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二代移民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2016-12-14 16:57陈祎腾沈丹丹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改善措施

陈祎腾++沈丹丹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许多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进城。虽然国家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可是其他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例访谈法等,从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这四方面分析并研宄了目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建议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优势,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四位一体互补模式”,帮助二代移民更好的接受城市教育。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下;二代移民;教育问题;改善措施

引言:我国目前有近1.5亿的农民进城务工,伴随着农民向城市移动的持续,二代移民已然产生并颇具规模。由于物质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差异,这些第二代城市移民已经产生了自身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问题,二代移民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能否及时接受教育,如何接受教育,是这个弱小群体在城市遭遇的一大难题。所以,在一定时期内,随着大量随迁子女涌入城市,他们的受教育需求与城市教育资源总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也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农民工子女异地教育问题的深切关注。综观相关研究发现,最早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文章是 1995 年1 月 21 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记者李建平的报道性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到现在为止中国知网上已收录相关研究论文合计两万余篇。在学者对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关注的同时,国家也开始了探索此方面问题的解决办法。总体来说,按其演变历程,国家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政策可分为“限制—认可—重视—明朗化—强化”五个阶段。因此,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着力从教育体制障碍和行政制度障碍等方面来解决第二代城市移民面临的教育问题是势在必行之举。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赋予他们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体现教育公平,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调查方式,共完成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由调查结果可知,群众普遍认为二代移民到城市上学利大于弊,城镇教育经费充足,教学设施等硬件好,二代移民在城镇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另外城镇教育观念先进,父母也更方便照顾孩子。因此,大部分移民都把孩子带到了城市。

1.出现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哈丽妲·努尔买买提在关于二代移民教育问题的讨论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单独办学校,这样无形中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不公平教育体系。应该是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职工子女在同一个学校,共同学习生活,这样才能体现教育公平。” 对于教育公平,78.21%的人认为城市教育水平和农村教育水平的差距缩小了一点,但仍然有很大差距。62.17%的人们认为目前城市的教育环境对二代移民基本公平,绝大多数的城市教育环境是公平的,所谓的不公平也只是极少数的。也有19.23%的人们认为当前的教育很不公平。另外13.46%的人们持中立态度。

通过采访以及分析调查问卷知二代移民教育的主要问题为:

1.1教育起点的不公平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小学儿童的入学率达到 99%,初中学生的入学率为95%,而据中国儿童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失学率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说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入学机会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此外,各地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不同的“入学门槛”,导致了一些随迁子女被排斥在城市的义务教育体系之外。这些“入学门槛”种类繁多、权重不一,随迁子女要想取得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机会,就必须出具各种证明材料,有的地区多达十几种。这种变相拒绝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代移民的正常入学。

1.2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二代移民在受教育过程中,有两种情况:进入公办学校或进入民工子弟学校。

即使随迁子女顺利的进入城市公办校,根据具体的调查研究,一些地区的做法也只是对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仅仅只是允许他们进入公办校,对他们提供一套课桌椅,仍停留在教育公平中的入学机会平等的阶段,距离我们所说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平等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每个学校对待他们采取的分班形式是不同的:一些学校对招收的随迁子女采取单独分班的方式,一些则采取混合编班。仅就这两种分班形式来讲,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班形式对随迁子女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同的。对随迁子女进行单独编班,他们在班级的氛围中可能感觉会比较轻松,但是这将不利于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城市生活却得不到一种归属感。对于一些学校,他们在安排教师的时候,往往还会给随迁子女班级配备一些相对较弱的教师,而把优质的教师资源留给城市的孩子。而混合编班不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学业进步,特别是那些刚从农村转学到城里来的学生。25.66%的人认为部分城市孩子的歧视,造成了二代移民的自卑以及心理阴影。

若二代移民进入的是民工子弟学校,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落后。从许多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硬件上看,因为缺少资金的注入,无法对学校的各项设施进行翻新、改善,比如校舍安全存在隐患、桌椅残缺不全、学校可利用空间狭小等诸多问题层出不穷。教育部门在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安全管理方面也有所疏漏,很大程度上以能维持学校基本运转为检查尺度。据调查,南京城南的一所民工子弟小学就曾因学生打闹将男厕前的屏障墙挤塌,造成了四名学生受伤的事件。诚然事发之后市委将此事进行了妥善安排,但安全隐患的存在确实具有普遍性。(2)教师数量少,流动量大,教学质量不高。由于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薪酬较低,社会声誉与公有或私立学校的教师相比存在着差距,所以难以吸引高学历、有经验的师资。在大多数民工子弟学校里,教师分为三类:民办、公办教师及无执教资格的教员。这些教师也常常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1.3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随着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二代移民后续求学难,综合质量低失学率高,社会认同率低。高中阶段的教育问题也接踵而来。目前,对于随迁子女高中阶段的异地教育问题,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解决办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迁子女要想继续求学就只能根据所在城市的相关规定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回老家读高中,或者支付高额的费用在当地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而在城市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又成为更大的难题。从目前各省颁布的异地高考政策来看,政策门槛低且易达到的城市屈指可数,随迁子女仍然面临着在城市就学多年再回老家参加高考的危险。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彻底性和不充分性,随迁子女的户籍并没有随着他们居住地点的转移而改变。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中完成了义务教育之后,随迁子女因为没有居住地的户籍而不能参加当地进入高中的升学考试,即使可以也只能进入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他们如果想继续读书并接受高等教育,就需要回户籍所在地,这样又要重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学习,并再次成为留守子女。随迁子女同样甚至是更多的付出和努力,最后的教育结果却然不同。

2.出现问题的原因

2.1家庭:父母自身局限及缺乏家庭沟通

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点:(1)二代移民的父母多忙于工作,没时间没精力关心孩子的学习。大多数的家长不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与学校缺少交流与沟通,与学校不能很好的合力。(2)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即使孩子有学习上的问题,家长也不能很好的给予解答,通常指导不力,心有余而力不足。(3)二代移民家庭多为打工家庭,收入不高,经济相对紧张,仅能供给孩子最普通学习环境,难以给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4)孩子对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自身缺少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2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公办学校注重教学质量,而二代移民的成绩多不理想,部分教师的无视打击,影响了二代移民的身心健康及发展。另一方面,民办学校以及民工子弟学校大多资金不到位,教师工资低,留住和吸引高质量的师资,教师流动性大。民办学校都以盈利为目的,教学队伍中多为无学历、无经验的老师,教学质量自然而然落后于公办学校。

2.3社会:社会层次存在差异

由于身份标签的阻碍,社会层次的差异,部分城里人并没有意识到移民为城市带来的价值,17.99%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城镇居民对移民持不友善,不欢迎态度,从制度,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排斥二代移民。72.44%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对二代移民的关注度不够,二代移民在获得学校教育的同时却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应给予更多关爱。宣传媒体没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起到正面宣传宣导作用。社会救助方面,不能很好的利用一切有效的社会资源,建立体现人文精神关怀的“希望工程”。

2.4政府:资源分配及监督机制存在盲区

现在国家义务教育验收是按户籍地进行的,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也是按户籍地分配的。因此,严格地说,流动人口流入地接纳这些外地学生入学的责权并不明确,这是义务教育的一个盲区。尤其是在国家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及其特点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央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而地方财政收入逐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又把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责任安排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千方百计规避责任,在没有监督问责机制的情况下架空中央政策。

3.措施及建议

对于二代移民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近一半的群众希望政府放宽对二代移民的教育政策,放宽参加异地高考的政策。一半多的群众认为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平等的教育每一位孩子,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只有他们被公平对待了,才可能心理健康的成长与受教育。

3.1家庭:重视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要从思想上真正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学习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积极创设家庭文化氛围,有意识给孩子购买一些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工作之余,陪孩子聊聊天、做做游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当的空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长应该为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

3.2学校:重视教育,规范办学

学校可以从以下四点改进:(1)将现有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员进行筛选,择优录用,把无学历、无经验的从教学队伍中剔除,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留住和吸引高质量的师资。(2)在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共同就读的学校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开展“城里、乡下孩子人人平等”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中形成温馨友善的氛围。(3)教育系统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狠抓管理,从批准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这第一环入手,确保教学的安全、正常进行。(4)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取消农民工子女的“赞助费”、“借读费”等额外的不公正收费项目,因为在农民工缴纳的税款中,已包含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应让农民工再额外承担不合理的教育支出。

3.3社会:发挥社会舆论,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可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宣传媒体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正面宣传宣导作用。(2)社会救助活动,利用一切有效的社会资源,建立体现人文精神关怀的“希望工程”。(3)从心理上把他们与城里人公平对待,并逐渐从体制环节上来解决这些现实矛盾。

3.4政府:主动承担公共责任,做好宏观调控和监督

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1)户籍制度改革是改变城市二代移民身份地位不平等的基本前提。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加快,有关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73.08%的受访者赞成异地高考,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政府应主动承担起公共责任,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中央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和监督,从整体上协调好各地区、部门的利益,做好地方教育经费的财政补贴,地方政府则要多方筹措资金,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到具体工作中。逐步打破城市户籍作为入学条件的限制,实行居住地原则就学政策,农民工子女可以就近在公办学校入学。(3)政府部门在规范打工子弟学校的同时,还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和激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让边缘群体的教育不再被边缘化。

4.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关心,关注身边的二代移民,多和他们交流,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此外,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经常性地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二代移民相比,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机会,并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努力回报社会。我们可能很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一个人都对二代移民充满爱心,我们最起码可以辅导他们功课,让他们成绩更上一层楼。

二代移民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只要心中有爱,多关心二代移民,多为他们考虑,二代移民的教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王金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张艳.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析[Z].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510-1514.

[3]刘雅晶.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移民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

[4]高珊.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3

[5]吴祁.二代移民城市适应性浅析[J].宜居城市,2007(5):52-54.

[6]刘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杜永红,刘宗顺.农民工二代移民的后义务教育[J].求索,2012(8):256-257.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改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