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立信息技术课学习目标的思考

2016-12-14 08:04:11江苏省启东中学倪珏浩
学苑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布置价值信息技术

江苏省启东中学 倪珏浩

关于确立信息技术课学习目标的思考

江苏省启东中学倪珏浩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作示范演示,然后学生模仿操作为主。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只会做考试中出现的题目,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本文就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笔者的看法。

信息技术课学习目标学习状态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有教师都期望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想尽办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常每堂课都以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验证学生是否学习或掌握了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多数情况是学生重复教师的演示操作,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自己的创意。

具体的信息技术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可以是外部的、强化驱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快乐驱动的,甚至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学生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很关键的。它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是否感兴趣,对于学生能否学好信息技术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

许多动机研究者的结果,包括给教师的应用启示,可以总结为期望×价值模型。动机的期望×价值模型认为人们愿意花在任务上的努力取决于以下两项的积:1.他们对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期望(进而对成功完成任务将带来的回报的期望);2.他们看中这些回报或参与活动的机会的承担,即价值。下表为笔者统计的涉及到期望与价值知觉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的反应策略。

低的成功期望 高的成功期望认为活动无价值 拒绝:拒绝参与 逃避:尽量少做认为活动有价值 掩饰:假装会做 投入:尽力学习

这里可以通过上表来分析学生的情况:1.学生的状态是拒绝,拒绝参与活动。造成这种情况首先是学生认为这个活动无价值,认为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值得他来完成,或者是学生自认为他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2.学生的状态逃避,尽量少做,这是大多数课堂中学生的情况。学生尽可能逃避教师布置的任务,尽量少做或不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任务完成了也没有什么价值。3.学生的状态是掩饰,假装会做。有这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已经认识到任务的价值,但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于是他们就采取掩饰的方式来找借口,承认困难,而不是发展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4.学生的状态是投入,尽力学习,这是每个教师都乐于看到的情形。当学生看到任务的价值,又有适当自信能完成任务,他们最有可能投入。当学生十分专注地完成任务,他们会自发地发现意义,产生自己的想法来理解任务,并能够将任务中不熟悉的方面看作挑战和价值,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笔者观察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最常出现的状态是“逃避”,学生尽可能地逃避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操作完成,然后请同学们利用教师下发的素材完成以下操作,这也是本节课的任务。如果教师没有在机房中来回走动巡视的话,大部分学生并不在完成教师交待的作业。有些学生在随意地设置桌面背景,或者移动桌面图标,又或者不断地打开文件夹……也不想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笔者将他们分为这样的几类学生:1.操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讲的这些我在初中已经学过了,这些操作我都会的,太小儿科了。因此在课上教师讲解的内容都没有听见,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更是没有听见。只等着能有空余时间玩玩游戏,或实现一下我刚刚掌握的很有难度的操作,如D O S命令等。如果教师问他在做什么时,他会说:“老师,你讲的我都会做,太简单了。老师请你讲点有难度的东西。”2.操作水平中等的学生。这里指的是绝大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还可以进行分类:本身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认为只要是学校安排的课程,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应该尽心尽力完成的学生,肯定在尽力操作;只对考试感兴趣的学生,认为操作这个没有什么奖励,也没有什么考试等着我们,不如玩点有意义的东西;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生活那么紧张,我来上信息技术课还不是为了放松,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放松心情,怎么还要完成你布置的任务,真是够了。3.操作水平很差的学生。本来就不会做,可能连鼠标的单击、双击都搞不清。等教师把所有的东西讲完,轮到他自己操作的时候,很有可能在第一个步骤的时候就卡住了,没有信心往下操作。这样的学生会很喜欢看别人操作,教师问到他的时候,就说我不会做,要不老师你再讲一遍。

二、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

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总结出只有小部分学生学习十分积极,认为只要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要认真完成。而且他们的操作水平还要处于中等的水平,才有可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大部分学生都在逃避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学生常出现的这种学习状态,从动机理论的期望×价值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原因在于学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任务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就是说学生看不到任何参与任务的理由。又或是任务太简单,没有创意,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相当自信,没有任何挑战性。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他们的注意力是分散的,经常会转向其他兴趣,如搞小动作,或是想着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他们自认为有意义的活动。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都明白,无论教学生什么软件,学生都不可能通过课堂学习就精通这个软件。也就是说,你不会有时间教软件中所有值得学习的内容。有句话很符合这个情况,“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现阶段学生手中的教科书也是这种情况,强调了面,牺牲了深度,关于某些软件,可能一页纸两页纸的提一下。但这也给了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上课可以自由地选择内容,这点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相比的。教师有这个领进门的责任,但如何将学生领进来,用什么样的方式领进来,这是值得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深思的。

教师如何设置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期望×价值模型对任务的建议:任务是用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水平的,强调活动要让学生感兴趣。学习活动的范围更广,强调那些学生感兴趣、愿意参与、可以联结学生的背景和经验的活动。引入活动时强调其目的,设计时考虑将活动的内部吸引力最大化,帮助学生欣赏所学内容的价值(而不是强调考试、分数或外部奖赏)。为保证活动的挑战性水平适合学生,要教会学生目标设置和自我调节技能。在必要时,要提供信息来源,采用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面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让学生有兴趣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源动力,如何创造性地选择、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作为普通高中教师,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教材,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根据每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学生达到甚至超过我们的教学目标,切切实实地实现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

总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目标,意味着一种支持性的、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接受挑战时更舒适,但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更能坚持自主学习。同时,它还意味着让学生知道必要时寻求帮助,建立“坚持努力终有所值”的信念,将错误看作是学习过程的自然组成部分而不是能力缺乏的证据。最后,它意味着避免某些做法导致学生在努力达成学业期望时感到心理孤独或威胁。因此,只有当学生每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学习才会有动力,教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皮连生.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钟启泉、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猜你喜欢
布置价值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早期教育(2016年5期)2016-08-23 12:05:08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