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2016-12-12 03:28:30阎桂芳
甘肃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状态护理人员病人

阎桂芳

(兰州兰石医院护理部,甘肃 兰州730000)

手术病人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阎桂芳

(兰州兰石医院护理部,甘肃 兰州730000)

探讨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效果。选取兰州兰石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手术病人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手术病人普遍心理状态不佳,临床中应实施心理护理,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

手术病人;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术治疗是重要的外科治疗方式,然而在术前,患者一般对手术缺乏基本的认识,所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害怕等心理,并影响到治疗依从性[1]。因此,对手术病人实施相关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以改善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为目的展开探讨,分析了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对手术病人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入选手术患者110例,入选时间范围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55.23±7.36)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22例,大专及以上18例;手术疾病:乳腺癌12例,直肠癌15例,阑尾炎14例,胃癌10例,甲状腺肿瘤4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54.67± 7.31)岁;文化度:小学12例,中学24例,大专及以上19例;手术疾病:乳腺癌10例,直肠癌12例,阑尾炎17例,胃癌11例,甲状腺肿瘤5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各项生理指标与生命体征,指导饮食,药物护理,抗感染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第一,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做好入院宣教,帮助患者熟悉周围环境,尤其是病房环境;同时引导和鼓励患者与病友和谐相处,尽快消除陌生感,相互之间建立信任并互相帮助,从而有效缓解面对手术的紧张感[2]。第二,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收集患者的资料,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态度、手术动机等。同时,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从而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且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开导。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不能流露出不耐烦、不愿意等态度[3]。此外,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疑虑和不信任感,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使患者对手术治疗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消除疑虑。第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麻醉术后的生理反应,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术中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注意患者的情志变化,并予以安慰。另外,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器械碰击声,从而减少不良刺激。第四,术后,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结果,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担忧;同时,叮嘱患者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予以开导和安慰[4]。但是对于手术效果不佳且身体非常虚弱的患者,护理人员不应立即告知其手术实情,而应在患者体力恢复之后斟酌措辞,将实际情况告诉患者。对于术后机体缺失的患者,比如子宫全切除的患者、乳房切除患者等,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其关心、照

顾、鼓励以及支持,帮助患者从打击当中振作起来。此外,家庭支持对患者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和照顾患者,引导患者往积极的一面思考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5]。最后,护理人员也应在护理工作当中真诚对待患者,给予其细致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估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5 45.33±3.67 28.74±2.55 50.13±2.76 32.15±3.58对照组 55 46.21±4.12 40.13±3.09 51.04±3.11 47.62±4.16 t值 1.1828 21.0843 1.6230 20.9040 P>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n(%)]

3 讨论

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发生较大的波动。手术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害怕手术引发的疼痛以及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存疑;第二,对自己将要实施的麻醉术不了解,担心麻醉之后还会有疼痛产生;第三,担心机体缺失;第四,担心治疗费用过高,家庭无力承担,等等[6]。如果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悲观,那么其手术治疗的配合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次研究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做了探讨,并将其应用结果与常规护理做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更低,而护理满意度则明显更高。这就提示,心理护理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心理护理的实施具有系统化的特点。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患者手术结束,护理人员均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与情感支持,从而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明显的、积极的改变:对病房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再排斥,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对手术治疗充满信心。

综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1]肖虹.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3(12)∶107-108.

[2]李爱萍,焦改梅.Miles手术病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2(S1)∶288-289.

[3]李贺.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5,13(14)∶151-152.

[4]陈凤慧.不同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干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3,22(8)∶21-22.

[5]任海燕.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8(12)∶221-222.

[6]陈淑娥,陈肖玮.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J].北方药学,2014,13(8)∶191-192.

R248

猜你喜欢
状态护理人员病人
谁是病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状态联想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病人膏育
故事大王(2016年4期)2016-05-14 18:00:08
热图
家庭百事通(2016年3期)2016-03-14 08:07:17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2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