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创新式教学

2016-12-12 14:40吴佳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三步走二次开发教学创新

吴佳敏

[摘要]作者从自己的在校实习经历出发,对历史教学的目的、历史课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现状作了概要总结,提出了历史教学的创新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教学‘三步走模式”。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二次开发 三步走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93

一、历史教学的目的、特点

在中学开设历史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中学的历史教育并不需要用观念来武装学生,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思维。从物质层面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是既定不变的;从认知角度讲,历史指的是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和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可以变化的。

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认同感,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质,明白做人的道理,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二、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从本质上讲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很多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会因为内在概念的不明确导致学习困难,失去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热情。其主要原因有学生对基础性概念、核心概念没有掌握;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浅层,未能对历史概念进一步深化;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缺乏最基本的主动性。

三、历史教学创新思维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习经历,总结了部分文献资料,将历史教学的创新归结为两点。第一点是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的创新,第二点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书本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创新是浅层的创新,是形式主义的,学生从中只能获得对浅层知识点的认识。将创新后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中,才能让学生在思维上产生精神的飞跃进步。但是,我们如果只单纯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而忽略了对内容进行创新,学生从课堂中只会获得平庸的思想,或者说是教条主义的知识点,即便我们的教学方法再新颖,学生得到的无非就是一些历史小故事,有悖于我们目前的教学大纲要求。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即对教材的创新性分析与理解,就成了历史教学创新的根本。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要做的主要是探求简单的历史表象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发展规律。比如,中国封建王朝的改革问题,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面上的理解,而不对该部分内容作创新性的分析理解的话,我们所能做出的分析恐怕只能是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但如果我们总结历史上的几次改革,我们就能发现每一次改革所处的社会背景、改革的目的都有惊人的相似性。当然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绝不是让教师对理论进行生搬硬套,强行地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起来。

四、历史教学“三步走”模式

1.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教师除了要对书本知识进行介绍外,还应当做到对重难点进行深层分析。不但要对简单的历史概念进行本质分析,深入浅出地点出其内涵;更要抓住不同概念的对比性,既指出其共同的特征,又要道明两者间的区别。现在的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做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整个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2.建立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学思想

知识体系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同的历史概念的并集和交集。此处强调的模块化教学思想并不意味着要去割断历史事件的整体联系,而是多角度去构建知识体系。不同的历史知识体系我们可以按时间去划分,也可以按人物去划分,而本文所要介绍的则是新的划分标准。如我们可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三条总线,由此出发去建立历史学知识体系。纵观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重大社会变革都涉及这三者的变化,这为此类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可实现性做出了理论依据。

3.善于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没有现实,也就不会有历史,历史对现实有实践指导意义。笔者在本科实习期间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历史,但是却不喜欢上历史课,其实这就是因为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人为地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切断,历史本身也由此失去了现实意义,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五、总结

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的内涵,不但要创新,同时也要去创造。创新性的教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不是创新型的教师。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创新意识,即便我们有再好的历史教科书,历史课也将会被我们上得一塌糊涂。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三步走二次开发教学创新
例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二次开发
浅谈CAD软件二次开发的方法及工具
例谈课本习题的“二次开发”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