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2016-12-12 20:32李琴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主指导游戏

李琴

摘 要: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探索。阐述了如何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游戏;幼儿;自主;指导

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据心理学研究,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查:独立需要、自我感情、自我确立。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之处于这一阶段,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因此,在大班阶段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独立性、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创造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游戏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环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与想象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使他们真正地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师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与时间,根据我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大班幼儿的玩具数量更多满足其体力、智力积极活动的要求,如通过增加陌生的玩具材料,有目的地引发幼儿探索性的游戏行为。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玩具材料的提供还要体现层次性、教育性、目的性。玩具材料如果提供恰当,就能充当起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之间的桥梁,就会对幼儿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在自主游戏中,要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主体性,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在游戏时有内发的游戏动机,在游戏中产生自主感、成功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以下指导策略。

一、细心观察

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游戏指导中,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主体发展与需要的前提。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悉心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游戏指导。在游戏中,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了解幼儿认识、个性、情绪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及需要,了解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的发展状况。同时通过观察,教师才能发现孩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送的游戏材料是否适合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能满足幼儿游戏与发展的需要。观察是教师指导幼儿生成新游戏,提供玩具材料,创设游戏环境,选择游戏指导方法策略,确定游戏指导对象的依据,是提高幼儿游戏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二、充分吸引

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内部的游戏动机,唤起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主动探索、交往的强烈愿望,使幼儿感到“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1.材料激趣

教师提供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玩具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愿望。教师要克服玩具材料投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教育目标在心中,提供的材料不是为了新颖而新颖,而是能够充分促进幼儿发展的,是能够满足幼儿最近发展需要的。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幼儿游戏活动情况的观察及时更换,丰富材料,使玩具材料始终保持着对孩子的吸引力。另外,玩具材料的多功能与可变性是保持玩具吸引力、引发幼儿不断探索与创造的重要因素。如:橡皮泥,孩子们百玩不厌,其原因是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爱好进行随意塑造和玩耍,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他们在玩橡皮泥时,能体会到成功与自己主宰事物的快感。

2.情境激趣

根据游戏需要创改出与游戏主题、内容符合的富有感染力的场景、氛围等,以此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与愿望。良好的游戏情景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强烈动机,并给予幼儿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使幼儿游戏更加投入,加深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如在玩肯德基游戏时,老师为幼儿布置成了肯德基店,做了大量的汉堡、薯条、鸡腿及收集了各种盒子,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孩子很快进入游戏角色,增强角色意识,促进幼儿的创造性表演。

3.引导启发

在游戏中,教师通过提问或提供玩具材料,打开幼儿思路,引发幼儿联想,促进幼儿探索与创造游戏的方法。启发是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获得成功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启发时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线索,或通过提供玩具材料及间接的语言提示等引起幼儿联想,唤起幼儿将旧有经验迁移或重组,从而深化游戏情节,引发游戏创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启发是教师对幼儿游戏适时的点拨,能促进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和探索,深化游戏内容、情节,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使幼儿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与满足感。如在科学课中,教师在玻璃瓶中放入大头针、玻璃珠等物品,要求幼儿不能用倒和手取的方法把大头针取出来。幼儿在使用筷子、小勺后,也用了磁铁在瓶口吸的方法,但瓶底较深,未能成功,幼儿一双求助的眼睛望着老师,这时,我说:“你们不是玩过小人跳舞的游戏吗?为什么小人会跳舞呢?不要放弃,你们定会找到办法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小朋友想到了小人在磁铁的吸引下跳舞的经验,很快用磁铁人瓶底吸引大头针,把它取出来。在游戏中,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在老师的欣赏中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同时,在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放”“导”结合,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1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自主指导游戏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