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瑞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65例疗效分析
柳 瑞
目的 研究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在我院治疗的心律失常病人130例,其中男88例,女52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平均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ACE类降压药),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口服,3次/日。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有所下降,但是联合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R间期和Q-T间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改善不明显。治疗前两组疾病严重程度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重度病人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以及随访中联合组发生心肌梗死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发生率为7.7%;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呼吸心跳骤停2例,发生率为16.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干咳1例,头晕黑蒙2例,联合治疗组1例血清ALT可逆性增高,胃部灼烧2例,腹胀、恶心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两组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等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临床不良反应少,病人满意度高等特点,同时可以减少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参松养心胶囊;心肌梗死;中医症状评分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特别是环境的恶化等因素导致慢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2012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病人总人数已经接近3亿,每年由心脏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人占总死亡率的40%[1]。心脏的正常节律是由窦房结产生,由其产生的心跳速率每分钟(80~100)次。心律失常是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或者风湿性心肌病),同样也可以单独发病,健康人群中也可以发生。过度疲劳、咖啡和酒精等食物、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紊乱、低温、中枢神经系统疾等均可以引起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心律失常。轻度心律失常对人体并无影响,但是长时间的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或恶性心律失常,引起严重的心脏病变甚至猝死[2]。笔者总结近年来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以期和同道进行分享,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心律失常病人130例,其中男88例,女52例,男女比例1.7∶1,年龄40岁~72岁,平均63.1岁。所有病人符合第7版《内科学》中关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其中类型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病程5月至6年,平均2.7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16例。
1.2 入选标准 ①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而且心脏射血分数大于45%者;②年龄18岁~80岁;③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多形和多源早搏等伴有临床明显症状者;④未接受过射频消融、血管支架介入性治疗者;⑤存在早搏者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次数大于1 000次;⑥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1周以上者。
1.3 排除标准 ①哺乳以及妊娠期妇女;②既往存在重度心肺功能不全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病人;③由药物、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疾病、严重贫血等引起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原发疾病治愈者;④未戒断的酗酒、药物滥用,或出现戒断综合征的嗜酒病人;⑤具有精神、言语疾病影响结果判断以及随访者;⑥患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⑦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⑧具有过敏性、喘息性气管炎以及对实验用药过敏者;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Ⅲ级以上,而且心脏射血分数小于45%者;⑩因检查结果、用药依从性差、临床出现误诊者。
1.4 分组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平均分成联合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基础性疾病、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5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给予控制饮食、运动、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等一般性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降压药)。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口服,3次/日。治疗前后均进行血生化、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研究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各种指标变化情况。
1.6 观察内容 ①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中医症状积分改善70%以上,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早搏减少90%以上;有效:心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改善30%以上,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早搏减少50%以上;无效:心悸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小于30%,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早搏减少小于50%;②两组心电图治疗情况。③两组中医症状病情程度比较,根据中医症状积分将病情分为轻、中、重度。④治疗和随访期间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⑤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 治疗后联合组显效31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有所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P-R间期和Q-T间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改善不明显。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心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s)
2.3 两组中医疾病严重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疾病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重度病人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严重程度变化比较 例
2.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在治疗过程以及随访中联合组发生心肌梗死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发生率为7.7%。对照组病人发生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呼吸心跳骤停2例,发生率为16.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干咳1例,头晕黑蒙2例。联合组1例血清ALT可逆性增高,胃部灼烧2例,腹胀、恶心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两组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等检查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可以继发于多种疾病,也可以单独成为病因,如果心律失常长期出现甚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更会导致心跳骤停、猝死等严重不良反应[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研究,随着电生理学以及检查设备、实验设备的更新,人们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了较深入的研究[4]。目前认为其主要病理机制有: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脂质过氧化及氧自由基增加、能量代谢减低及细胞损伤等,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对心肌代谢、功能与结构的损伤及电生理的改变影响较大,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常见临床疾病[5]。
临床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非药物治疗,例如射频消融、置入起搏器、除颤以及手术治疗,虽然临床效果值得肯定,但是以上大多数治疗均属于有创治疗,存在麻醉、创伤、术后并发症等风险[6]。药物治疗具有种类多、服用方便、临床疗效肯定等作用,仍然是心律失常病人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7]。目前临床对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分类是根据药物不同电生理作用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β受体阻断剂、钠通道阻断剂等[8]。主要治疗原则是重在病因治疗和抗心肌重构、少依赖药物、终止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在安全的基础上选用有效药物、首选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及重在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治疗[9]。
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无心律失常的病名,根据其症状归属于中医怔忡、惊悸、心悸等病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根据内伤、外感两大病因将其命名为“惊悸”[10]。《诸病源候论》中关于怔忡、惊悸的病因总结为虚劳惊悸、心病候、产后心虚候、金疮惊悸候等[11]。对心悸的治疗,历代医家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根据自身的经验留下了众多著名方剂,例如半夏麻黄汤、桂枝甘草汤、真武汤、镇心散、远志汤、茯苓汤等[12]。参松养心胶囊主要成分有龙骨、麦冬、赤芍、五味子、黄连、桑寄生、山茱萸、土鳖虫、酸枣仁(炒)、丹参、甘松、人参等[13]。王彦方等[14]研究显示其可以明显改善病人心电图ST段,改善肌缺血,治疗心律失常。王音等[15]研究显示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病人,能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本研究中联合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均有所下降,但是联合组心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P-R间期和Q-T间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病人心率,通过降低心率进一步减少氧耗,改善氧供,减少早搏发生。治疗前两组疾病严重程度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重度病人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以及随访中联合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长期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后可以明显减低围治疗期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可能与改善心率、减少神经兴奋性、改善心肌的离子通道敏感性有一定关系,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来提供详细的证据。治疗前后两组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等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依从性。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临床不良反应少,病人满意度高等特点,同时可以减少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其具体临床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1] 于晓钧.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 3819-3821.
[2] 李永哲.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9):142-143.
[3] 侯彩娜,张翠平,张敬.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8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06-107.
[4] Goldberger JJ,Cain ME,Hohnloser SH,et al.AHA/ACC/HRS Scientific Statement on Noninvasive Risk Stra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at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J].Circulation,2008,118:1497-1518.
[5] 马艳梅.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2):62-63.
[6] 刘英,杨勇,荆丽敏,等.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3):290-292.
[7] 曾祥碧,李军,曾玲.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118 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5):81-82.
[8] 郑毅聪,洪振森.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89.
[9] 浦介麟.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肌细胞内钙通道的影响[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19(9):4-6.
[10] 白艳荣,王瑞英.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170-1171.
[11] 田彦彩.稳心颗粒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2):229-230.
[12] 徐珂,席领红,侯江红.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 3232-3234.
[13] 石亮,杨新春,刘秀兰,等.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液对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部分离子通道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 (30):2142-2146.
[14] 王彦方,杨睿,郑晓晖,等.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心动过缓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成药,2010,32(6):905-906.
[15] 王音.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73-3774.
(本文编辑王雅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101),E-mail:fefeffdd@163.com
引用信息:柳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65例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577-2580.
R541.7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1.038
1672-1349(2016)21-2577-04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