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病研究进展

2016-12-16 20:04健庄育彬黄秀玉鲁莹温亚萍王全溪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0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局福建晋江35058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雏鸭病毒试验

黄 健庄育彬黄秀玉鲁 莹温亚萍王全溪*(.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局 福建晋江 35058)



鸭坦布苏病毒病研究进展

黄健1庄育彬1黄秀玉1鲁莹1温亚萍2王全溪1*
(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局福建晋江350582)

摘要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自2010年暴发以来,众多科研工作者对于该病毒的病原学、病理学、致病机理、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针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病理学、致病机理、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鸭坦布苏病毒病病原学病理学致病机理

Advance of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

Huang Jian1Zhuang Yubin1Huang Xiuyu1Lu Yin1Wen Yaping2Wang Quanxi1*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2.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582)

Abstract Since 2010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 outbreaked, many research of the viral etiology, pathology, pathogenesis, prevent measures have been carried on and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This article aimed at the virus etiology, pathology,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o on.

Key words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 virus etiology pathology pathogenesis

2010年6月至10月,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主要蛋鸭产区陆续暴发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蛋鸭、种鸭产蛋骤然大幅下降,剖检病变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该病造成约数亿羽蛋鸭和千万羽肉鸭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根据主要病变和临床特点,曹贞贞等将该病命名为出血性卵巢炎[1]。但是随着病原学研究的深入,该病最终被确诊是由一种新型黄病毒-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感染引起。现对DTMUV的病原学、病理学、检测方法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

黄病毒科含黄病毒属(Flavivirus)、瘟病毒属(Petivirus)和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3个病毒属,共有60余种病毒,传播媒介主要是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或节肢动物为病毒的储存宿主,但可以通过昆虫叮咬传染从而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

坦布苏病毒形态上呈小球形,直径约为50 nm,为包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并且膜内有20面对称的核衣壳蛋白。基因组约为11 kb,编码3 425个氨基酸的残基的多聚蛋白前体(polyprotein),依次为5'-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3'。其5'端非编码区长度为90~100个核苷酸,有帽子结构;其3'端非编码区长度为550~ 650个核苷酸,无poly(A)尾[2]。其中,E蛋白是主要的膜蛋白,是受体识别功能抗原决定蛋白。因此,E蛋白是作为疫苗和药物研发的靶蛋白。

2 病理学研究进展

DTMUV感染造成蛋鸭全身多器官的病理学损伤,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卵泡膜充血、出血;大量卵泡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严重的内脏病理损伤,其中肺脏、肝脏淤血,肺脏内有大量细胞渗出;肝肿大、坏死,肝细胞出现严重的脂肪性变性,切片可见空泡状,红细胞溶血,伴有淋巴细胞渗出和增生;可能有脑膜充血、水肿,部分有炎性细胞浸润;脾脏肿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胰腺表面出现凝固性坏死灶[3]。

坦布苏病毒对于雏鸭的致病性研究试验中,李宁等[4]对1周龄樱桃谷雏鸭肌肉接种坦布苏病毒FX2010株,发现攻毒后第3 d,雏鸭出现食欲下降、排黄白色稀粪;第5 d则出现神经症状,出现部分雏鸭急性死亡现象,其死亡率高达22.5%(9/40)。病理剖检病变为心内膜出血,脾肿胀、坏死,肝、肾变性坏死,脑膜充血。肝、肾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或见出血;脾脏淋巴细胞局灶性坏死并伴有大量异嗜性细胞;大脑出现典型的病毒性脑炎变化。雏鸭感染后第1 d,各个器官能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第3 d时,除了脾脏外其他器官病毒含量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攻毒后第5 d,雏鸭血清中出现微弱的中和抗体,然后逐渐升高,第17 d达到峰值。该试验发现,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后能迅速侵入机体的各个器官并大量复制,病毒呈现组织泛嗜性特征,并能造成全身各个器官的组织损伤,甚至导致雏鸭由于急性败血症而死亡。

哺乳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能间接反应机体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相应的生理状态,对于评判器官或者组织收到病毒侵害程度具有指导意义。为此,王友令等[5]将200羽1 d龄雏鸭随机分为2组,150羽攻毒试验组、50羽对照组。按100ELD50剂量进行攻毒,7 d内每日秤取体重并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发现,攻毒3 d后攻毒组体重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攻毒组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尿酸(UA)等各指标在不同时间段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该研究对TMUV毒株感染雏鸭1~7 d内血清酶、血糖和血脂等多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其中ALT和AST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实验室检测肝脏功能的指标。雏鸭接种感染TMUV后,攻毒组ALT/AST含量较对照组升高;ALT在3~4 d内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AST在2~4 d内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CHE和GGT的活性在接种后2~4 d与对照组比较升高。说明病毒感染导致雏鸭肝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大量死亡的肝细胞。同时,攻毒组雏鸭胆碱酯酶较对照组升高,2~4 d内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在攻毒后3 d,攻毒组甘油三脂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雏鸭胆碱酯酶的升高与肝脂质代谢异常有关。接种后2 d,攻毒组GGT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进一步表明该病发病急、对肝脏损伤严重的特征。血清中LDH和CK活性升高是作为鉴定机体肌肉和心肌变性或坏死性损伤的生化指标。该试验中,攻毒后攻毒组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4 d内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5~7 d时攻毒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攻毒后2~5 d内,攻毒组肌酸激酶的含量也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攻毒后攻毒组肌酐的含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雏鸭的心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尿酸是禽类蛋白质等含氮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物,影响血清尿酸水平的因素较多。攻毒后3~6 d内,攻毒组血清尿酸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肾小管功能收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综上所述,感染坦布苏病毒的患鸭出现机体生长的严重抑制,并对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伤,机体代谢机能紊乱。因此,坦布苏病毒对于鸭本身造成的损害是毁灭性的,无论是对机体还是生产性能都会有大的影响。

3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1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王楠楠等针对坦布苏病毒E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E基因后将其连接到pMD19-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随后把重组质粒经过PCR及测序,作为阳性模版绘制了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试验发现绘制的SYBR Green I绝对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显著(r2>0.999),平均试验间变异系数为0.26%,检测敏感性达到2×1010copises/μL,是常规RT-PCR的1 000倍[6]。应用试验中,通过该方法对人工感染坦布苏病毒的鸭组织进行检测,在36份病料组织中35份为阳性,检出率可达97%。其建立的坦布苏病毒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相比于常规PCR,具有更快捷、更敏感、更准确的特点,对于坦布苏病毒的临床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婷婷等通过2种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2种不同的引物和探针,并且分别标记荧光猝灭基因,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临床试验检测到7份TMUV阳性样品(包括6份产蛋鸭和1份雏鸭),与随后的病毒分离结果一致。检测程序包括采集、研磨、抽提核酸、反转录和PCR反应,需3~3.5 h。反应结束,可直接读取结果和计算出病料的病毒含量[7]。该检测方法特异、敏感、快速,在TMUV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其实用性能。

张伟等通过DTMUV 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6条引物,建立了DTMU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体系,并应用荧光显色剂(SYBR Green I和钙黄绿素、锰离子)对扩增产物进行可视化判定。试验结果显示,以SYBR Green I为染料,显色敏感性为10 copises/μL的病毒,比普通PCR高100倍;以钙黄绿素和锰离子组合作为显色剂,其显色极限为1 000 copises/μL的病毒,虽低于SYBR Green I的显色敏感性,但是能有效避免气溶胶造成的空气污染,保证了阳性样品的检出率[8]。DTMUV LAMP检测方法对试验仪器、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既快速又简便,加之配合使用钙黄绿素显色剂使之能适合在基层实验室、兽医站和养殖场使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意义。

3.2血清学

3.2.1乳胶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对于基层养殖场快速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施少华等在鸭坦布苏病毒乳胶凝集试验中,以制备好的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致敏乳胶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抗原,试验采用300 μg最佳致敏抗体量、3 h作为最近致敏时间、37℃作为最佳致敏温度,以乳胶凝集试验和RT-PCR对73份自然感染的病料进行了检测,其中阳性结果分别为27份、31份,两者的阳性符合率达到87.1%[9]。王全溪等也分离并鉴定了鸭坦布苏病毒LH株,并以纯化的病毒致敏乳胶,用于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抗体。由于至今仍然没有可靠的疫苗生产,抗体的检测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3.2.2间接ELISAS姬希文等为了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利用纯化的病毒奉贤株(FX2010)作为包被抗原,并确定1.675 μg/L孔作为最适包被浓度,在最佳包被条件下37℃放置2 h后,4℃下过夜,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2 000优化条件下反应。使用该方法对140份疑似鸭坦布苏病毒病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后,有108份表现为阳性,表明该试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特点,为基层实验室、兽医站和养殖场诊断鸭坦布苏病毒病提供了新的一种方法[10]。

4 致病机理研究

坦布苏病毒的宿主是除了番鸭以外的所有品种的产蛋鸭(如绍兴鸭、缙云麻鸭、山麻鸭、金定鸭、康贝尔鸭、台湾白改鸭)、肉种鸭(如樱桃谷鸭和北京鸭),并且包括肉鸭及野鸭[6]等。而且对于产蛋鸡[11]、鹅[3]也能感染。

鸭坦布苏病毒病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感染蛋鸭、种鸭主要表现为采食量突然大幅下降,并引起产蛋量大幅下降,由高峰期的90%~95%下降至5%~10%。发病率高达100%,死淘率5%~15%,继发感染时死淘率可达30%。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排出绿色的稀粪。早期患鸭一般不表现出神经症状,后期则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瘫痪、行走不稳、共济失调为主要的特征。感染病毒后,种蛋的受精率降低10%左右,并且会在1~1.5月的病程结束后自行恢复。发病后15~20 d采食量开始恢复,绿色的粪便逐渐减少,产蛋率缓慢恢复,呈现上升趋势。体质较好的鸭体况可恢复至未感染之前。

商品肉鸭和育成期的种鸭总在20日龄前发病,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行走不稳,有食欲、饮欲,饮欲较为明显加大,而采食则出现困难并最终导致死亡,死淘率10%~30%。

患鸭的特征性剖检病变出现在卵巢,表现为严重的出血、萎缩、破裂,并在卵泡膜上出现充血、出血,同时大量卵泡处在变性、坏死或液化的阶段,较为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卵黄破裂、卵黄液进入腹腔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有黏液性渗出。并且有部分病例出现肝脏肿大、淤血,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外观苍白,有白色条纹状坏死的心脏。剖检出现神经症状的患鸭时,则能发现脑膜出血,组织水肿,呈弥散样、分支状出血。

5 防治措施

李振华等制备DTMUV灭活油乳苗,对10日龄雏鸭分别注射PBS(作为对照)及0.2 mL、0.5 mL和0.8 mL疫苗,免疫28 d后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0.5 mL组抗体水平及T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0.2 mL组免疫攻毒保护率80%,0.5 mL和0.8 mL组免疫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而PBS对照组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症状,且3羽死亡[12]。

6 展 望

自2010年鸭坦布苏病毒病暴发以来,科研工作者们对于该病病毒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对于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大的进展。下一步,对于鸭坦布苏病毒的研究将着重于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及疫苗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贞贞,张存,黄瑜,等.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 (12):3-6.

[2]尉雁,秦鄂德.黄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12):1319-1321.

[3]李兆龙,陈仕龙,林锋强,等.禽新型黄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畜牧兽医学报,2012,43(4):659-663.

[4]李宁,石迎,吕传位,等.鸭坦布苏病毒病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5,46(3):476-481.

[5]王友令,袁小远,于可响,等.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5,34 (4): 541-559.

[6]王楠楠,刘芳,许漩,等.坦布苏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15,45(1): 15-19.

[7]曾婷婷,谢芝勋,谢丽基,等.应用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鉴别坦布苏病毒与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J].中国家禽,2015,37(1): 17-21.

[8]张伟,逯茂洋,黄庆华,等.荧光显色技术在鸭坦布苏病毒LAMP检测方法中的应用及比较[J].中国兽医科学, 2014,44(4): 406-411.

[9]施少华,万春和,傅光华,等.检测鸭坦布苏病毒乳胶凝集试验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4):306-309.

[10]姬希文,闫丽萍,颜丕熙,等.鸭坦布苏病毒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33 (8):630-634.

[11] Quanxi Wang,Yaping Wen,Yifan Huang,et al.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uck Tembusu virus strain LH and development of latex-agglutination diagnostic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J].Avian diseases,2014,58 (4):616-622.

[12]李振华,李小康,郭香玲,等.鸭坦布苏病毒灭活油乳苗的制备及免疫效力测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35(5): 388-391.

*通信作者:王全溪,男,副教授。E-mail:wqx608@126.com。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项目(201510389093)资助。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31(2016)01-0014-04

猜你喜欢
雏鸭病毒试验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CS95
驭胜S330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