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村支书陈永东

2016-12-12 12:29徐颢
中国社会保障 2016年5期
关键词:村支书新村养老保险

■文·图/本刊记者 徐颢

全能村支书陈永东

■文·图/本刊记者 徐颢

编者按:

陈永东,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村和顺新村村支书,2011年之前,他和村民们都生活在“山大沟深”的国家级贫困山区,靠天吃饭。为了让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他在带头脱贫共同致富的路上铆足了劲;为了让村民们“老有所养”,他在兼职社保协理员的岗位上一刻也不敢懈怠。在 “精准扶贫”的有序推进中,这名村干部演绎的样本,颇具时代意义。

曾经,陈永东的老家小岔乡卷槽村是典型的“山大沟深”,一亩地产200斤的麦子勉强够乡亲们糊口,大伙儿忙活一年到头手里剩不下多少积蓄,人均年收入仅3800元。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将国家级贫困山区固原市下辖的彭阳县,包括小岔乡、王洼镇和草庙乡在内3个乡镇750户农户分批从山区搬迁至平原地带——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组建和顺新村,小岔乡卷槽村村支书陈永东升任新村村主任兼村支书。想当初升任新村村支书时,原王洼镇、草庙乡的村民对来自小岔乡的陈永东充满质疑:“你凡事肯定会向着小岔乡啊。”陈永东回答:“当村干部,偏心就是不称职,我会把和顺新村3000多名村民当一家人看待。”2013年,3年一度的村主任民主选举开始,有人担心陈永东“万一选不上怎么办”。陈永东倒是很坦然——“老百姓看谁能给他们办事就选谁”,结果,他以高票留任。

全村最早的万元户

陈永东一家10口人,除了爷爷奶奶和父母,还有兄弟6人,他是老大。当时家里也分了100多亩地,可是广种薄收,“种下的连肚子都吃不饱”,不过,家里还是坚持让陈永东把初中念完,后来他又顺利考上高中。为了挑起家庭负担,17岁的陈永东最终选择放弃高中,只身来到同县王洼镇上的矿厂打工。

谈起矿厂的经历,陈永东流露出

一种兴奋和满足, 矿厂成为陈永东发家致富的起点,其间的辛苦和付出早已不值一提——“我每月54斤的粮食补助,吃不完就兑换成粮票,攒起来带回家, 试用期每月能挣到67.2元。矿上每个工种我都干过,维护工、采煤工、服务工……”因为害怕误班挣不上钱,陈永东有时在晚上11点半下班后,骑自行车往60里之外的老家赶,一只手里捏着手电,单手握把,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到家已是凌晨3点多。这样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2年, 2000年离开矿厂的时候,陈永东兜里揣上了11万元钱,成为全村最早的万元户。

回到村上能干点什么呢?考虑到当地只种麦子,而日常的蔬菜供应甚是不便,陈永东决定开个蔬菜门市部。他买了辆三轮车,骑行200多里的山路去固原市的蔬菜市场进货,回来后一个个庄头去卖。他还从彭阳县贩来牛羊鸡拉去固原卖,甚至跑到与彭阳一河之隔的甘肃去贩过胡麻,还卖过五谷杂粮和煤,“见啥拉啥,啥能卖钱就拉啥”,一本经济账算得恁清楚,陈永东也因此继续保持着“万元户”的水准。

收运垃圾的村支书

2000年8月,乡政府找到陈永东,想让他“给老百姓办办事”,陈永东答应了,被派到村委会当上了一名会计。2001年,仅仅过了1年时间,33岁的陈永东当上了小岔乡卷槽村村主任兼村支书。

当时的卷槽村,方圆12平方公里,112户人家504口人。村支书是一个“外面跑断腿,家里操碎心的活儿”,陈永东每天都要亲自“下队”(去农户家里),工作包加根拐杖是他的标配——“家家户户都养狗,拐杖就是用来驱赶狗的。”山里地广人稀,一户人家占地就百来亩,陈永东每天一早出发,常常太阳落山后才回家, “进户跟村民聊种植、聊养殖,有时两口子淘个气、吵个架,也把我叫去调解。”

在同村人安维仁眼里,“这个村支书,有钱、大方,乐于助人”,他至今对自己与陈永东的第一次打交道印象深刻:“那是2001年,当时我是村小学的校长兼班主任,班上一个5年级娃娃突然癫痫病发作,情况看着甚凶险,学校没车,隔壁就是村委会,我找到新来的陈支书,幸亏有他出钱出力,娃娃才没有大碍。”陈永东蹬上自己的三轮车拉着娃娃和安维仁就往医院奔。到医院后,安维仁身上没带钱,陈永东毫不犹豫地从兜里掏出200多元缴了医药费,“娃娃的家长不在现场,无论如何也得先把娃娃的病看上。”因为这件事,他被乡人民政府评为“助人为乐模范”。如今,村民谈到自己的支书,都是一个口吻:“非常负责任,有啥事他都能给办了。”比如——收运垃圾。

2011年,良田镇给新搬迁过来的和顺新村配备了两辆垃圾车,用来收集本村垃圾,拉去2公里之外的园林村垃圾站统一处理。作为集体财产,垃圾车被交到了陈永东手上。陈永东犯难了:没有经费,没人愿意干。“不干吧,上面说咱村环境卫生差,说的就是我村支书,我宁可自己累一点,也得把这活给干了”,于是,陈永东成了拉运全村垃圾的人,从加油、维修车辆,到收集铲运垃圾,全部承担下来。2014年,镇政府批准给予两辆车每月800元钱的补助。可这点钱不够车烧油的,还是没人愿意接手。镇政府又想一招:每户每年出24元钱,政府再给予适当补助,雇佣一名专职司机。依然没有奏效。至今,每隔一天,村民就会看到陈支书开上垃圾车往外运送垃圾的场景。

敢抱牛头的种田能手

当村支书多年,陈永东奉行一条原则: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一定要干好。

2002年,西部大开发,卷槽村被要求退耕还林:倾斜度20度以上的坡地不准再种粮食改种树,国家每亩补贴160元钱。村民反应很激烈:“肚子要拿面粉灌,种树不能当饭吃”,根本不认可也不配合。庙嘴队的安维虎、安明义、王志成几户人家纷纷找到陈永东,希望他面对政策时“挺住,为大家留住土地”!

陈永东心里明白,按照以往种小麦的方式根本无法改变全村人贫困的生活。他希望能借这个政策的契机,彻底扭转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他选择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拣村里有文化、听话的人,给他们分析利弊,先让他们退地。”

一些村民还是执意要种小麦,村民安维虎扯着嗓子当面骂陈永东“纯属胡干”,陈永东也是一股子拧劲上来,把心一横:“你不敢也得干,不干多也得干少”,上去就把安维虎地里拉犁的牛头死死抱住,同时大声承诺:“种哈(坏)了我给你赔!”

从2002年到2005年,按照国家要求,卷槽村不到1.1万亩田地,共退出6000多亩。剩下的,由乡政府出资,将坡地推成梯田,不再种植小麦,改种产量高的玉米和土豆,以往最多年产

200斤小麦的一亩地改种后能产1000斤玉米。“一斤玉米挣个8毛,一亩地能挣到800块,百姓手上就有了收入!”陈永东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充满期待。

2005年,陈永东第一个响应政策,将自己的10亩梯田种上玉米。不过由于卷槽村属山区地表干旱,村民们并不看好陈永东这10亩试验田。“那个时候政府提倡打井窖集水,每逢秋季雨水多,我就用地膜将自己的10亩地盖上,这叫‘保水’,到第二年春季,再把井水拉到地里,将地膜砸眼,放入玉米种子,需要灌水就舀瓢水进去。”绞尽脑汁之下,陈永东的玉米地在村民眼皮子底下有了收成,村民们慢慢放宽了心,陆续跟进效仿。这让他倍感欣慰。

“能垫钱”的社保协理员

2010年9月,卷槽村开始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身为支书的陈永东又多了一个身份——社保协理员。这对陈永东来说是一项新鲜活,“当我第一次去乡里开会知道这个政策,也是一知半解,只晓得每人最低一年缴100块钱,政府补贴多少不知道,将来退休了能领到多少钱也不知道。”而就在这样的“懵懂”之下,他的任务是——2个月时间至少动员100人参保缴费。

山区信息闭塞,加上当时推土机推平了村里的主干道,推下来的土直接堆到了村民家门口,车是根本不灵的,村民去街面买化肥用的都是毛驴。又没有喇叭,只能靠腿,陈永东咬牙下了决心:“要缴全部缴,不缴就全部都不缴!”虽然他也心里没底,但他觉得“如果只有一部分人缴费参保,没有缴费的人就会鼓捣,影响已经缴费的人”。其实陈永东也知道,村民们一致的顾虑是“万一活不到60岁,钱不是白缴了”。因为不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村民们面对陈支书一味的口头宣传始终下不了决心。

陈永东一面率先替媳妇和17岁的儿子缴纳了养老保险费,一面苦口婆心地给村民宽心:“你没钱我给你垫上,等你退耕还林的钱到了再还给我。”当村里出现第一个人可以领取养老金,陈永东比当事人还上心,反复向区社保局查询养老金到账时间,“社保大厅告诉我10号左右到账,我就留有余地地告诉他20号,他到时候一看,妥妥的。”一旦村里有人去世,陈永东也是第一时间拿着派出所开出的死亡证明、村上证明以及家属委托书跑去镇上替当事人家属申请丧葬补助。

两个月之后,陈永东圆满完成扩面任务——全村适龄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近300人,除了外出打工的,其余全部缴费。有些村民自己不方便跑路,索性将养老金领取存折就放在陈永东那里,需要的时候再让陈永东帮他们取,“就怕自己的儿子媳妇替自己领了钱不给。”这次来到区上开会,他就揣着村里陈忠梅、安有均、陈文斌和刘选翠的养老金存折——4个存折用一个塑料袋装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放在上衣的贴身兜里。

2012年,和顺新村整体落户银川市良田镇,陈永东的管辖范围变成“750户,3261人”,管的人多了,陈永东的社保协理工作却处理得更加顺当,“每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我在村委会喊一嗓子,村民们就会自发前往就近的农村信用社参保缴费。”更让民心大振的是,按照银川市统一标准,新村村民的基础养老金由之前的每月55元提高至现在每月190元,最高的养老金每月能领到超过300元。尝到了政策的甜头,截至2015年12月底,新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1461人,参保率为100%。近百名村民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直接将缴费档次提高到了最高档每年2000元。身为社保协理员的陈永东如今对养老保险政策充满了理解和感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是百姓的命啊,将来老了干不上活了也不至于没吃没喝,让百姓彻底摆脱了贫困。”

以前的卷槽村,山路迢迢,出门打工极不方便,只能在家靠天吃饭;如今的和顺新村,政府按户分房,又为村民搭建好了温棚。村民住上统一的新家,在温棚里种上西红柿、角瓜,打工也变得异常方便,每天都有车停在村委会广场,拉上五六百村民去附近的葡萄基地、林场或者蔬菜基地打工。陈永东保守估计,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过万。过好了自己的小日子,又带领全村人过上了万元户的生活,陈永东给自己一句评价——“这么做村支书才算到位”。■

Dialogue对话

记者:带领新村村民共同致富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陈永东:搞休闲农业。发扬咱们之前彭阳县吃五谷杂粮的生活习惯,利用新村现有温棚,实现多样化种植,同时通过旅游采摘、农家院等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记者:当村支书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永东:作为村支书,要手勤嘴勤腿勤,宁可自己累一点也要把百姓的事情给办了,当然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记者:支撑你为村民服务这么多年的动力是什么?

陈永东:百姓认可我,信任我,是我的动力。

记者:劳心劳力这么多年,会不会有懈怠的时候?

陈永东:外面我跑,家里还得我安排,发愁的事太多,现在年纪大了也会想停下来休息休息,做点自己的事情,思想有点滑坡啊(不好意思地笑了)。

猜你喜欢
村支书新村养老保险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村支书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仁心村支书德吉央宗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