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分心:“声音”在驾驶中的危害

2016-12-08 15:55
汽车与安全 2016年10期
关键词:驾车人犹他声音

听觉分心:“声音”在驾驶中的危害

在驾驶过程中,出现间断或连续注意与驾驶无关的声音或听觉信号便是听觉分心。

智能语音 会干扰驾驶员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而其中罪魁祸首莫过于各种智能移动设备。在相关法律引导和诸多惨痛事故的前车之鉴,很多人开始使用智能语音助手作为辅助,那么开车过程中使用是否真的就安全了?

美国汽车协会(AAA)公共交通安全基金会对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Now和微软的Cortana三款语音助手进行了测试,并将Siri标记为“高度分散注意力”。

评测团队发现使用语音助手功能主要用来拨打电话或者切歌,按照分散注意力危险程度划分为:“温和”(mild)“适度”(moderate)“高风险”(high)和“极高风险”(very high),最高危险分数为5分,其中1分相当于听歌或者电子书;2分相当于进行通话;3分相当于发送语音短信;而4分以上则会极大的分散开车注意力,相当于将思想专注于更新社交媒体账号;而5分则是完全不关心路面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显示,Google Now得分最低为3.0分,Siri为3.4分,而Cortana则进入了“very high”级别,得分为3.8分。而在发送语音短信时候这些分散注意力还将会进一步升高,Google Now则会达到3.3分,Siri和Cortana则分别达到了3.7分和4.1分。

无论是语音控制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还是语音操作手机功能,依然会让车辆驾驶人“分心”,构成交通安全隐患。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与犹他大学联手发布两项研究结果,即以语音指令代替手动操作,实现所谓“免提”操作,会让驾车人最多分心27秒钟;如果车辆速度是每小时40公里,意味着行驶300米。

据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统计,分心所致事故,2013年致死超过3100人、致伤42.4万人。先前一项研究所获结果则显示,美国大约四分之一撞车事故的原因是驾车人使用手机。在美国,驾车人分心已经是车辆事故主要诱因之一。

所以,美国不少州近些年立法,要求驾车人使用“免提”技术手段。与这些地方立法呼应,美国市场上,近些年新款汽车大都新增用语音操作信息系统和娱乐系统的选项。 但是,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语音完成操作以后,驾车人的注意力不会立即回归道路状况。后果可能是,驾车人错过“停车”路牌、忽略过路行人、没有注意其他车辆行驶状况……

目前,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得到应用,不过流行未必就是实用的,汽车的智能化只会使分心驾驶更为严重。

链接:智能语音免不掉驾车人安全风险

美国犹他大学针对智能免提车载语音对于驾驶的危害做了一项实验,但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语音完成操作后,驾车人的注意力不会立即回归道路状况。其后果可能是驾车人错过“停车”路牌、忽略过路行人、忽视其他车辆行驶状况等等。

研究人员认为,为吸引年轻人购买,一些车载系统新增功能,包括接入互联网和登录社交媒体,但这只会让驾车人更加分心。

研究人员让257名21岁至70岁并在过去5年没有不良驾车记录的志愿者参加测试。他们被要求驾驶10款2015年的车型。这些汽车分别属于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品牌。结果显然,这些品牌的车辆都会使驾驶者不同程度地分心,其中某款美国品牌车辆的车载系统导致的分心程度最小,而一款日本品牌车辆导致的分心程度最大。

在另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让65名志愿者在驾车时使用谷歌、苹果或微软智能手机的语音操作系统拨打联系人电话、输入电话号码或编写文字短信。结果,这3种手机的语音操作系统都会或多或少地让使用者分心,在导致分心程度方面,谷歌最小,微软最大。

在发布这两份研究报告之际,美国汽车协会首席执行官马歇尔·多尼告诫公众:“科学证据令人信服,它们都指向一个结论,那就是‘免提’并不意味着‘免风险’。”

开车时慎听音乐

开车时听音乐、广播对于很多车主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但是音量过大,不仅会威胁到行车安全还会影响到视力。如果声音超过90分贝,犹如置身酒吧或地铁,眼睛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果到达115分贝,其噪音可使眼睛对光亮度的敏感性下降20%,看事物的清晰度变差。而在听音乐时,人的思想会从其他事务上转移,听一段时间音乐,我们就会开始想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事物,同时自己的过往记忆也会被唤起。这样听音乐、广播就会改变我们的意识模式,表现为吸引注意力,压制别的无关思想,同时调动记忆。

在情绪方面,音乐被认为具有情绪传递的作用,而传递情绪的方式包括节奏、响度、音高和音乐的织体等。音乐虽然是一种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情感,但是只要遵守通用范式,就可以成功传达和影响听者的情绪。

音乐的节奏,不但可以影响心跳和呼吸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内在的时间判断。驾驶员在驾车行驶时,车速的判断多基于视觉距离内在的时间知觉。所以当音乐兴奋度高、节奏快时驾驶员的内在时间快于试驾时间,就会感觉车速慢,容易带来高速行驶甚至超速行驶,并且司机很难发现这一点;相反低兴奋、慢节奏的音乐则更方便驾驶员调节车速。

链接:开车听音乐需注意

开车千万别戴着耳塞

英国老牌歌星乔治·迈克尔就犯过一次错,两只耳朵堵着耳塞听iPod。结果越听越困,半梦半醒地就开上行人安全道,出了车祸。医学人士认为,戴耳塞听音乐本身就对耳朵有损伤,开车戴耳塞后果更严重。不仅耳朵对外界声音不敏感,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耳部血管弹性失调,引发神经紊乱。

75分贝是极限

许多司机喜欢开车时把音量放大,跟着强劲节奏,身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摇摆。适当劲爆的音乐可以让驾驶者振奋精神,赶走疲劳,但“高调”过了头容易引发车祸。医学实验证明,开车时如果音量过大,就会加重听觉的负担,分散注意力,降低判断情况的准确性。平常人们说话的声音是四五十分贝,实验表明,当音量为75分贝(相当于在闹市区的感觉)时,司机判断的失误率为24%;当音量为95分贝时,判断的失误率超过40%。

驾车不听“催眠曲”

很多人喜欢听空灵缥缈的音乐,感觉很放松。但是这类音乐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冥想状态。试想,如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长时间听这样的音乐,难保不产生“催眠”作用,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并且行车时间已经超过1小时,车内还伴随这样的“催眠曲”,后果不堪设想。

猜你喜欢
驾车人犹他声音
渴望飞翔的犹他盗龙
拥抱白色
特征性损伤痕迹鉴定摩托车驾车人分析研究
猜姓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图解博士学位
雪山下的铁血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