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河
[摘要]中小学生每次作文前老师都要进行全面的指导:提供写作例文,明确训练目标,介绍写作知识,引导审题立意,教会谋篇布局,提供写作素材等。这种作文也暴露出很多弊端,语文教师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给学生的写作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教学 写作兴趣 自由飞翔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19
众所周知,中小学作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拟定了的,对题目、体裁、主题、字数都事先做了规定。每次作文前老师还要进行全面的指导:提供写作例文,明确训练目标,介绍写作知识,引导审题立意,教会谋篇布局,提供写作素材等。作文评改时则完全把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当做评判优劣的依据。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时就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作文自有它的长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以发现文章的优劣,可以确定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给竞争者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同时这种作文也暴露出很多弊端:不利于表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形成平易朴素的文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给学生的写作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一、给学生自由有助于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方面的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中小学生作文不应该像中国古代那样代圣贤立言,述而不作,也不应该像中世纪的欧洲那样申明基督教义、引申道德教训。写作应当与生活紧密结合,写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作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也是大相径庭的。那么不同事物经过不同的大脑反映出来,自然应该是千变万化的,每个人对事物的感情、态度也是不同的。如果作文前的规定和提示太多,那么教师的认识就会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样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不良现象。相反,如果教师不规定太多,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判断、去推理,这样就会有助于学生大胆地表露自己,写出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真情实感,我们所看到的作文才会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二、给学生自由有助于形成平易朴素的文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方面的标准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笔者认为这其实是要求作文必须形成平易朴素的文风,真实、准确、简洁、朴素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叶圣陶先生说:“说话作文必须老实,必须说得清楚,写得明白。”“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这些论述正是要求作文要形成平易相互的文风。历史上,作文一直与社会生活脱节,写文章往往不是为了实际运用,而是或粉饰太平,或吟花弄月,形成了华而不实的文风,使之成为少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专属品。如今,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文章的实用性,树立平易朴素的文风。如果作文前就对体裁、结构、主题、题材、表达方式等方面有了严格的限制,学生就有可能或者搜寻别人用过的所谓精彩语句,或者搜肠刮肚,无病呻吟,或者将以前看过或写过的题材改头换面,贩卖出来,而显得过于陈旧甚至陈腐不堪,却偏偏忽视了平易朴素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反之,如果减少限制,则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少一些模仿抄袭,多一些平易朴素。
三、给学生自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强,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就活跃。如果作文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自己确定体裁、结构及表达方式,整个写作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创作的过程,学生就有了一个探求的过程。他们所表达的又是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那么在写作完成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大大地激发起写作的兴趣,写作就会由“要我作文”变为“我要作文”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固然有如上诸多好处,但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给初学作文者一些适当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只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指导之风过盛的现状拟定此文,不当之处还请同行斧正。
[ 参 考 文 献 ]
[1]陶西平.把握教学改革的平衡点[J].中小学管理,2014(9).
[2]闫新萍.自主、合作、探究,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S1).
[3]周金平.从老师家访到学生家访[J].中国德育,2015(19).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