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宇
【摘要】语文教学需要学生形成一定意义上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苛求的教学目标。但在一定的教学课堂,人们却总是那样的事与愿违,尤其是教学目标似乎就是那样的可望不可即。这必然会引起人们比较足够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会阅读;帮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年年岁岁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在做着让学生去学会阅读感悟的思考,尤其在某些程度上积极揣摩,建构适应学生阅读感悟的课堂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其结果总不是那样的理想,深入反思,也显得比较茫然。是钱梦龙先生之“着眼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真实的语文课。”的话语令我们耳目一新。怎样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去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具体思考如下。
一、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需教师真心实意地帮
也许人们会这样去问,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我们还没有去真心实意地帮学生学会阅读?这应当恐怕就是那样的危言耸听或者就是有些故弄玄虚了吧!或是我们又何必这么自责了呢?但如果歇斯底里去思考,我们还真没有能够完全做到去帮我们的学生。我们一些所谓的严格要求学生,机械重复的作业训练,从一些角度还不是为了应试教育?譬如,学生的读,我们往往都是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去把一些古诗文背熟,去将叙事性文本中的关键段落背熟,好在具体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时不至于失分。就是让学生在课堂阅读感悟中去读文也都是要求学生去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往往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殊不知学生还没有能够完全介入文本,能有感情去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性文本内容,语言文字的表达都是上乘的,让学生去读时,那语言之轻重缓急的处理学生一时是不可能把握得很准很准的。如果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去有感情地朗读,那学生只可意会为大声大叫,其实质是一个个学生都不可能进入其有感情朗读之境界的。所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首先需要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学会读。如《鞋匠的儿子》是一篇语言朴实、饱含深情的叙事性文本,文本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伟人的智慧、仁慈、正义与自豪。所以,真正能够让学生获取阅读效果,必须真心实意地帮着学生建立起会读的功夫。教学中如果将伟人的智慧、仁慈、正义与自豪作为主线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去潜心阅读,那学生才可以读出林肯的伟大。要不学生还会以为林肯就是一个十足的懦夫总统,在治国上不会有所作为。
二、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需教师切实有效地帮
也许大家都这样去说,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还是课堂中的互助性阅读感悟,甚至就是课余所要求学生的拓展延伸性学习,有哪里不体现着对学生阅读感悟的帮助?从我们所给学生的帮助看,应当是体现着的,但是充分体现着的是一种十足的抄近路的帮。小学生的阅读感悟也是需要去进行个性化阅读感悟的,但我们都比较地压抑着学生。在不少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感悟得过来时,往往我们便比较多地以自己的讲授去替代或者就是完全替代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应当说这不可能起到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阅读感悟的效果,平时的教学切不可这样去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圣平生少有的一首快诗,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杜甫极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中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所涉猎的事物,如果不去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不让学生产生真实意义上的感悟,学生是根本感悟不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诗人之情感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去比较轻轻地读,然后再去比较自由的默默读,最后再引导学生放声地读。如果在学生的读中,再比较恰当地穿插进教师的范读,教师在范读时不仅仅就是简单的朗读,而在读中有意识地传递着空间语言,进而让学生能够比较理想地读出“即从”“穿”“便下”“向”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学生便比较渐渐地将作者淋漓尽致的惊喜心情读到位,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感悟的飞跃。
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需教师积极稳妥地帮
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育教学的诸多实践也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阅读感悟如果是那样的操之过急,小学生是获取不到真实意义上阅读感悟效果的。作为语文教学从小学生意义学习的角度思考,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需教师积极稳妥地帮。如何能够做到积极稳妥地帮?对于学生的阅读感悟,不是去替代,而是去点拨。小学生也是可以在教师点拨的前提下实现“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奇效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的《观书有感》,诗歌围绕池塘之水生发出这样的道理: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和敏锐。小学生学习这样的诗歌,感悟这样的道理,而且就是能够从诗行的字里行间挖掘出如此深刻的内涵,有相当的困难。教学时直接告诉学生,作为教师显得比较轻松。可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缺失,是一种自主阅读感悟的缺失。如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够抓住火候,给学生以点拨,那则可获取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良好效果。如学生通过读基本把握住诗行的意思后,给学生以这样的点拨: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从诗行中你们发现一处提到读书了吗?虽然没有提到读书,但凭着大家的慧眼和睿智还可以发现的。在老师的提拔下,学生不仅仅就在诗行的字里行间去挖掘,而且就是那样比较理想地穷尽着自己的思维。学生便产生这样的发现:诗人用方塘来比作自己的心智,方塘之所以那样的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诗人之心智的开豁和敏锐,其实就是自己之广博的汲取。学生便悟出这样的道理:任何人都应当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这样的比较积极稳妥地帮助学生,才是一种比较真正意义上的帮。小学生虽然还不完全真正明确老师的用心,但逐渐会能够悟出其中的奥妙的。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