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中的节奏与语言

2016-12-06 10:55:28博雅杰伊犁师范学院835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时值柯达伊奥尔夫

博雅杰 (伊犁师范学院 835000)

音乐学习中的节奏与语言

博雅杰(伊犁师范学院835000)

本文在分析节奏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总结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节奏唱名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节奏朗读活动,使得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语言在节奏学习中运用。同时,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像学习语言一样学习音乐”的音乐教育观念。

音乐教学;节奏;语言

一、节奏与语言之关系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最初的、原本的音乐是集音乐、舞蹈、语言、动作为一体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这点在原始居民和婴幼儿身上可以得到证实,他所强调的是整体的艺术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节奏、语言与动作的结合是自然的、有趣的、丰富的。在音乐当中,节奏是时间的组织者,是时值移动的时间表现,很多人认为它是音乐的骨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不存在没有节奏的音乐,但却存在不具备音高仅有节奏构成的音乐,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当然,节奏的概念可以迁徙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去,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对于音乐教育者和音乐学习者来说,如何培养节奏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文重点关注语言在节奏学习中的作用。

人对音乐的节奏感是否能在语言中获得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人从出生起,有两件事情是大人们必须要教的,一是学走路,二是学说话。每个儿童从出生下来,都能听到他们的妈妈和大人们给他说、唱儿歌和童谣。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如此。多以利用说话为起步的音乐教学,孩子们会感到熟悉和自然,他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技能的准备,学习过程比较轻松。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本身就具有节奏的韵律,在语符、语词、语音、语法等语言的构成要素中,语音及其相关的语调、语气,在一定程度上与音乐音响构成有相通之处。语音的物理性质如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和音乐的音响构成如音高、音长、音量、音色,是一致的。因此,在这一点上,通过语言来进行音乐学习和节奏训练是有益的。

二、像学习语言一样学习音乐

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祖国语言教育的方法是人类幼儿教育最优秀的成果。语言有着极为丰富的词汇,还有着复杂多样的句法,但无论在什么地方,一个正常的孩子都能流利地,运用自如地表达好那些难以掌握的语言文字。如果儿童有能力掌握像语言难度这么大的东西,那么其他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以学习母语时采用的方法来成功的掌握与完成。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幼儿是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的。一个新生儿,会去倾听周遭的一切语音,他们开始模仿所听到的字词,会发出一些典型的咿咿呀呀的声音。9个月大的时候,婴儿的舌头已经做好了清晰发音所需的准备。当大人们面对孩子一对一地说话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建构词语方面提供了非正式的引导。婴儿开始模仿生活上的用语,通过使用这些词语与他人的沟通,孩子们很快就开始即兴创造他们自己的短语和句子。接下来,他们学习阅读、书写所听到的和说过得文字和字句。这个包含着听、说、读、写的系统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尽管音乐是一个整体的作品,不是语言,孩子们还是可以像学习语言那样学习音乐。对于将要发展音乐理解力的儿童来说,来自于家庭的有建构或无建构的引导是必需的。

三、节奏学习中语言的运用

多数时候,节奏的学习会比较单一,老师通常会用简单念唱的方式来进行节奏的训练。

如果用“哒哒哒”的念唱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时,就要依靠孩子们对音符时值长度的理解和掌握来表现节奏。当孩子们对节奏的时值没有准确的认识时,就需要不断地模仿、重复来熟悉节奏。如果在这时候,我们将语言与节奏进行结合。如(谱1)

通过这样的方式念唱节奏,孩子们很快就能在语词的长短中去把握节奏的长短,之前我们也是说过,语言本身就具有节奏的韵律。将语词中语音长短与节奏的时值结合在一起时,学习过程会变得自然、有趣和简单,因此,语言的念唱可以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环节。

在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节奏唱名法和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朗读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1.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节奏唱名法

柯达伊采用了法国人艾米里—约瑟夫•契夫的节奏名称体系,经过不断充实和丰富发展为现在的节奏唱名法,这种方法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具有可读性,将语言中语音的长短与节奏时值的长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发挥语音本身的发音特点,这对于在开始阶段帮助儿童建立节奏感觉是有益处的。在节奏学习的初学阶段,通过音节的声音把握节奏的时值比抽象的概念性解释更为重要,需要在念说节奏的参与过程中,通过音乐实践来实现节奏掌握。当然,在教学中还需运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比如配以口读、拍手及其他动作,使节奏学习更为轻松和愉悦。

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 ti”

十六分音符“xxxx”读作“tiri tiri”

二分音符“× -”读作“ta—a”

切分节奏“× × ×”读作“ti-ta-ti”,

附点音符“וה读作“ta-m-ti”,“וה读作“ti-m-ri”

四分休止符“○”读作“噓”,八分休止符“○”读作“嘶”。

2.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朗读活动

所谓朗读活动(Speech)是奥尔夫教学法中最富有特色的内容。把儿童的语言作为音乐发展的基础,从语言活动组成、强弱、音高模式和节奏活动到唱歌(旋律)学习来学习概念,对儿童来说是自然的过程。朗读活动内容包括呼唤、童谣、儿歌、诗歌、格言以及词、词组等。儿童在朗读活动中,依据不同语言内容和朗读的不同节奏,来提取其中的节奏元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朗读活动有六个方面,即一是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二是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教学的练习;三是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四是语气的游戏;五是嗓音的声响游戏;六是节奏朗诵“小品”。

需要注意的是,节奏朗读活动在节奏型的选择上要由简到难,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尽量选择他们熟悉的语言、儿歌或童谣。因此以母语为基础的节奏学习时至关重要的。而且朗读活动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不只限于单声部的训练,也可以用多声部进行训练。

[1]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艾德温·戈登,余原译.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博雅杰(1982-),女,满族,伊犁师范学院教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时值柯达伊奥尔夫
国内外冠军选手桑巴舞竞技组合动作时值搭配发展动态的研究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2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西班牙语教学中虚拟式的时值转移问题初探
如何学习和借鉴柯达伊音乐教育——与米哈利斯的对话中引发的思考
柯达伊与柯达伊教学法
学习·研究·实践·推广——柯达伊教学法在北京市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333首读谱练习》中所体现的柯达伊教学法原则——纪念柯达伊诞辰132周年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