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6-12-14 10:08徐洪峰张忠琼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改革问题

徐洪峰+张忠琼

【摘 要】在《数据结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文章探讨了通过减少实验课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 问题 教学改革

《数据结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低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和需要动手完成的知识点较多,导致学生不清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哪些;第二,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用途不明,对其重要性了解不够,认识不深;第三,先行编程课程学习不够深入,尤其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平时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实验无法有效进行,最终的结果是,上机实验课程变成了上网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改革中的侧重点

针对上述问题,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中应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减少实验课时

本门课程知识点较多,可以适当减少实验课时,同时改进实验内容,使实验内容与当前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相适应。灵活分配上机学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上机实验课布置任务之前,对于关键的程序代码,先给学生一些伪代码,以减轻学生的编程压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再是直接讲授新课内容,而是首先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用一周的时间帮学生复习一下C语言的指针、结构体和共同体等与《数据结构》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上机简单教一下学生如何调试程序和分析错误。在后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原有课堂内容进行改变,减少纯理论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数据结构》理论性很强,可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Authorware等)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原有的静态课堂生动化,活跃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可将相关知识点和程序的运行情况向学生演示,利用一些动态演示软件对数据存储与操作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激发其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三、总结

通过近三年的不断实践和在教学上的改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目前对《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出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始终是教学改革关注的目标。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关注、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冯莹莹.数据结构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建设[J].微计算机信息,2012(07):95-97.

[2]张连堂,焦妍.《数据结构》教学技巧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09(09):86-88.

[3]徐铭洋,王应战.高职院校《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12(19):145-146.

猜你喜欢
数据结构教学改革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TRIZ理论在“数据结构”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