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6-12-06 16:57郑书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微课程模式翻转课堂

郑书燕

摘 要: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展开,所带来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起着重大转变。“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培训、学科教学及企业培训等领域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职业院校把企业中的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微课视频直观地展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 翻转课堂 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的理念及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与时俱进地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目前的社会和学生时代性的特点。国家发改委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总体的思想是服务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指导方向,把工作流程和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整地贯穿于教学当中,教师也在不断地更新教法推出微课及翻转课堂,把企业的实际操作及技术点用微课表现出来,把难以理解和无法讲清楚的重点及难点用“微课程”来表述,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把问题简单视觉化,学生们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图画直观地学到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将碎片化的知识加以整合来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

一、“微课”制作的基本要求及课程结构的贯穿

(一)“微课”这个名词不是特指名词而是泛指名词,如:电视微课、电影微课、广播微课等,在教学中我们把它称为教学微课,目前处在初级阶段,成熟发展仍需要多方努力。“微课”是以阐述某一个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制作一门“微课教程”先从每个章节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及热门问题以视频+动画及图片的方式制成一个长七八分钟,昀长不超过 10分钟的微课视频,也是学生们在 10分钟内注意力昀集中效率昀高的时间段。由多个微课视频组成一门微课教程。再把碎片式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连接及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结构完整地贯穿于这门课程的始终。

对一门“微课”的开发流程分为:选题,也就是选择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必须是老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撰写脚本。寻找素材包括文本、动画、图片、视频、PPT及后续工作要进行摄像和录屏等工作。为了更加美化视频和突出“微课”内容,后期制作像剪辑、配音、字幕、片头、片尾等来体现一个“微课”的整体设计,不但美观,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松地学到知识。“微课”简洁的内容特点、清新的画面描述、优美的动画及 PPT的设计易于学生们接受并留有深刻的记忆。

(二)“微课程”内容设计要重点突出

“微课程”内容设计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抛出本次课程要讲的问题,学生可以从网络里寻找也可以从书中查找,总之先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这时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很好的组织能力和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寻找的答案来总结、归类、选取所需要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采用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语言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在“微课”中提倡用多媒体 PPT课件(或白板课件)方式呈现板书,也可以呈现挂图、实物等展示在恰当的位置。在“微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 1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使“微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课程”教学,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微课程”要重点解决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费时难以理解或无法展示的教学内容。

二、网络信息化在“翻转课堂”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展示工具,而是支持师生角色变化、学生主动探究、实现教学结构变革的“必不可少”的支撑要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是由传统的教师授课翻转为教师布置好下节课学习任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但起到的是掌舵的作用,把握知识的重点内容给以答疑解惑。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导权转移到学生身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里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课堂中,教师要辅助学生进行筛选吸取精华。学生们可以利用各种模拟实训中心、实训室及软件设备在多媒体、计算机房来完成模拟操作训练。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社会日益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环境中,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思维扩展、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翻转课堂”就是这种变革的具体体现。

“翻转课堂”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推广教学改革成果,将继续开展“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创新教改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网络信息,以此带动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微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让学生重新找回了学习自信。

三、“微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015年 11月 2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决定继续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着力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机制、新方式和新模式,“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助推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激发了老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和课程改革的动力。录屏软件录制(录屏软件 +PPT)的应用、 PPT的美化技巧的制作、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的整体设计,激情的教学、鼓励性提问,允许同学借助手机搜索呼救,等有刺激性的考核,以创意为评判的重点。

(二)“微课程”教学脚本设计的准确性和科学合理性

“微课”脚本设计,简单地说就是一条条的文字命令,通过这些文字命令按照程序执行,便可完成拍摄及制作工作。脚本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制作的效果,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要遵循三个原则:实用性、趣味性和教学性。画面丰富、场景自然过渡。为完成一门系列性的“微课程”,需组建资源开发团队,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发挥职业教育特色和优势,创建更加开阔的职业教育“微课程”系列。加快汇聚以“微课”为代表的学习资源 ,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开发更便利的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微课程”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高职院校及中职学生不同于优质的本科院校,其缺乏学习自觉性,要想达成预期教学效果,必须建立相应的学习评价机制。对于远程教育缺乏系列“微课程”及贯穿的知识体系。

(二)缘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有效教学模式尚需继续探索与研究,尚未形成理论性、专业性以及系统性很强的设计体系。评价方式的研究少,评价标准少

(三)教师还不熟悉微课设计原理

体现在:不熟媒体联姻教学设计、不熟编写脚本设计、不熟 PPT技术处理、不熟录屏技术、不熟视频拍摄及编辑技术。

五、对微课发展趋势的分析

重点未来的在线学习( E-learning)和移动学习(M-learning)成为“微课程”的主流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所提供的情景、便捷、交互的个性化的学习。系列的“微课程”为网络学习者提供了资料。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的媒体工具同样成为“微课程”发展的载体。逐步使微课程的知识内容的“零散化”和“碎片化”向“组织化”“专题化”发展。重视“微课程”开发团队,提高团队整体教研水平,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组织有分工的团队协作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展开,促使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起着重大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改变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和被动灌输的局面。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探索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转课堂”或“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培训、学科教学及企业培训等领域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对“微课程”的理解认识尚未统一,资源建设尚未成型,评价模式尚未完整“微课程”组织化、系统化规范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教师对未来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山西华兴科软有限公司 PPT

[2]推动微课技术应用促进教育教学变革青岛市教育局作者安善航

[3]陈希.翻转课堂在概论课上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4年15期

[4] 姚佳琴.微课程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

[5]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猜你喜欢
微课程模式翻转课堂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永续债券探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