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迎盈
摘 要:提问与回答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但却很多教师只把提问当成活跃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其实有效的提问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学习能力 有效设问 课堂教学
在《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了课改后培养的目标调整:“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核心,这很多老师都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不能满堂灌,一定要多提问,但如何提问,提问什么,从问题中要给学生什么启发却少有老师注意。
有效设置问题关键是设问时一定要在自己的心中明确什么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什么是你想要学生说出的内容,对于你所提的问题学生会作怎样的思考?怎样问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想出你想要的答案。明确合理的设问才能让学生准确地回答出你想要的答案,否则无论教师如何使出浑身解数来引导,学生就是不往你要的答案里走。在曾经的一次听课里,我就看过一位老师在复习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当学生画出了实验电路图,为了让学生明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老师指着图中的滑动变阻器问:“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学生齐答:“保护电路”这显然不是老师要的答案。于是老师又问:“一般在实验中用的电源电压不太高,还要滑动变阻器吗?”学生有点茫然,但因为是公开课,为了不冷场,还是有几个学生小声说:要。但也有一个学生说:“好像可以不要。”旁边听到的老师就开始笑了。老师接着说要的学生的回答顺着问:“为什么要?”学生答:“改变电阻”这很合理,滑动变阻器顾名思义。老师还问:“改变电阻干什么?”学生答:“改变电流。”这下全完了,因为到了这,是没法再走到老师想要的“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观察电流是否发生变化”的答案上了。老师只能自己说出答案,学生当然是努力地记了下来。但这样的记忆效果可想而知。
同样的知识点,在复习电功率的内容时,我一上课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现在老师想测量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继而追问:“为什么要电流表和电压表?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测电流和电压”。“为什么要测电流和电压?”“因为P=UI。”通过一系列的师生问答,让学生一个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任何实验的设计都是有理可循的。然后让学生在只有一个灯泡的简单电路中添加这两个表,形成一个初步的实验电路。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电路有没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开始有几个学生提出了滑动变阻器,我问滑动变阻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学生的回答是保护电路。当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转入了另一个问题: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是不是小灯泡只要工作,它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学生很快要想到灯泡的电压要是额定电压。然后我再问:“现在要测量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但手头只有一个4V的电源。如何测量?”马上有不少的学生就喊出来了,“用滑动变阻器”。我继续追问:“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学生也很顺利了答出了:“调节灯泡的电压。”同时也有不少学生想到了:“保护电路。”在完成实验的完整电路后,我又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我要测量的是一个家用电风扇的电功率,用伏安并不实际,有没有另一个更好的方法?”有部分学生想到了电能表,问:“电能表有什么用?”学生答:“测电能。”我再问:“测出电能之后,如何能得出电功率?”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公式P=W/t”。同时也有不少学生知道,还要用秒表测量时间。接着,我让一个学生起来口头说出基本的实验步骤。然后我指着课室里讲台上一台正在转动的风扇问学生,如果老师要测量这台风扇现在的电功率,是不是直接在电能表上读出我们现在课室里一分钟所用的电来计算就行了?学生看了一下,周围还有很多风扇和日光灯在工作,马上想到,在这个实验中,首先必须要让所测量的用电器单独工作。接着我真的让这台风扇单独工作一分钟,同时让一个成绩中等和一个成绩较好的两个学生一起到讲台上来读数,结果两位学生无法读出风扇的耗电。我问他们:“为什么?”学生说:“示数没动”。这样,下一个问题又形成了:如何看电能表来记录消耗的电能比较准确?因为问题形成的背景,所以班上的学生兴趣盎然,热烈地相互讨论了几分钟后,很快有了答案:不直接读读数,而是用铝盘的转动圈数来计算。同时,也有不少孩子推导出了根据圈数来计算消耗电能的公式。通过这样一道题的延伸,我在这节课里复习了两条计算电功率的功率,也复习了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的概念,还复习了电能表的作用及各参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设计测量性的实验要从基本公式出发的这种物理思想。在一个星期后我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一个单元性的测试,学生对电功率的测量方法掌握得明显比别的班要好。同时,由于有一个了具体的情景作为引导,学生在用电能表进行实际功率测量时不难理解为什么用电器要单独工作,为什么要读圈数而不直接读读数,也提高了学生们研究问题的科学意识。
教学过程不是工厂车间的规模生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有效地设计问题,迫使学生有效思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互动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