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第二小学 陈拴国
让“读”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
○唐县第二小学 陈拴国
纵观小学语文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几乎每篇都有这样一条关于“读”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这大大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中只关注教学流程设计、文本知识的掌握、文章内容的理解等,“读”的教学目标往往被忽视,致使很多课堂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循序渐进的“自读”与“指导读”,学生则难以理解课文内容、难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采取“唤起读的欲望、达成读的目标、感悟读的魅力”三大策略,大大强化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作用,使“读”深深扎根于阅读教学,“读”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唤起他们读的欲望。教师要创设这样一种氛围:学生在迈进班级的那一刻就想到读书,使其无意中就能端起书本读起来,让每一名学生与书为友,打造书香班级,使读书成为习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对学生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点进步,一个很小的闪光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一种“我能行”“我很棒”的自信,从而使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教师还可以适时利用读书名言、名人故事、及时评比班级“小读者”“读书大王”“读书明星”等,开展读书经验介绍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爱读书,进而形成习惯。
教师要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在预习读、学文前浏览读、精读、品读及朗读、默读等阅读环节,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扫清字词障碍、解答问题、化解疑难、品析感悟等奠定基础。
每篇文章“读”的目标要落实到位。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是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要求,正确地朗读是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所谓“正确”地读,是指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做到不用方言和口语,较准确地读出轻声、变调、儿化等变音,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读“流利”。所谓“流利”,就是指读得自然连贯、清晰流畅,不指读、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破句。正确流利地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学习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一定要保证学生读的“量”。只有读通读懂,一般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即便是一些联系生活的感悟问题,也可联系上下文,领悟题目中的深层含义,揣摩词句的含义,根据文本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推敲,结合生活进行联想,真正让学生做到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处,“拨”必须拨在疑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