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表演中的感觉艺术

2016-12-13 19:53池婷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戏剧表演角色

池婷婷

摘   要:戏剧表演理论、技巧对演员来说固然重要,然而,要想成为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而在表演的研究中,演员的感觉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而去过分的强调动作或行为,这是现阶段表演艺术研究中的一种疏漏。希望借此更进一步的认识戏剧表演中的感觉艺术及其重要性,运用感觉创造角色。

关键词:戏剧表演;感觉艺术;角色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15-02

感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才能进行其他复杂认识过程。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自身状态。而在舞台上,演员的创造是把假定的环境和人物变的真实可信,这就需要创作者找到——感觉。

一、感觉艺术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表演中的感觉艺术在艺术创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始终都是通过感觉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演员只有达到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体验角色。

(一)感觉艺术是表演创造方法的基础

表演不光是行动的艺术,也是一种感觉的艺术。这种艺术特质要求演员在表演中更需要展示感觉的过程。舞台表演既然是行动的艺术,那么他就必然遵循行动链条,即感知然后判断然后行动。在表演中,演员要创造逼真的角色,就要深入感受角色所处的规定情境,把握角色感觉,传达角色情感,由此可见良好的艺术感觉是表演创造的基础。

(二)感觉艺术帮助表演者深入体验角色

良好的艺术感觉常常可以引出良好的理解力、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深入体验角色所必需的。

例如:话剧《日出》的片段,其中“翠喜”在妓院和“小东西”的一场戏,翠喜刚刚送走了一个嫖客,把小东西由里屋叫出来,小东西不愿坐在床上,慢慢走到凳子旁边。为什么她不愿意坐在床上?如果你以为她是害怕胆小,那就太肤浅了。翠喜作为一个妓女应该懂得小东西对“这一行儿”的厌恶。于是翠喜望了望自己的床,她狠狠用手掌把床单抽掸了一下,然后她没有再叫小东西坐自己的床,而是转身自己坐在了床沿上,神情哀怨的望了望小东西,然后温和地问“快说说,你是怎么沦落到这儿的?”这一段戏,翠喜的体验只有十分深入,才可能做的流畅,只有体验十分具体才能层次分明,只有体验的具体,才能产生生动的细节。翠喜表面平静,而内心一下子像被人捅了一刀,她的心在流血,儿脸上还要挂着温和,就在她转身往床沿上坐的时候,眼睛里盈满了泪花,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艺术感觉,这种复杂的人物心理就很难抓的住,更谈不到真实深入的体验。正是由于有了良了的感觉艺术,表演者才真正能够深下去,全面深刻地体验到角色,为更好的表演打下了基础。

二、艺术感觉在演员角色创造中的运用

(一)感觉在分析剧本与角色中的运用

有部分演员在分析剧本的过程中仅限于熟记台词,而没有真正将自己的感觉运用于剧本分析。剧本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与依据,形象地、感性地、真实地分析剧作家的剧本与角色是演员进入人物形象塑造的第一步。在这个步骤中, 演员应该逐渐的形成角色感觉意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会认真的阅读全剧,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理清人物关系,写人物小传,分析自己扮演角色,评价和自己角色相关的其他角色,当然也包括对导演意图的理解等等。也就是说,要通过剧作接触剧中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与规定情境,分析人物性格与动作,逐步从角色的外部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生活,从对事件、冲突的剖析升华到理解剧作的主题与底蕴。

由此可见,感觉在分析剧本与角色的过程中寻找到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异同点,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和统一,逐步将剧中人物的生活、情感化为演员自我的生活与情感,对其经历身世、性格思想感同身受,并寻找到剧作及人物的艺术魅力所在,从而热爱角色、迷恋角色、接近角色、化身角色。这对于演员来讲,就是一个建立“感觉”的过程。演员要在这个过程中,“迷恋”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强调感觉的重要性,需要把自己所表演任务的感觉融合进角色分析过程中,这对于表演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二)感觉在角色构思和内心体验中的运用

感觉可以形成整体构想,就像工程师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要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一样;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在自己的心中规划好角色形象设计的蓝图。要让角色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活起来,这就需要感觉的运用。

首先我们可以调动我们的生活记忆,想象一下有没有和角色接近的生活原形。因为剧作家的创作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某些人物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如果说剧作家把形象的生活文字化了,演员就需要把这理性的文字还原成形象的生活。在这个阶段演员要不断的反复阅读、朗读、思考角色的每一句台词,分析台词的含义,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自己印象当中相关的生活形象联系起来,让人物的总体感觉在自己的头脑里活起来。

其次,我们可以在确定角色社会身份的基础上,去感受角色特定的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察生活与体验生活”。医生在病房里要穿白大褂、戴口罩;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要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制服;军人在值勤时要全副武装等等,当然光靠这些外部感觉还不够,想要正真的化身角色还需要由表及里的体验角色的内部感觉。社会是复杂的,人的思想和性格特征更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言谈举止,不同的喜怒哀乐,同一社会群体中不同性格的人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演员只有深入进去了,才能触碰到角色的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东西。之后,我们称之为“灵魂附身”阶段。演员要让自己完全化身为角色,生活在角色的生活圈子里,做着角色所从事的工作,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内心的喜怒哀乐、包括习惯动作、思考方式都应该是角色的。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本我与非我相互印证的过程。演员会不停的用本我指导非我,把本我从自己的躯壳中排挤出去,让角色占据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面感觉的作用将是全面而直接的。

(三)感觉在角色体现过程中的运用

作为演员在角色的体现阶段,要搭建起一个虚拟的角色的生活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定情境,然后在这个空间里生活起来。对于这个体现过程,感觉的变化将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

1.演员的适应阶段

包括让演员在虚拟空间真实的生活起来,这就要考验演员的想象力和适应力了,在这个阶段可以让演员做单人命题小品来找到人物感觉;其次要进行人物间的相互信任与适应训练,可以通过多人或双人的即兴交流小品,这需要努力依靠感觉来让演员建立对剧本人物关系的概念,让演员相信对手就是剧中真实的人物。

2.回归剧本阶段

在即兴表演的前提下,圈定剧本要求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通过导演的引导,唤醒演员的自我感觉,让演员的表演慢慢回归剧本,不干涉演员对剧本的再创造。在反复排演中进行精雕细啄,树立运用人物的心理行动、语言行动、外部行动进行角色性格刻画的观念,让角色在行动中生活。

3.灵感迸发阶段

演员的表演在这个阶段会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剧本会不断的被完善,演员会在角色间的相互行动中找到创作的快乐,灵感在碰撞中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感觉的魅力让演员得到全面提高。

从事戏剧表演艺术的演员,虽然对戏剧表演中的感觉艺术各有所见,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在创造角色时,都不同程度地需要靠感觉来完成。在表演中明确感觉艺术在演员角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把握感觉在角色创作中的运用,逐步培养艺术创作者的艺术感觉,才能让演员塑造出具有独特人物性格魅力的形象。

猜你喜欢
戏剧表演角色
论戏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