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宏
(沂水县第二实验中学,山东 沂水 276400)
网络教室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模式探究
郭 宏
(沂水县第二实验中学,山东 沂水 276400)
网络教室环境所提供的资源优势及其开放性、互动性、累积性等特征,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室平台开展语文、社会、科学等非计算机学科的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网络教室使用率,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网络教室技术平台非计算机学科探究式教学
中小学校配置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及课外学习,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应用相对较少。如何提高网络教室的使用率,使之在语文、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文化课教学领域,融合网络教室的技术平台优势和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优势,建构新型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积极实践、探究的内容。该研究涉及三个基本变量:网络教室环境提供的是教学技术手段;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提供的是课程教学领域;探究式教学提供的是教学组织方式。三者的有机整合,需着力解决网络教室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科课程与网络资源怎样实现有机的融合?如何构建网络教室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运行机制等问题。这对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网络技术在多学科的推广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网络教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的优势
探究教学起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随着信息加工理论的兴起,施瓦布等人逐步建立了较成熟的探究教学模式。伴随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学生探究技能,把科学作为探究来理解”[1]这一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探究式教学集中体现了如下特点:(1)教学方法强调师生互动基础上的创新与发现,探究的过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有关的教学概念或认知策略,而是创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来发现学科内容要素或认知策略;(2)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进程;(3)学生是主动参与者,通过自主讨论沿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经常性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从边缘参与,逐步向中心参与渗透,最终成为一个熟练的问题解决者,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比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最典型的设备是联网的计算机和网络控制软件,教学资源采集、制作和管理的软硬件设备等[2]。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虚拟现实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学习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这些都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支持。其优势具体表现为:
(1)资源优势。网络技术所提供资源的即时性、丰富性,为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2)场景优势。网络教室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场景,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3)互动优势。网络平台与网络资源所提供的开放场景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大班同学之间,甚至是与校外在线人员之间,都可以实现现实世界或虚拟空间的实时互动。
(4)参与优势。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声音和目光为主要媒介,而网络教室所提供的交流方式,则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媒介,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直面教师所带来的压力,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具有完全的话语权,让学生合法地、充分地参与各项探究活动。
(5)过程评价优势。探究过程中,学生所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成果和完成的作业,都可以完整地保留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充分展示学生成长的历程,可以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地面对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实现探究式教学过程性评价的追求。
(二)网络教室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基于以上分析,使用网络教室来实施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探究式教学,具有现实可行性,可以更好地发挥探究式教学的功能,更好地体现学生中心的理念。从这个意义出发,将网络教室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界定为:在现代学习科学理论指导下,以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创设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小组、集体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合法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之中,自由表达、充分质疑,学会搜集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合法的边缘性参与”[4]身份得以凸显,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话语权。教师作为情境创设者、探究过程引导者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师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顺畅。
基于网络教室的探究式教学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将教学内容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丰富、生动的信息资源,从而使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调动。那么怎样实现网络资源与学科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呢?
使用网页整合课程内容与网络资源,是相对便捷的方式。将一章内容设计成一个网站,包含5至10个网页,其中1页为首页,体现本章结构体系、主要概念、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等内容。每节设计至少1个专题网页,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流程、课件设计、资料链接、课堂练习、讨论互动等项目,最后1页设计为章节练习、课外延伸和质量检测等内容。
使用网页展示课程内容、引导学习进程,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距离,增加真实感;许多材料需要自己动手搜集,因而更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投入;网络空间可以畅所欲言,更容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取得的成果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永久保留,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自信心;成果的积累越来越多,对后续的学习帮助很大。这些优势不言而喻,总体来说,使用网页设计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环节设计
当网络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元素参与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时,会发现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更加得心应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变得更加容易。这是因为“与一些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网络资源更具全面性、选择性和交互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建构网络教室环境下探究式教学模型,包括五个环节:
1.明确探究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等因素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特别是探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更应慎重。对某一章的教学内容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进行探究,一般说来,教学的重点内容、核心内容要进行探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常规性内容,适合进行传授式教学。探究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准备和知识基础是否为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
2.创设问题境脉。问题境脉不是单一的情境,而是一系列前后关联的情境所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着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包含着教师为达成探究教学目标而提供的阅读材料,还隐含着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搜集的相关信息。问题情境脉络的创设,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同时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引导提出问题的过程。问题境脉的理解难度要适中;问题境脉要有条理、逻辑性强,描述要简洁清晰,内容及呈现方式要新颖。
3.提出探究问题。浸润于境脉知识,学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因此设计了提交程序,让学生的思维灵动得到即时记录,并在网上呈现。学生提交的多样化问题,会产生相互启迪的作用。
4.小组合作探究。这是整个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对能否实现探究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8人1组,进行集体讨论。首先各小组选择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其次要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再次要明确个体承担的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最后要进行合理的整合,建构形成自己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由于不同的人会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小组成员之间可能会有不一致的观点,要注意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个人交流,发现彼此的差异,进行协商。经过协商还没有达成共识的,可以把争论观点单独列出,尊重个人的发言权。为便于交流,在网页上为每个小组设立讨论区域,以保证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
5.展示探研成果。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后,将成果进行提交。对于已经提交的成果,在课堂上留出5至10分钟的时间,供大家阅读浏览,同时进行评价。对于需要课下提交的成果,可以安排同学们在课下上网浏览并评价,下节课时要拿出5分钟的时间对上次课的探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检查。这样,通过网络技术,将探究教学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也要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和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评价要公正得体,以鼓励引导为主,善于引发学生的反思。
(二)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的作用虽然从前台隐退到幕后,但是教师的影响深远,具有更高的参与度(见图1)。不仅目标的制定和境脉的创设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在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阶段,教师也要适时进行引导,在成果展示的环节,教师也要参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对教材的把握、对网页的设计、对网络平台的控制、网络环境的预设等。可以说,教师对整个探究教学活动的参与是中心参与,学生作为主体对探究活动的参与是从边缘到中心的渗透式参与。正是这两种不同程度的参与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推进了整个探究教学活动的运行。
图1 网络教室环境下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模式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网上活动记录分析的方式,对试点情况进行检测。在接受问卷调查的语文学科2个班96人中,81%的同学认为效果 “很好,应该继续推广”;有75%的学生认为网络探究模式拓宽了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渠道,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频率;有84%的学生认为网络探究教学模式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通过参与度分析,发现68%的学生在使用网络教室进行探究活动中,平均每次活动提出问题3个以上,参与讨论发言5次以上,按时完成作业提交,参与度较高。可见,使用网络教室开展一般学科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其交互性、共享性、生动性、自主性、累积性等特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参与度,实现多向互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尽管存在网络平台操控比较复杂等局限性,但研究认为,使用网络教室实施一般学科的探究教学,具有巨大的潜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优质教学效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网络资源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会越来越顺畅,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也会越来越成熟。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徐素芳.高校数字化多功能录播室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22.
[3]王玉珍,常玲.谈网络教学的功能及优势[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8(3):104-106.
[4]赵家春,李中国.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教师职前实践的组织建设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18):76.
[5]郭善渡.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2001.8.27. http://www.edu.cn/20010827/209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