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哲学视野下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6-12-16 08:28甘容通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学生

林 莹,甘容通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1.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2.校团委)



德育哲学视野下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林莹1,甘容通2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081.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2.校团委)

摘要:从德育哲学理论视野下的体验机制、情景机制、固化机制三个方面印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抓好带教老师队伍建设,用好“德育需求”理论,注重德育效果实现,是突破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德育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临床实习;医学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医学生中深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是其根本任务。但是,当今日益突出的多元意识形态并存,高等医学教育特别是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滋养[1]。因此,深入了解掌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为提升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寻求出路就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哲学作为立足于揭示人的德性修养的前提性根据和条件,揭示德育观形成、运演、发展的历史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揭示德育运动规律的前提性根据和条件及其实现形式的理论学说[2],应可以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归属德育范畴问题的解决带去一股春风。

笔者选取福建省4所临床医学院的30位学生和4位辅导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这一主线设计相关问题,通过电话和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访谈。其中,针对学生的访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等四个问题展开;针对辅导员的访谈,围绕“通过什么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等三个问题展开。从学生访谈结果看,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均表现为模糊化、碎片性的记忆知识,没有学生能够完整回答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访谈中辅导员普遍反映实习生对专业学习以外的活动不感兴趣,对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排斥心理。综合访谈结果得出,临床阶段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虽然较多样,但活动的初衷与结果出现一定背离,没能达到预期目标,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便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一、德育哲学理论印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

德育对象生成新的道德观念、意识、认知、行为应是德育者施加影响的效力这一外因和德育对象自身的接受状态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德育哲学理论认为,体验机制、情景机制、固化机制是决定德育对象接受状态必须把握的规律性机制,对德育对象内化和生成新的价值准则具有重要作用。

(一)临床实习有利于体验机制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

体验的必要条件必须是体验者亲自参加实践活动,一旦在体验中生成新的道德认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潜意识状态,变成一种坚定的力量规范今后的言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培养体系中凸显实践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育活动。在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导向下,临床实习必然包括技能实践和道德实践两个维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倡导,极易在实习阶段得到根本实践。实习具有准岗位特征,医学生准时上下班,按时完成科室任务就具有敬业的直观体验;面对患者和家属反复的病因询问,医学生给予足够耐心的温暖回应就具有友善的直观体验。

(二)临床实习有利于情景机制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

人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它包括可观的表现为设施、布局、摆件等层面的硬环境和可感的表现为氛围、精神、风气等层面的软环境。良好的德育环境可以极大促进德育对象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并提升道德水平。作为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医疗机构,在当前全国德育中心任务中,业已围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进行着系统的德育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制造和德育行为塑造的工作,这从根本上为实习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情景机制生成的天然场域。因此,对照情景机制原理,依托医院场域,对实习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目标达成上,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临床实习有利于固化机制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

人的思想认识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业已形成的道德认知、选择、行为有可能在各种内外因素的迷惑、干扰、冲击下发生溶解、偏移甚至崩塌,致使前期的所有德育努力前功尽弃,化为泡影。阻断这一病症发生的根本办法就是进行德育固化。观照固化机制发挥作用的三个条件,医学生实习阶段都基本具备。其一,反复实践。实习本质上就是医学生提前扮演医生角色,遵照医疗从业的技能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反复躬行践履的过程。其二,获得正面肯定。严格遵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行事的实习医学生,理应会收获来自带教老师、辅导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各方面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赞誉。其三,创造反复“表达”道德信念的时空环境。医学生实习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他们与科室同事、病患及其家属接触沟通的时间和机会有了较大的增加,能够为其反复“表达”道德信念提供时空支持。

二、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评析

基于临床实习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固化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德育认识,评析当前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成为必要。梳理学生和辅导员的访谈记录可以看出,一是大家均认为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实习生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和就业信息与就业技能提升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不重视不上心;二是实习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依托专题讲座、校园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但存在不少问题。

(一)讲座传授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数量少且效果不佳

实习医学生已脱离以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课为主渠道的德育教学模式,不再具备通过课程安排进行系统化道德教育的可能,而讲座以易于组织、覆盖面广和类课堂模式成为临床德育工作者热衷的选择方式。但访谈结果提示,临床阶段德育讲座存在不少问题。其一,突出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讲座数量少,属于零星存在。其二,授课老师容易陷入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的讲解困境,不利学生理解和接受。其三,组织者和参与者不同程度存在完成任务的心态,具有一定应付心理。

(二)活动导入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脱离主题

校园文化活动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感的特质,深受学生喜欢,也是德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受访辅导员均表示,临床实习阶段,因应医院管理运行模式而设定的教学活动安排,使学生呈现个体化或小众化的方式分散在各个科室,造成集体型活动在人员召集的时间调配上显得困难重重。即便如此,临床德育者还是会择机组织一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希望达成寓教于乐的目的。其中也存在缺陷,集中和典型的表现为活动目的与活动内容、形式的脱离,呈现出活动实质和活动形式两张皮现象,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入脑、入心。如冠以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歌手赛,选唱曲目多为情爱类流行歌曲;一些简单的体育赛事被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大主题等等。

(三)媒介引导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浓但吸引力不够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型媒介,作为各种信息输出所依附的传播介质,在德育者和德育对象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常见的德育工作抓手。受访学生均认为,在医院实习能够较容易从医院的橱窗、条幅、广告栏、墙体挂件、提示牌、自办刊物和网页、官方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介上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痕迹,形成较为浓厚的德育氛围的视觉环境。总体上看,媒介引导在实习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产生了一定效力,使其深刻感受到社会对道德正向引导的意志、决心和行动,并初步建立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认知。不足地方在于,依托媒介在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行为引导的文字上容易陷入官方语境和自我语境,没有切中实习医学生的阅读喜好,难以引起实习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26位受访学生指出,在他们接触到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时,通常会看到即略过。

(四)示范影响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决于带教老师个人素养

德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灌输和改造,而是主体间的自由交往、和谐共存[3]。示范作为德育者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体现,对德育客体来说,在德育影响方式上不存在着灌输,同时又兼具自由交往、和谐共存的特性,因此,示范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老师。受访学生普遍谈到,一些秉持师者理念的临床带教医生总是有意识地以自身的言行去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对他们的道德养成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强烈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带教老师都具有深刻的师者情怀,14位受访学生提到,一小部分带教老师受制于家庭、生活、事业的各种现实压力,在言行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色彩,这种负面的示范效应对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具有不良的作用。

三、德育哲学对临床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德育哲学作为独立学科,从德育和哲学契合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具有自身学科特征的理论体系,深入探析其理论要义和内涵后可以发现,德育哲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对突破当前实习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具有一定启示。

(一)从德育职责、过程和技能三方面入手抓好临床带教老师队伍建设

德育效益是德育生命力所在[2]。建设一支符合时代道德价值导向要求、掌握德育运演基本规律的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事关德育效益。剖解德育运行的推进行程,可以看出,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从原点启动的起始力量,脱离德育工作者发动德育工作,德育过程便无从存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带教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临床医学带教教师如果过于注重医学专业能力的培养而相对偏废德育责任感教育,可能会导致现代医学教育的失败[4]。

1.德育职责目标化。明确的目标具有约束行动方向和方式的作用。将带教老师开展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纳入临床带教老师的职业考核范畴,作为职业晋升的硬性指标,就能实现德育职责目标化,从而从根本上筑牢带教老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动力。

2.德育过程规范化。德育信息、信念、信心的输出必须依靠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对于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指南的方式进行固化,成为德育工作者的行为指针,从而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例如,可以建立带教过程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的态度、言行参照指南,约束临床带教老师以规范化的言行引领实习医学生。

3.德育技能专业化。建立一支掌握德育工作基本技能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对提高实习医学生的德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德育哲学理论看,德育资源是德育存在和发展必须依存的客观条件[5],推动德育技能专业化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医院的各种德育资源,并整合为带教老师的德育资源库,为带教老师利用德育资源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便利。另外,搭建带教老师德育技能培训体系应成为临床带教工作德育技能专业化的必要工作,通过定期邀请德育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传授德育理论、经验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带教老师德育技能缺失和不足等问题。

(二)用“德育需求”理论指导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德育需求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德育中介,德育需求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德育成败[2]359。德育需求理论揭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因自身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社会阅历、身心状态、事业成败、外部环境等不同因素可以诱发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德育需求,德育工作如能直接切中德育对象的德育理性需求就会似“金钥匙”般打开德育对象的接受大门,生成新的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主体。强化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德育理性需求,必须注重两个方面问题。

1.选取德育内容要切合德育需求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深入辨析可以看出,仅公民层面的八字倡导最切近医学生的当前理性需求,这就提示临床德育工作者,依托各种讲座、活动、媒介向实习医学生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从这八字符合医学生现实需求的落脚点中探寻出路,坚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做文章,而非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价值一把抓、一起说,使其内容宽泛,重点不显,需求不强,效果自难达成。

2.强化德育反馈构建德育需求理性。一是注重德育过程的正面反馈。临床德育工作者特别是带教老师和辅导员,必须密切关注医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医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的言行以语言肯定、书面表彰、典型宣传,反之则予以提醒、批评和纠偏,必须指出,只有及时反馈方能强化需求理性。二是注重德育结果的导向反馈。建立实习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定制度,形成书面认定结果,作为就业推荐的必备文书,这样就能够从就业这个实习医学生最聚焦的现实关注入手,引导实习生生成结果需求理性。

(三)多措并举确保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德育效果

德育目标是人们在德育实践之前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预期设定[6]。一切德育活动都是依据德育目标而对德育最佳效果的追求,做好德育的客观标准最终要体现在德育效果上[2]324。德育效果的达成,既关联明确的德育目标导向,也受制于德育过程中各种合乎德育运演规律的方法手段的运用。确保临床实习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德育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细化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标准。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字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其内涵饱满,外延丰富,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具体表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高概括性的价值标准可以梳理、拓展、细化为医学人才容易参照执行的符合医学行业特性要求的行为准则,从而确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既便于参照践行,也为建立实习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定制度提供依据。

2.建立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评估制度。对实习医学生的德育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查找问题,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德育实践,提升德育成果。为确保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可以依托第三方力量,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在实习医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评估,用评估结果检验德育过程,优化德育方式。

3.深化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机制研究。德育接受是取得德育效果的必经阶段,没有德育对象的接受,德育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实习医学生处在医院这个准社会特征机构中,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远比在校复杂,其接受机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研究,以探得切合实习医学生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规律,为实现实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德育效果提供学理指导和技能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国庚,马献艺,孔磊,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医学生思想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64.

[2]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21,372,359,324.

[3]李祖平,程东旺.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1):2.

[4]刘珍,刘建伟,孙素芳.医学院校临床带教教师德育功能发挥之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6):694.

[5]张艳红.德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0.

[6]曹影.德育职能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02.

(编辑:马川建)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2014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41032)

作者简介:林莹(1983-),女,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甘容通,Email:690205704@qq.com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784(2016)01-0001-04

猜你喜欢
临床实习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护士执业考试辅导对促进临床顶岗实习作用的探究
充分利用动物医院临床实习,促进兽医药理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