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辉琼 杨 靖 李 黎
肩关节外展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康复护理
桂辉琼 杨 靖 李 黎
目的:探讨肩关节外展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康复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后两组均应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指导,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周至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正确应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再辅以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肩关节;康复护理
肩袖是指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1],这些肌腱复合体能够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与稳定性,一旦肩袖损伤,就会引起肩关节疼痛、无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从而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鉴于此,为了帮助这类患者取得更好地治疗效果,我院在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给予肩关节外展支具辅以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2~58岁,平均(32.63±9.16)岁;左侧肩袖损伤27例,右侧16例。研究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4~60岁,平均(33.10±8.95)岁;左侧肩袖损伤24例,右侧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均应用肩关节外展支具,肩关节外展支具由肩部吊带、前臂吊带、腰部固定带、1个握力球以及海绵楔形支具组成,整套支具表面都有厚绒布包裹;使用时,将肩部吊带缠绕在健侧肩部上,腰部固定带缠绕在腰上,患肢放在前臂吊带上,舒适度可使用粘带扣进行调节;固定好以后,患侧手自然握放前部握力球,起到支撑的作用,并配合功能锻炼,行握拳、放松动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1)术后第一时间。在手术室帮助患者佩戴好肩关节外展支具,佩戴时注意保持肩关节外展45°,松紧保持“1指”距离,避免过松导致行动时疼痛,过紧又会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压疮;并同步开展健康教育,一边佩戴一边为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舒适体位,遵医嘱调整吊带的松紧度,保持肩关节适当的功能位等。(2)术后1 d~4周。主要以被动康复锻炼为主,采用Codman练习法,即钟摆运动、水平位运动、牵伸运动3种,每天5次,并逐步开始在肩关节减负荷状态下行活动度锻炼。(3)术后5~7周。术后使用肩关节外展支具4~7周后,胸前及腋下加软垫保护,自我感觉疼痛减轻后,开始主动康复锻炼,行握拳放松动作,每组10次,每天2组。适当开始进行患侧肩关节外展、屈曲、内外旋等动作,频率不宜过快,应循序渐进。(4)术后8~12周。重点观察术侧患肢的颜色、疼痛及预后情况,若无意外可开始行肩关节抗负荷康复训练,并逐渐增加幅度与肌力耐力的训练,完成肩关节外展60°~90°、前屈140°~160°、外旋40°~60°;同时,注意针对患者康复状态调整方案,以适合当前患者的情况。(5)术后12周以后。在前面的基础上,增加患肢精细训练项目以及肩关节主动活动的范围与强化康复的护理措施,并加强肩关节协调性与灵活度的训练,主要内容有抗阻力外旋 、 抗阻力内旋 、肱二头肌屈曲训练、 单臂滑动等。(6)6 个月以后。开展所有能够承重的全面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患者注意康复锻炼的自我管理,定期电话回访,以便最大程度地实现肩关节康复,并嘱患者。定期复诊。
1.3 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系统(ASES)进行功能评价[2-3],包括疼痛(50%)和生活功能(50%)两部分,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明其肩关节功能越好。随访1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及术后1年ASE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比较(分,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是临床上治疗肩袖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案,具有安全性高、出血少、创伤小以及对关节内干扰低等优点[4]。但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体位管理一直是骨科护理的重点,在肩关节功能恢复中具有消肿减痛、增加舒适,促进预后的重要作用。而肩关节外展支具作为一种静态固定式肩矫形器,又称肩外展矫形器[5],尤其适合于肩关节手术后的体位固定,其特点是可将肩关节固定在外展、前屈、内旋和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功能位,并在患者站立或卧床时,可使患肢处于抬高的位置,以利于消肿、消炎、止痛[6-7]。并且,肩关节外展支具还可以根据患者需要,通过调节螺旋杆,使肩关节达到更为理想的外展角度,左右侧均自由可调节,关节功能位伸缩可调,此外还可以打开活动[8]。因此,本品完全满足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护理要求与体位管理。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将康复护理融合到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在肩关节外展支具的应用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护理[9-10],通过术后强化健康教育、被动康复锻炼及主动康复锻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肩关节外展支具及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迅速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与相关文献结论一致[11-13]。
综上所述,肩关节外展支具不仅造型美观、穿戴方便、调整自如,而且功能稳定、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到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护理中。
[1] 高庆峰,何耀华,王勇平,等.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7):553-558.
[2] 黄成龙,吴 华,陈 刚,等.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介入的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55-259.
[3] 谢 娟,陈 刚,曾 明,等.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76-380.
[4] 钟 珊,刘晓华,覃鼎文,等.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的康复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40-43.
[5] 唐 炬,朱 伟.肩袖损伤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的疗效比较[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1):17-20.
[6] 真启云,费文勇,张云区.肩关节外展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1011-1012.
[7] 毕建超,刘焕彩,吴晓林,等.关节镜探查清理术联合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J].山东医药,2014,54(11):76-77.
[8] 张伟明,杨 帅,谢 青,等.康复训练在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术后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43-46.
[9] 尚西亮,华英汇,陈世益,等.肩袖修补术后再断裂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9):965-970.
[10]王 峰,吴仁春,韩望春,等.全肩关节镜与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0):1048-1052.
[11]庄晓珊,俞 霞,周 辉,等.阶段式康复锻炼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5,37(23):1951-1952.
[12]丁玉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13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98-100.
[13]傅红平.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3-24.
(本文编辑 陈景景)
518172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骨伤科
桂辉琼: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06-01)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