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鸡蛔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6.1患鸡治疗将患鸡隔离并进行以下治疗:(1)投喂抗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合剂1 kg拌料500 kg。(2)加喂抗菌药物:10%阿莫西林粉1 kg拌料500~1 000 kg。以上两种药物同时拌料饲喂,5~7 d为一个疗程,停药3~5 d,再喂一个疗程。该患鸡群经过一个疗程给药后,回访已经恢复正常。6.2群体给药按以上药物剂量减半进行预防,7 d为一个疗程。加强饲养管理并搞好环境卫生,粪便及时清理,并将粪便堆放在远离鸡舍的偏远场所进行生物发酵,以杀死虫卵,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6.3隔离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鸭必须严格隔离,不能混养,对于场内的其他动物要圈养、固定,防止交叉感染。
1)蛔虫是呈淡黄白色、两头尖中间粗的线虫,可以在鸡体内进行交配、产卵,虫卵可以在鸡体内生长,也可以随粪便被排出体外,地面上的虫卵被鸡啄食后进入体内造成鸡群感染,从吞食虫卵到发育成虫,大约需要35~58 d,蛔虫主要危害3~10月龄内的鸡。
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雨水多、环境潮湿的高温季节,发病率会相对增加,同时与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做好预防很重要,该场场地大,散养着许多不同品种的家禽(有鸡、鸭、鹅、狗等),这些动物易交叉感染,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鸭必须严格隔离,不能混养。场地要严格消毒,及时清理粪便,
3)诊治发病鸡群必须要到现场观察,现场剖检,鸡蛔虫虫体虽然小,但剖检肠道时肉眼还是可以看到的。获取第一手资料,才能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4)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要进行驱虫预防,定期在饲料中投喂驱虫药物,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331(2016)01-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