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华
【摘要】以初中科学课程的师资问题为切入点,探寻师资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对科学课程教师供与需方面存在一定的错位,而这样的错位使得初中科学课程的师资在数量、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质上都很难适应目前的需求。同时,优秀的初中教师在待遇与社会地位上也明显需要提升,以待更多优秀人才来从事这份教育事业。
初中科学课程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扫除愚昧,增强理性认知,提升国民科学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21世纪之初的2001年,教育部就颁发了我国第一部科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而在10年之后的2011年,新版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应运而生。但到如今,我们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一直所诟病的师资力量问题,却一直无法有效地解决,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远远满足不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优秀科学课程教师缺少的原因
1.1初级教育的综合模式与高等教育的分科模式的矛盾
各学科在早期发展阶段,都是一体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只有发展到后期才分化出各自独有理论体系。而处于初级中学的学生,过早地分学科来认知,容易割裂物理、化学、生物及自然地理等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因而,初中教学只能将所有学科综合成一个理科体系。而高等教育中基本上实现了学科分化,不论师范类学生还是一般的大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却一直处于分学科的学习中。虽然已有一些高校调整了一些课程,开设了一些综合类的课程,但积重难返,很多大学生都已经适应分科的学习模式。
1.2科学课程优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优秀老教师的流失,而新教师难以成长。目前教师待遇虽然有所提升,但相对一些热门行业,收入仍显单薄。一些优秀的教师,在市场化的冲击下选择收入更多的行业,比如在线教育等。而对于新教师来说,科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一时半会儿是无法深刻理解与深入实践的,难以快速成长。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积淀与磨练。
1.3 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决定了其所教授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以及对科学认识。在目前的教师中,科学知识水平还是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但是在科学实践能力方面,大多数的教师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动手能力差,这与以前落后的培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作为综合评价的科学文化素养,更是令人失望。科学素养薄弱,有些基本的科学常识也无法回答,一些落后的迷信思想倒是根深蒂固。科学教师不信科学是最大的讽刺。
1.4 重书面学习而轻实践学习的陋习
受困于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现有的科学教育着重在于课堂知识的讲解,而与科学实践结合的能力非常弱。在教学中只概述学习规律,只讲解成文的理念,而不开发学生创造力去寻找规律与社会生活中运用规律。目前的考试体制也扼杀了学生主动性、创新性,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明显发现没有创造力,容易陷入自身发展的瓶颈期。
2.探讨科学课程师资问题的解决之法
为弥补现阶段中学课程优秀教师的流失,新入教师的不足,以及整体科学素质的偏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四方面来改善。
2.1 提升优秀教师的待遇
目前虽然有各种教师评级,特级教师相对普通教师确实有所提升,但相对其他行业,最优秀的教师显然还没有得到最合理的报酬,尤其是国家为学生减负而严格限制学习补习等一些制约措施,使得最优秀的教师没有能力获得最合理的收入。在高校系统有各类人才计划,有各类基金辅助,而在基层的教育阶段,却缺失了合理的激励机制。虽然直接涨薪资有点不合适,但也应该像高校教授那样,提供大量的人才计划,解决优秀教师的后顾之忧,全力培养学生与新入教师。
2.2 针对性地开设综合科专业
供与需的矛盾,在高校所设置专业与社会所需求人才体现得淋漓尽致。高校分科设置专业,而社会的需求在于全科。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设置专业,而社会需求要创新性、综合性人才。当然,高校的专业设置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非说改就完全改的,但理应设立一种机制来逐步改变,逐步设立新兴专业,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校师范专业中,从大一就开设专业性的科学专业以应对未来初中课程的需要,而不是接郎配,硬把一些物理专业或化学专业的,转成科学教师。
2.3 加强对教师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一向是中国学生的弱项,独立思考也仅停留于思考。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的总结与归纳,要想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必然要通过实践。以科学课程自然探究的方式来培养教师,而人的学习有路径依赖效应。自己怎么学的,会教自己的学生也怎么学,这样的传递是正面的。为高校学生设计一些与中学科学课程相关的探索性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他们充分认识科学探究是科学作用为科学的核心所在,是科学所具有的首要特征。教导他们以科学本质为依据,深刻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是反映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同时就其过程来说是一种对自然的探究活动,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这充分说明在科学领域不但要重视科学结果,更要培养学生探究过程。通过顶层设计来传递科学素质,科学能力。
2.4 加强与初中学生的互动
传统方面,老师就是权威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学生天性的释放与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使得科学课程教学自我调整机制的缺失。目前的教学安排基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设置,再初中学生往往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缺失一方的反馈,等于自断一臂,未来的调整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闭门造车是教育的天敌。因时因人而变化,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
3 小结
本文着重从师资力量问题来看待初中科学课程的一些问题,强调初中科学课程教师在数量、实践能力、科学素质方面的薄弱问题,希望加强优秀教师的待遇与地位,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来提升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原.对初中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2]辛丽春.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09)
[3]王小静.论当前初中科学课改革困境及出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4)
[4]程瑶,崔鸿.初中生科学课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2)[1]袁运开.
[5]袁运开.对中学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4,(6):5~9.
[6]吴丹红.关于初中科学新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想[J].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2004,(10):129~131.
[7]王丽.大力改进科学教育,全面提高科学素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11):27~31.
[8]石璇,吴俊林.初中科学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