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文本让语文阅读课堂更高效

2016-12-07 12:55蓝丽云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教学

蓝丽云

【摘 要】本文提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四个角度阐述分析了如何通过研读文本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研”题目,自主质疑;“研”词句,揣摩主题;“研”矛盾,体会心理;“研”细节,升华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研读文本 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97-02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很多教师过多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热闹,而忽略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度阅读,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拒绝这样快餐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主旨内容,引导学生品鉴文本内容的精细之处,领会文本内容的深刻内涵,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这样的做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本色教学,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读,成就智慧语文课堂,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研”题目,自主质疑

新课标中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通过自主提出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感悟。其中,抓住课文的标题进行有效研读是深入文本的关键一步,在研读题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以及情感等,为深入文本解读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囚绿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通过引导学生研读题目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及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一板书课文的标题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看见学生的积极性这么高,于是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题目进行探究:“同学们,看见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学过那么多的文章,使用‘囚这个字作为题目的很少,因为囚禁的对象一般指的是人,那么,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做题目呢?而且绿色是一种颜色,囚禁颜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实现囚禁颜色的目标?”在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很多都是我们在课文学习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研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对题目的质疑进行文本题目的探究,在质疑题目的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大家主动走进文本,积极思考,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获得自己的感悟,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动态的思考过程中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研”词句,揣摩主题

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研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之一。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之处进行文本的研读,而抓住词语进行深入体会,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获得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受到文本中情感的熏陶。

对于高中生来说,诗歌的理解仍然是他们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轻松学习就是教学的重点问题。例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语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掌握文本的主题所在。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句诗带给了我们无尽想象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在这句诗中的巧妙之处。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学生对这话产生了自己的感触:“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金柳比喻成新娘,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新娘一定是非常漂亮的,结合后文的艳影一词,更让我们体会到康桥的魅力,可见作者对曾经生活过的康桥的喜爱以及留恋之情。”

这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语句以及重点词语进行深入研读,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掌握了文本的主题所在,从词句出发研读文本,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操作,可以让学生在体会词句深意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上以及思想上的深刻体会,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三、“研”矛盾,体会心理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般都会贯穿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小说更是如此。通过研读小说中的矛盾之处,能够很好地掌握文本内容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研读,往往会发现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细节所在,体会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文本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因此,研读文本的矛盾之处,是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内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对于林黛玉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把握是文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言语矛盾之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获得了具体的感知。在这篇课文中,当林黛玉初次见贾母的时候,关于自己读书的回答是“只刚念了《四书》”,而在回答宝玉相同的提问时却说(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7页)“不曾读,些许认识几个字”,这两次的回答显然是矛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之处呢?是不是作者写作的败笔呢?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这一问题。通过大家的认真琢磨,联系当时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黛玉这样的表现和贾母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作为时时小心的黛玉,当她意识到贾母反对女子读太多书的时候自然会改变自己的回答。

在这篇课文中,通过研读文本中的矛盾之处让学生对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透彻的解读。文本的矛盾之处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之处深入研读,有助于学生体会文本人物的心理特点,激起思维的火花,获得自己的感悟。

四、“研”细节,升华素养

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或者感染人,有的得益于作者的精妙用语,有的在于文本丰富的情感表达,还有的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细节。细节虽小,但是却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进行研读,可以让文本的精髓得以呈现,实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

例如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一天时间里上演的周鲁两家的爱恨情仇,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让我们感受到这部戏剧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感觉。在这篇文本中,作者精心设计了很多的细节描写,而品读这些细节对于我们把握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冷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抓文本的细节问题,而有的学生在精读文本的过程中就抓住了周朴园自诩自己的家庭最有秩序,但是在回家之后却和家人连礼节性的问候都没有,和妻子繁漪之间更是连面都不见,以及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等细节,可见这个人的冷漠以及自私专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抓住这样的文本细节进行研读,让我们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品读文本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的深入研读是阅读教学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才能主动触摸文本,在走进文本深处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文本中的丰富情感,这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研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下研读文本,让我们的大语文观念落到实处,展现语文教学的大智慧。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