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慧君
体现学段特点 落实课标要求
——五年级上册Unit 1 My Family教学实践与思考
○巢慧君
●本文以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Unit11My Fami1y mi1y为例,谈谈教学中应如何体现学段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落实课标要求。
M y Fam ily是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为由一级向二级过渡的第一个单元,教材内容有如下几个特点: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由原来的简短语句、图示对话为主,逐步调整为短小语段和成段的对话,出现较长语篇;生词量相对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以往学过词汇重新组合构成的词组,由“图片+单词”的词汇学习方式改为“句型框架+核心词汇(词组)替换”的句型操练模式;初步出现写作练习。下面从语篇、词组、写作、语法等方面谈谈教学中如何体现学段特点,落实课标要求。
本单元初涉语篇教学,体现二级目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的要求。教学时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入手:
1.自主学习,认知词汇,扫清阅读障碍。Lesson 1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语篇LiM ing’s fam ily,通过Part 1中的Fam ily tree和简短语篇,介绍LiM ing大家庭的家庭成员与人物关系,学习重点词汇grand father、grand⁃m other、aunt、uncle、cousin和have/has句型。与三四年级学习生词时通常以图片形式逐词单独呈现不同,本课首次出现将词汇融入语篇中呈现,这也是今后高年级词汇呈现的一个主要形式,体现学习重点由词句向语篇的过渡。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通过“Fam ily tree”复习旧知,说出已学家庭成员名称fa⁃ther/m other,在此基础上认知grand father/grandm oth⁃er,再听录音获取aunt/uncle和cousin的读音,在“家庭树”图片的帮助下理解词义,实现自主学习。
为帮助学生找准重点,化解难点,新授语篇后的Let’s do it练习环节设计了Read and w rite填词游戏。学生根据语句提示以及题中所给的空格,从语篇中选出合适的词语完成纵横填词。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可适当提高要求,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先不要回顾语篇,而是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填词,然后再从语篇中找到所填词语所在的语句,多读几遍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2.读懂语篇,了解大意,训练阅读技能。Lesson 2以W hat do they look like为中心话题,继续以语篇形式介绍家庭成员的外貌,因而教学重点应当放在语篇阅读技能的训练和策略的培养上。教材活动的设置也体现这一点。与Lesson1相比,本课Let’s do it!的练习活动转移了侧重点,着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Part1为Pairw ork,学生通过阅读第一部分的短文,获取所需信息(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使用文本中得到的信息来回答问题。既有W hat does he look like这样较为笼统的问题,也涵盖了How old/W hat color等细节,包括一个一般疑问句和三个不同类型的特殊疑问句,覆盖全面,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对文本大意的理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模仿课本范例自己组织问题,同伴互问互答。
3.把握细节,获取信息,培养阅读策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略读、寻读、借助图片或上下文猜测词义”的阅读策略,读懂文本、捕捉细节、获取关键信息等阅读能力,也应该从初次接触语篇学习就开始培养。事实上,Lesson 2中Let’s do it!的第一部分Ask and answ er中的问题如W hat color is LiM ing’s hair?Is LiM ing’s m other tall?就是基于文本细节所提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先读懂问题,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带着问题去精读文中相关部分,找到答案。而Part2 Read and m atch则是理解细节、完成任务的典型练习。学生需要抓住关键性细节信息,如M y m other has long black hair/M y aunt has red hair等,辨别人物身份,完成图文互配。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捕捉关键信息、
借助图片理解句子的能力。
Lesson3主要讨论职业、工作地点和交通方式,Lesson4和Lessons5同以like to do为话题。这三课以句型和短语教学为主。
1.由易到难,在灵活运用中掌握句型。Lesson 3中用四组配图语句来反复呈现三个不同功能的句型。三种句型中介绍职业的“...is a...”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有过接触,不作为教学重点;重点应为介绍工作地点“He/ She w orks at a...”和交通方式“He goes to w ork by...”/“He...s to w ork.”,其中后两种交通方式的句型为本课难点。应当让学生知道表达交通方式有两种方法,两种表达方式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Lesson 4和Lesson 5则以个人和家庭的喜好为话题,学习like to do句型结构。教学时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第一人称开始Ilike to...,掌握牢固后再学习第三人称单数He/She likes to...和复数W e like to...;基本结构like to do熟练后再逐步添加介词in/at/on引导的地点状语,使表述更具体。句型操练时一定要多给学生练习和运用的空间,组织学生使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和家人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内化语言,在灵活运用中掌握句型。
2.温故知新,在已有词汇积累的基础上组合短语。Lesson 4、Lesson 5以及单元复习课中出现了大量词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词组的概念——由多个词语构成的表达一个确定意义的较为固定的组合。由于构成这些词组的单词学生大多已经学过,教学时可以旧带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一是通过认识词组中的实词(动词、名词)来理解词组的意思,二是注意观察词组中的虚词(冠词、介词等)及实词的变形(名词复数、动词-ing等)来记忆词组的结构。
本单元出现的词组大都是日常活动,其意义和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学习记忆:
go短语:go for a w alk,go shopping,go fishing(单元复习课)
w atch短语:w atch TV,w atch the anim als
p lant短语:p lant flow ers,p lant vegetab les,还可以联想到w ater flow ers
此外:read books,w ork on com puter,fly kites等也都是在已有词汇基础上构成的。
关于表述地点的介词短语,简单提示学生注意常见介词的搭配如on the farm,不必讲授太多,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依据“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高年级教学的侧重点逐步由听说口头表达向语篇阅读、简短写作方面倾斜,力求实现听说读写并重。本单元教材在每课的教学活动Let’s do it!以及单元复习课Again,Please!中设计了多个写作任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图片提示下,先看图、问答或讨论,再用简短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课标“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的目标要求。
我们在教学中,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提出“写作”的概念,可以先从口头表述开始,如Les⁃son 1中的Introduce your fam ily to your class,可以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用简单的句子介绍家庭成员,能说多少是多少,接下来逐课分解要点,外貌、职业、喜好等。在活动的编排上,教材也注意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巩固基础,再发散思维。Lesson 3提供问题、图片、回答句型来供学生选择,层次清晰,步骤明确;Lesson 4则是提供例句和可供替换的词组;到Lesson 5时提示信息明显减少,只有一组例句,既为学生提供思维扩展的空间,也能检验其对前面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样经过多次、分层的口头表达和造句练习,最后到单元结束时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串在一起,以Lesson 6和单元复习课Part6中的短文为范例,模仿它们的格式和结构,稍加修饰就成了一篇习作。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写作任务,看到自己的第一篇“成品”,一定会充满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对今后的习作训练充满信心。
本单元基本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现象。此外需要教师重点提示的语言点还有:have/has第三人称单数的特殊变形;表达并列关系的连词,肯定句中用and,否定句中用or(第一课);特殊的单复数变化child-children(第二课、第六课);名词所有格的用法;不定冠词a/an的区别(单元复习课Part6)等。这些语言点,建议老师不要回避,遇上就讲,让学生注意到其特殊现象,能够理解意思,正确使用;但不必再多加拓展,只把教材中出现的讲明即可,否则更容易混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掌握。
总之,英语教师应当潜心钻研课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所处的不同学段,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最终落实课标要求,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