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 吴杰 张龄润 李娜
[摘要] 就高等教育而言,不仅需要给学生讲述基础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理论和实践联系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此,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思想特征为切入点,对社会实践德育教育功能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阶段各大院校德育功能缺失的情况,进而对其问题提出了优化和改善措施。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教育;德育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48-02
就大学生而言,现阶段首要的任务并非是单纯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较之其他任何阶段,现在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德育的提升,充分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面对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不同于任何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更为活跃的思维,思想正处于定型阶段,正是确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由此各大院校需要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教学全程。社会实践工作是所有独立院校大学生需要参与的重要活动,怎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是独立学院领导者以及德育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明确大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
就大学生而言,优缺点非常明显。大学生的优点基本是其自身的阅历以及思想所决定的,而其身上具有的缺点则主要是由教育体制、外部环境等相关影响因素决定的。由此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表现如下:
其一,独立学院学生基本都树立了相对系统、科学的学习目标,但是常常欠缺一定的毅力以及自觉性。独立院校的学生很多也树立了自身的发展目标。不管是近期目标,比如掌握一个课程的知识,抑或是长远目标,比如出国留学、考研等,学生可以树立相对系统化的自身目标。但是学生缺乏较强的自控力以及自觉性,并长时间受到外部各项因素的影响。
其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基本都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在从事某一事时,常常不会有过多的忌讳,不会考虑更多的利益,但是又存在信仰缺失情况。多数学生对国家时政非常关心,同时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近而言,在面对“看到老人摔倒是否伸手扶起”的拷问时,学生并没有过多的考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扶起老人。然而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信仰,在缺乏信仰指导的情况下,这种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品质难以长时间地持续下去。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随着大学生培养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以后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及创新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不足,德育功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1缺乏高效、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更好的德育成果,显著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意志、创新素质,必须保证活动具有强大的组织领导、足够的活动经费、高效的激励制度。很多院校错误地认为,大学生已经经历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其思想品德素质较高,所以并没有对德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社会实践工作也相对欠缺。很多院校的教学计划并没有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其中,由此实践要求也没有得到明确指示,其专项资金也没有进行很好地保障。即便是一些高校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也缺乏较强的组织性,覆盖面积较小,科学性欠缺,缺乏和本专业的有效融合,加之没有同日常管理、就业工作进行合理的结合,对于学时、成绩评价和结果缺乏较为详细的标准,总体上运行状态较为散乱,导致高校社会实践德育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2社会实践内容以及形式缺乏较强的创新性
总体而言,多数大学生常常将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当作固定命令来完成,实践形式常常主要是赠送光盘、社会调研、宣传工作、参观访问、答疑解惑、发放科技书籍等形式,科技培训和关于科技创新思想的活动较少,创新和改革较为欠缺,形式过于简单。大学生在参加临时招聘时,其参与的实践工作和专业搭配缺乏合理性,没有结合地区人们的实际需求,使得实践工作和自身专业联系不大,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无法有效解决实践活动中群众遇到的问题,缺乏较强的针对性,难以实现社会实践的目标。
3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不足。大部分基地基本是实践工作即将开始才去联系,实践工作的开展以及基地的实际需要难以更好地联系,有的仅仅为了满足宣传需求,长期性欠缺,过于形式化,引起社会的不满,学生也难以从中获得一定的锻炼,长久以来其生命力不足。所以,假如无法针对实践模式以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实践也就难以取得提高学生素质、思想品质以及创新能力的效果。
4社会实践考核评估制度化存在一定的缺陷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奖惩制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获得社会实践最好的效果。现阶段,评价机制很多都是使用定性评价,主要评价依据为最后的社会实践报告以及心得体会,由此忽视了实际形式、详细工作、组织过程等过程性评价。极大地削弱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了错误的引导,对表现优异但是报告质量较差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公平性,同时方法过于单一,没有有效结合学生的成绩、综合评价,从而充分体现社会实践作用。
三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实现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机制
较之其他阶段的学生,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自主性,但是过于分散,难以组织,这就需要强化集中的领导。可以由校领导带头,在团委指导下,成立社会实践管理小组,建设完善的组织部门。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管理制度,将社会实践活动归入教学规划中,对社会实践工作目标、要求、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优化相关评价制度,对实践过程中实施全程评价;在评估体系中加入社会实践态度、方式、科研成果、报告质量、个人表现以及协调合作技能,给予表现良好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相应的物质或者精神鼓励。另外,各大院校应当同当地企事业单位、政府的机关等一同构建社会实践基地,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保障社会实践的持续性和常态化。
2将项目作为载体,打造大学生的特色品牌
实践证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游击的形式,只能形成一种轰动效应,对于学生德智、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的作用并不大。只有构建产、学、研有机结合长期稳固的实践基地,才可以使大学生实践和社会生产完成很好的结合。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了解更多的社会问题,结合大学生专业特征,根据相关研究问题,建立研究项目,实行公开招标,进而给予一定的资助。在实行研究中,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便于对后续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把学生的创新同地区生产活动进行有机的联合,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极大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打造实践单位的品牌。
3加强日常活动的组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人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时间持续的过程。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只是在假期集中组织,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时间深入基层经济建设中,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只有将集中和日常实践活动实现有机结合,才能促进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得社会实践德育效果更加理想,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深入、深层次发展,推动其走向更加常规的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
4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独立院校的社会实践工作不仅要密切联系德育教育实际状况,采取社会调研、科普书籍、法律支持、经济援助等较为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坚持党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根据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知识,联系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科教文化发展的情况,在创造新知识、增强创新能力的指导下,积极地组织和地区发展状况相匹配的高科技知识教育普及工作。比如,通过科研报告方式进行技术培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通过课题攻关、企业帮助的方式帮助企业单位完成生产、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各项技术难题;通过下乡支教、社区帮扶等方式普及科技文化,增强社会的适应性以及建设能力;利用科技优势,根据地区的发展实际,为区域政府进行具有可行性较强的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地区规划,积极地组织内容精彩、方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使大学生在地区各企事业单位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对于独立学院的教学而言,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了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就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依托相应的实践基地,在长效机制的保障下,对社会实践形式及其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可以保障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教育、增强才能、做出贡献,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参考文献
[1]汪建兵,任莎莎.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实现的调查与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2]张蓉.浅析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技展望,2015(33).
[3]曾裕华.简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德育实效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02).
[4]曾裕华.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德育导向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5(04).
[5]王恒亮,宋华明.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及其发挥[J].现代教育论丛,2016(05).
[6]曾汉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效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4(08).
[7]崔强,李英敏.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