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实际教学为例

2016-12-14 08:04:10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虞优优
学苑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浙教版效率情境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虞优优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实际教学为例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虞优优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这样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这也是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迁移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话题,还有一些学校已经打出了为知识迁移而教学的口号,这样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化教学,揭示学科的基本发展规律。基于此,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实际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分析和研究。

知识迁移学习效率科学教学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在现代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揭示出知识的本质所在,并且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情况,给学生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才能让各个学科的知识得到交叉学习,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以下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性分析

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进行培养,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积累下来的认知。本文作者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化学教学中,遇到一个类型的习题,主要是讲述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所组成的混合物中,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氢元素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测研究,既然对于氢元素进行了分析,那么其中蕴含的钠元素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两个班级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正确。这样的问题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之所以回答成的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归纳,分别是:

首先,这种类型的习题在初中三年级的教材中接触相对较少,不是十分容易理解,学生长时间不接触就会忘却。

其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解题思维非常固定,并没有对这道题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和研究,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会融会贯通。这样教师就看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非常欠缺。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去用怎样的方法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自己不常见到的问题,以此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就非常有必要,教师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此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作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学习。

二、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1.激活现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前提是理清学生的知识结构,利用这些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必要载体,教师以此当作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头脑中的知识向着结构化方向进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新的教材框架。教师平时的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教学秩序进行调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知识能够顺利的迁移。例如,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力学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解,然后掌握力学的三个要素,进而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进行引用,找到力和运动方向的关系,并且自己也可以做实践感知。初中学生正是智力发展的时期,不够健全,因此很多知识与知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也不能有效地衔接。这样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所把握,学习一个新知识以后就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让知识点更加系统化地发展。这样的知识迁移和大量的习题相对比更具有实效性。例如,在浙教版教材中,对于《空气与生命》这一章节知识安排的重点体现了科学的内涵,但是也超出了学科的界限,更加强调的是知识和知识之间的互动,强调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知识的集中化反应。基本是在化学知识的安排以后进行了物理和生物知识的渗透,然后使用化学知识来表达生物学理论。这样的学科安排极大地减少了化学学科内部之间的概念性解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到其中的逻辑性,然后在这样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和安排。

2.书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固知识网络。

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学生能够对于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更多的把握,并且也清楚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综合,对综合的知识进行分散的理解,由此进一步创新出新的知识点,对旧有的知识网络进行夯实和固化,建立起自我认知领域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认知的知识进行结构上的优化,衍生新的知识。例如,在浙教版科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人类的家园——地球》的讲解,这个内容基本是对地球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地壳活动和内部变化部分,在这个章节教学中,主要特点是概念性知识比较多,抽象性知识也多,尽管是文字的表达,但是在理解上非常复杂,学生在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比较难以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够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就需要让学生画出自己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格。此课题中的思维导图是将地球的结构、活动和对人类的影响,在教师有序的教导下,每位学生细致地分析出各个部分的知识建构,方便学生归纳和整理,绘画出地壳变动让学生的知识构成更加形象化,书写各个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上交这项作业(如图),学生就会在思维上对此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增长,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当然也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有序性组合和复习,这样的复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3.创设学习情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首先,教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若是两个不同的知识点在两个相似的学习情境中出现,那么学生对此进行联系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初中学生因为年龄不算很大,想象能力较强,这样就需要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有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让这些事物激发起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章节中,若是单侧的光照照射到植物,那么植物的生长素就会向另一面延伸,由此导致不均匀现象的出现,在背光的位置上分布非常多,生长的速度也快,向着阳光的一侧,生长就比较慢。学生若是对这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掌握,不仅仅学习效率非常低,而且非常容易遗忘。那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建立起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展示,让学生回忆,在一个队伍中,外侧的学生步伐和内侧学生的步伐是如何控制的,才能让整个队伍的步伐更加统一,学生就会知道,外侧学生的步伐要快一些,内侧学生的步伐要慢一些,这样才能让行走更加整齐。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会在生活经验中找到具体知识的应用,由此知识的迁移也会随之发生。

其次,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实验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转化成为灵活的实验展示。在浙教版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要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那么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多多引领学生做科学实验,创建实验情境,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开展课前的创新性实验,让学生的生活和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如,在初中科学学习过程中,涉及到阿基米德定理,这部分知识不仅仅是难点还是重点所在。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新课程进行讲解,关于实验,分组实验的方式比较常见,这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预判,然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的控制,这种课后的实验形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多方面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这样知识的迁移目标就实现了。

4.强调变式训练,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以往很多教师的教学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基本是无止境地对一些题目的解法进行照搬照抄,学生也是学会这样的方式,但是一旦遇到有一点难度的习题,就会遇到障碍,陷入茫然的境地。面对学生的这种问题就需要教师使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减少单一性解题方式的使用,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质疑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5.利用网络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借助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用动画的方式将知识展示给学生,会更加形象和生动,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按照动画中所展示的内容进行想象,以此让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运用,例如,在《代谢与平衡》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特点进行讲解,但是枯燥的讲解并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中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多的了解和想象。

综上所述,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实际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提出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必要性,进而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激活、书画思维导图、创设学习情景、强调变式训练、利用网络教学等几个方面展开的讨论,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更加突出性的发展。

[1]王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4):227-227

[2]高文龙.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完成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8):112-112

[3]李立.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0):121-121.122

[4]代娜.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5.13(7):198

[5]张忆雨.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横向教学法 [J].考试周刊.2014(51):125-125

[6]宋泽香.试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思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275-275

猜你喜欢
浙教版效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教材《圆及其性质》相关章节为例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8
数形结合思想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 我是小小安全员》“童真”课堂教学心得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