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生工作”应用平台研究

2016-12-10 00:56安航张鹏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互联网

安航 张鹏

摘 要:“西电微院通”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为加快学生工作信息化进程、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构建大学生自我发展体系开展的一项移动应用平台建设及研究工作。文章对应用平台建设、运营模式研究和平台使用测试过程中所取得的实践成果进行介绍,旨在为高校学生工作从业者提供“互联网+学生工作”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应用平台;学生工作;西电微院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82-04

一、引言

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购物、阅读等日常生活场景正越来越频繁地被搬到手机中来。国内移动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的《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设备4G网络接入率达到32.3%,人均单日平均联网时间超过62分钟。[1]与此同时,手机成为了高校大学生个人生活的重要工具,百度2015年5月发布的《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报告》显示,51%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超过5个小时,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已经被社交、搜索、影音播放、购物等应用充分填满。[2]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工作环节在发挥其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移动互联网在时间、空间、内容等多维度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拓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阵地、更好地行使学生工作各项职能成为了从业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二、“互联网+学生工作”平台建设

1.应用平台的建设背景

国务院在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重点支持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3]为落实纲要内容、加快学生工作信息化进程、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构建大学生自我发展体系,从2015年6月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和西安云笔网络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名为“西电微院通”(以下简称“学院通”)的新媒体移动应用平台。

2.应用平台的功能设计

学院通是基于学生工作的不同场景深入定制的一款平台型手机应用,其系统架构包括基于Web网页的后台管理系统和基于iOS、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功能设置方面,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基于加速信息传递、促进沟通交流、构建文化空间的目标,根据学生工作场景的具体细分,结合项目的开发预算,最终确定学院通包含以下功能模块:(见图1)

通知发布——根据通知内容将通知分为学校通知、学院通知、班级通知和个人通知。

圈子创建——用户自主创建个人圈子,设置喜欢的主题,审核其他用户加入圈子的申请。

话题讨论——圈子成员自主发表话题,对话题进行评论、点赞。

私信聊天——精确查找平台用户,随时与其他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院刊阅读——创办学院官方报纸《微风》的电子版,扩大阅读群体。

個人中心——平台用户修改个人头像、昵称、简介、密码等账号信息。

对比QQ、微信等目前高校学生工作者普遍使用的商业化应用软件,根据学生工作场景定制的平台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专业性: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属性决定了通讯类或社交类等人们习惯用于日常生活场景的软件无法准确满足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广泛使用商业化软件开展高校学生工作也会淡化学生工作的行政性和权威性。使用根据学生工作场景需求定制的平台型软件一方面能使从业者更专业、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能让用户产生行政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安全性:学生工作从业者经常需要面对群体性通知和组织性质的工作任务,日常使用QQ、微信等平台建立群组时,往往会遇到组织外人士的加入申请,管理者稍有不慎便容易使具有不法目的的网络传销人士混入群组,进而产生非法信息的传播甚至是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严重安全隐患。使用定制平台开展学生工作可以从专属存储器、数据库等物理层面解决上述问题。另外,不同于商业软件,定制软件后台系统的管理者拥有更多的权限,可以更可靠地保证用户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高效性:与QQ、微信以即时通信为主要功能,微博、知乎以话题讨论为主要功能不同,定制平台将多种功能模块化集成,实现了对用户移动互联网流量的门户化疏导,使学生工作从业者不再需要通过多个平台开展不同维度的学生工作,也使平台用户能够将个人生活和校园组织对应的互联网工具进行区分,从而降低其生活和学习中不同场景的混沌感,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3.应用平台的运营模式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平台搭建后,如何运营学院通成为了新的问题,运营模式也是任何一款手机APP都需要解决的问题。APP运营的工作需要围绕用户展开,“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是APP运营的核心目标。学院通功能的综合性设计为其运营工作打下了基础,学生工作从业者有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需求,院校师生有获取院校信息的需要,通知发布功能可以使平台实现“吸引用户”的目标,做到学院组织机构的全面覆盖;而主题内容推送、自主发布话题、随时联系他人等功能则使平台能够实现“留住用户”的目标。学院通采用后台统一管理、前端自主发布的方式运行。后台系统基于Web网页搭建,管理员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包括用户管理、通知发布、圈子审核、话题及评论删除、院刊发布等工作。通过前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查阅通知、创建圈子、发布话题、参与话题讨论、私信聊天和阅读院刊。这种“集中/分布式”的运营模式既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平台内容的合法性,也保障了用户使用的灵活性和平台内容的多样性。

三、“互联网+学生工作”内容研究

1.内容生产特征

学院通的定位是新媒体移动应用平台,那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哪里呢?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互联网分权和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结构特点,使每名用户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UGC),这使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传统媒体的媒介组织形态,是一个以专业内容生产者(PGC)为中心的辐射式结构,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有限性。需要指出的是,只是把自己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以传统媒体思维来运营,并不是真正的新媒体。另外,虽然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是用户生产内容,但这并不表示新媒体不需要专业生产内容。学院通平台将圈子分成两类,一类是基于用户生产内容模式的个人圈子,由前端用户自主创建,圈子的成员将获得所在圈子的话题发布、阅读和评论权限,个人圈子体现学院通的新媒体特征。另一类是基于专业生产内容模式的公共圈子,由后台管理员创建,平台的所有用户默认作为公共圈子的成员并获得话题的阅读和评论权限,公共圈子属于传统媒体形式,目标是为学院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专属线上空间。(见图2)

2.教育方式特点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线上课堂、在线考试等教学方式开始出现和普及,“短小、扁平、快速”正在成为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方式特点。[4]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者需要借鉴和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在社会元素愈发丰富、生活节奏愈发快速的时代,碎片化时间在个人可支配时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传统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里,相比时间长、篇幅大的理論报告、教学辅导,大学生更喜欢时间短、主题明的音频视频、图文笔记。这就要求学生工作从业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进行创新整合,在拓展图文影音等多维表达形式的基础上,做到篇幅短小精悍。其次,当前许多高校都存在多个校区分工运作的情况,教师同学生,尤其是同本科生的交流条件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和事务组织的扁平化管理,有助于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当前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高校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越来越复杂,从业者利用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提前开展入学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也可以迅速采取疑难解答、问题响应等措施,常规工作高效快速地完成也为研究和创新等重点工作环节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学院通公共圈子

学院通内专业生产内容的公共圈子由学院学生工作团队负责运营,圈子名称为“青春工作室”,旨在依托学院通开展新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栏目包括至美校园、青春寄语、出彩青年和原创空间四个板块,目标是构建“环境育人”、“导师育人”和“朋辈育人”的立体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至美校园——展示拍摄于校园的风景、建筑等美丽照片,愉悦学生的心境,增加学生对校园的喜爱。

青春寄语——发表来自学院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专业、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诲,开拓线上“第二课堂”环境。

出彩青年——展示在运动会、星火杯、数模竞赛、英语竞赛等校级比赛获奖的学生风采,促进“榜样效应”的传播,激发学生创先争优的积极态度。

原创空间——展示绘画、书法、诗词、歌曲、视频等学生原创作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四、“互联网+学生工作”实践成果

1.平台内测情况

学院通自2015年8月在iOS和Android应用商店上线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版本的升级和完善,学院2014、2015级有1000余名本科生注册试用。经过近一年的内部测试,学院通已完成用户注册1112人,通知发布87次,圈子创建146个,话题发布154个,评论发布204条,私信聊天48条。(数据统计时间:2016年5月25日)因为项目经费和工作人员有限,学院通平台在推送提醒功能和公共圈子功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改进和完善,版本1.0至1.3属于平台内测阶段,新的版本“西电微院通2.0”于2016年7月发布,面向学院全体本科生和教职工进行平台公测。

2.平台使用效果

通过学院通平台,学院正在努力实现学生工作体系对学生群体的融合,这一变化对学院学生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提高了学生群体对学生工作的响应度。利用学院通平台,学生工作团队以电子海报的形式对其组织的学生活动进行宣传,将生硬枯燥的文字通知变为形象美观的彩色宣传画,一方面增加了受众学生对学生工作主观程度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张贴纸质通知和海报的工作量,使学生活动的宣传更加环保。其次是增加了学生工作团队对学生群体兴趣爱好的了解程度。学院通类似“知乎”的话题讨论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在线上测试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自发建立了“我们爱音乐”、“电影天堂”、“NBA讨论组”、“一起学英语”、“电子设计”等数十个兴趣小组,一方面方便了学生寻找和结交拥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工作团队进行学生活动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最后是新增了师生在学生工作中的表达通道。一方面每名学生可以准确联系到学院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随时咨询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表达自己对学院学生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工作团队准确联系学生个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在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元素快速变化的时期,大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有很大差异性,学院希望利用学院通平台促进实现教育功能多样化、管理功能专业化、服务功能准确化的学院学生工作目标。

五、总结与思考

“互联网+学生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高校学生工作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创造学生工作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思维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每个行业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学生工作”的实现,在技术层面需要满足根据工作场景定制平台功能的要求,在运营层面需要平台具有用户生产内容和专业生产内容模式相结合的特征。需要强调的是,网络仅仅是一个工具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工作从业者可以通过展示、交流等方式促进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加速实现,但这一过程实质上不存在物与物,或者物与人的直接接触,属于虚拟层面的工作,而所有有意义的交流最终都要回到现实,即虚拟与实体的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工作从业者秉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理论学习和素材发现,利用在实体层面取得的工作成果为虚拟层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和素材。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DB/OL].http://tech.sina.com.cn/2016-01-08/doc-ifxnkkuy7746197.shtml.

[2]中新网.百度手机助手发布《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报告》 [DB/OL].http://www.chinanews.com/it/2015/05-15/7278808.shtml.

[3]新华社. 授权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04/c_1115815944.htm.

[4]刘宏达.网络牵引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131-135.

[5]王帆,舒杭,蔡英歌,钱文君.“互联网 +”时代众传知识的创生与实践——智慧教育新诉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6(4):42-48.

[6]曾腾,何山.高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推广研究——基于“北大教学网”应用推广工作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6(4):112-118.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互联网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