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思考
刘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课程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转变、课程内容设置、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本课程的信息化进行探讨。
信息化;课程;计算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趋势,因此,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应适应这一大趋势,在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库、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1.1课程内容编制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一年级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全校所有学生选用的教材是相同的,课程内容设置上主要包含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基础知识和Windows基本操作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电子邮件、浏览器等软件的具体应用,主要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为标准。
从课程内容选取和设置来看,本课程受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影响较大,实践课程基本上是围绕等级考试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本课程作为各门专业课程前导课程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而对于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某些课程内容十分难理解,而且对他们无论是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还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来说,都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同时,本课程内容的编制更新相对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来说显得滞后,而且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课时所限,课程实训课程的内容略显不够全面,很可能导致学生今后无法满足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
1.2教学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突出,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学习。信息化教学要做到教材立体化(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1]。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建立了课程网站,网站中已经包含了课程自主测试系统、师生交互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主要教学资源有教学视频、课程考试题库、课程电子教材、课程电子教案等等。但是,由于学生专业课程安排的差异和学院公共硬件资源的不足,导致学生在课后几乎很少再去参与与课程有关的活动,目前网站注册人数和使用率均很低。
1.3课程教学方式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理论内容部分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依赖于PPT课件,辅之以实物或图片展示及教学视频。实训环节,一般是由教师先进行演示和操作,在此过程中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起辅导作用。
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有些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实训中,由于实验实训指导书上已经列出了详细的问题解决步骤,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就拘泥于按照已有的步骤进行操作,结果是千篇一律的。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去涉及去思考一些其他的应用项目。
2.1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信息化”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同时对教师的角色也带来深刻的影响[1]。
《国家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教师ET能力结构模式图
从上图中能够看出,高校教师首先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就是“意识与责任”,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主动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求,尤其是要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其次,教师更应当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注重信息化条件下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不应该回避教育信息化和课程信息化的现实,而且应当主动去学习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应当主动围绕课程特点和学生特征,去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合适信息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2课程内容设置应作出相应调整
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程仍应体现其基础性的特点。需要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以及让学生长期受益的内容讲授,为学生后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作为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补充新的计算机知识。例如,在介绍计算机发展简史时,可以介绍一下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较新成果及发展趋势,借此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教育。
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体现专业导向。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今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是不一样的,本课程的内容编制应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适当增加或者减少一些内容,尽量满足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和应用的需求。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将会系统学习的内容,或者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并且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在讲解时只要学生了解即可,不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深究。
第三,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社会人,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和通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包括网络道德素养。本课程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拥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正确地去认识和对待当前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虚拟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增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等。
2.3提高基于教学网站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效率
首先,教师应当主动向学生推介教学网站,引导学生主动使用教学网站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其次,应当不断地对教学网站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并对各种功能系统进行完善。针对不同的内容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策略。第三,针对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较多、课时安排尤其是实训课时的安排较为紧张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规律,可以考虑在课外时间将校内的计算机实训室免费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安排教师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第四,应考虑充分利用微信这个新媒体,将课程内容碎片化,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展示在微信平台上,方便学生随时能够查阅相关知识点内容。
2.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基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概念图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关于Ex⁃ cel电子表格软件使用环节的实训时,就可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请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对任务要求进行思考和探索,在课堂上主要用来对学生在自己摸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惑,或者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教育信息化和课程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和趋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是本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各学科专业教师共同努力,设置合理、与时俱进并体现专业导向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李洪波.职业教育信息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方明建.基于问题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刘红)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about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LIU An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Information-based course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c course and problems,and discusses the informatization of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from the teaching ideas,the content of courses,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
informatization;course;computer foundation
G642.0
B
1671-0142(2016)02-0035-03
刘安(1984-),男,江苏泗洪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