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曼妮,魏 赟,吴龙昌
情感和认知要素下的家庭节水行为研究
吴曼妮,魏 赟,吴龙昌
促进城市居民在家中节约用水对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具有重要作用。从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对节水行为进行综合研究,基于对500名城市居民的现场调研数据,构建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分析后,发现知觉行为控制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节水态度次之,积极情感再次之,而消极情感和主观规范则不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促进城市居民家庭节水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节水情感;节水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结构方程模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使用过度且被污染严重,造成剩余水资源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总人口为136782.0万人,全国供水总量为6094.88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446.75立方米,然而预算全国供水总量应为6110.74亿立方米,这说明我国的供水量存在很大的缺口,其中有355万人不能正常用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水资源的稀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整个社会用水系统中,城市居民家庭用水是水资源终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用水量的持续增长,给了供水系统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推行居民家庭节水,指导居民科学用水,采取有效的水需求管理措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居民用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内在因素影响着居民节水的行为倾向。其中,生理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运动量、健康状况等,比如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日常活动量会远低于年轻人,洗澡换衣的频率也会低于年轻人,从而对水的需求较少。有研究表明,节水意识相比水价对节水的效果更为显著,水价对节水的效果是有限的,而节水的意识带来的刺激作用显著且长效。对于居民而言,节水意识作为心理因素对节水行为具有主动引导作用,包括情感、认知、态度、行为倾向、个人行为等互相联系的动态过程,其中情感和认知作为居民节水行为的起点,它们的变化还会改变居民节水行为。居民对于节水行为的情感和认知会激励他们向那些与认知目标一致的事情努力,这可以帮助居民树立良好的用水意识,激励居民的节水行为。
为此,本研究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入手对城市居民的家庭节水行为进行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家庭节水行为研究的不足,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一)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TPB)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1973年Ajzen和Fishbein提出的理性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TRA认为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直接影响了行为倾向并决定实际行动。然而在后期的研究论证中发现,TRA并不是每次都是有效的,因为其将行为倾向过多的视为个体意志的产物,而个体的实际行动往往还受到个体执行能力和执行条件的限制。因此,在上述基础上,Ajzen(1985)在TRA模型中增添了知觉行为控制这一变量,初步提出了TPB模型,并于1991年完善了该模型。在目前的社会心理学中,计划行为理论是最为著名的关于个体行为生成的态度行为理论,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护理学、营销学等。
(二)本文模型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倾向是个体实际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行为倾向本身则是由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并对今后的行为有一定意义。积极情感可以使行为再次出现,消极情感不利于行为的再次出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极微小的情感倾向也会对行为倾向产生影响。消极情感会选择性地引发消极想法以及消极联合,而积极情感会引发积极想法及相关的积极联合。在节水这类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人口统计变量和心理变量。而亲环境行为中的情感变量可以划分为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两种。早期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认知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然而在后期的研究论证中发现,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没有显著的关联性,并且在同时论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效益后发现后者对行为的解释能力显著高于前者。但由于我国学者对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学者保守地将行为决策过程视为认知过程,使得情感因素迄今未得到重视。如果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人们的认知过程而忽视了对情感的分析与研究,非常不利于研究者对目标人群行为模式的理解。因此,本文认为情感变量对节水行为倾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具体假设如下:
H1:积极情感对节水态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H2:积极情感对主观规范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执行某一特定行为保持着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定采取或者不采取既定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那些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体或团队对个人是否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影响力;知觉行为控制则是指行为主体感知到执行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反映了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以上三个变量是TPB的影响因素,以往的研究发现它们对节水行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如王建明等(2016)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自身节水行为有促进效应;青平等(2012)在对武汉市居民的节水行为研究中发现主观规范和节水行为呈正相关。因此,本文认为上述变量对节水行为倾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具体假设如下:
H3:主观规范对节水行为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H4:节水态度对节水行为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H5:知觉行为控制对节水行为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本文所有假设所构成的理论模型(即目标导向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受访者首先被告知了家庭节约用水的诸多表现。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对受访者的节水相关变量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中的所有题项都是李克特9点量表。节水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节水行为倾向都参考自Han等,题项数值1表示完全不同意,9表示完全同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测量方法参考自Antonetti,题项数值1表示完全没感觉,9表示感觉强烈。由于本次调研所借鉴的量表均来自英文权威文献,因此我们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和中国实际情况对所用问卷进行了多轮评估与微调,以提升此次问卷的内容效度。最后,此次调研还获取了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个人月收入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获得有效文件473份。从样本的性别分布看,男性样本262人,占55.4%;女性样本211人,占44.6%。从年龄看,18~24周岁185人,占39.1%;25~34周岁及以上192人,占40.6%;35~44周岁54人,占11.4%;45~54周岁30人,占6.3%;55岁以上12人,占2.5%。从学历看,本科以下学历194人,占41%;本科及以上学历279人,占59%。从个人月收入看,4800元以下样本134人,占28.3%;4801元及以上222人,占47%;另有学生117人,视作无收入,占24.7%。
(一)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通过在AMOS 22.0当中构建潜变量的全相关模型,可以得到各个潜变量的反映型指标之相应载荷,并由此计算出相应的多元相关平方值、组成信度和平均方差萃取量,上述数值汇总如表1所示。从该表可知每个潜变量的组成信度均大于0.75,平均方差萃取量大于0.5,因此每个潜变量聚合效度都是不错的。
表1 各潜变量的测量题项及其相关属性
表2列出了潜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每个潜变量的相关系数,从该表可以发现潜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51,没有过高的相关度,并且上述相关系数都小于相应的AVE平方根之值,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潜变量之间的区别效度不错。
表2 潜变量区别效度检验
(二)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
本研究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如表3所示,从表中的指数可以发现总体模型适配度较为理想,即结构方程模型的各类系数估算较为可靠。
表3 主要模型拟合度指标汇总
本研究模型的标准化、非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情况如表4所示。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消极情感和主观规范对节水欲望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节水态度、积极情感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节水欲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所以假设H1、H2、H5均成立,仅假设H3、H4不成立。此外,我们可以发现知觉行为控制对节水欲望的影响效应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达到0.461,其次是节水态度和积极情感。整个模型对节水欲望的解释力(R2)达到0.569。
表4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
本文基于500名城市居民家庭节约用水行为方面的调研数据,构建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认知类变量和情感类变量对家庭节水行为倾向的影响效应。基于前文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对于家庭节水行为而言,居民所感受到的节水行为难易程度所起的推动作用最大;其次是节水态度,最小的是积极情感,而消极情感和主观规范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因此,居民社区和街道对节水行为进行宣传时,一方面要传播家庭节水的小技巧,凸显节水行为的便捷;另一方面,通过海报和小故事说明节水行为带来的积极正面效果,端正居民的节水态度并培养积极情感。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入手,推动城市居民的家庭节水行为。
[1]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15-320.
[2]闫岩.计划行为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评述[J].国际新闻界传播学研究,2014:113-129.
[3]李岩梅,刘长江,李纾.认知、动机、情感因素对谈判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3):511-517.
[4]王建明,吴龙昌.亲环境行为研究中情感的类别、维度及其作用机理[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153-2166.
[6]青平,聂坪,陶蕊.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06):64-69.
吴曼妮,女,浙江诸暨人,浙江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居民家庭节水;
魏赟,女,贵州凯里人,浙江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居民家庭节水;
吴龙昌,男,江西赣州人,华信咨询审计研究院数据分析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绿色消费。
对绩效考核奖金进行计算的公式为:
职员个人真实绩效薪资=考核期间绩效薪资总数(团体绩效薪资系数*团体绩效关联权重+职员个人绩效薪资系数*职员个人绩效关联权重)
2.创建以素质模型为根基的薪酬激励机制
按照银亿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以及职员需求,把职位准则作为依据,职员业绩贡献力度作为方向,依次建立符合实际的薪酬激励机制,达到企业、职员双方协同一致的发展目标。
(1)“论功行赏”,也就是根据贡献力度制定薪酬。要对职员在任职资格、特性及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拟定具有差异的薪酬机制。给予表现优异、工作任务达标的职员进行适当的奖励,提升职员在薪资待遇方面的满意程度,并大力引进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法,加强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绩效考核评定结果和薪资待遇的关联。将薪资待遇与绩效考核结果有效衔接,创立“人才可上可下,薪资能增能减”的动态机制,更多地为人才创建好的竞争体系开发职员潜力,达成企业与职员双赢的局面。
(3)对整个团队的激励加大关注力。因为企业比较注重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制定有关薪酬激励机制时必须整体考虑团队业绩,若团队整体业绩高,完成任务时高效有质量,则给予一定的激励基金以此达到鼓励员工并为企业收获更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陈光波.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案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
[3]彭劲松.激励机制的应用[J].北京: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4]张维迎.激励与公司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G.Strauss and Sayles.The Human Problems of Management,Englewood house,2010.
作者简介:
蒋璐,女,浙江杭州人,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系学生。
F206
A
1008-4428(2016)11-125-0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5G030053);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16R 41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