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阳
“互联网+”时代有效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措施研究
陈一阳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了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也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来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本文主要从“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入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有效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职跨级专业 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互联网+”是指应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来对传统的行业进行改造与升级,使之形成新的行业形态,进而推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1]。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业务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应用管理会计以及云会计发展,这就使得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转变。高职会计教育是会计人才的主要培育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了高职会计教育也要发生转变,在会计专业的改革、会计教师的转型升级以及学生的创业和实习与就业等方面都应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一)确立“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经济业务不断地进行转变,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原本坐在办公室做做账的会计,现在还需要进行业务跟踪,这种工作内容的增加使得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了高职院校要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调研,把握企业人才的需求目标,结合“互联网+”相关技术,改变原有培养目标,确立“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以及培养人才的方式上及时的体现与实施。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大对相关技术、设备的投入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形成互联网思维,进而促进教师的转型。教师具备了互联网思维就会,将传统教学课堂转变为确立“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课堂,以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为依据,开发多种教学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并且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聘请相关技术专业人员来进行。再有就是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相关技术设备的投入,并建立网络平台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实时掌握,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政府部门政策支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政府部门应多加大对教育的关注,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给予校企合作政策支持,吸引和鼓励企业也积极的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使得企业能够给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以指导,并且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以及实习的机会。同时在编写确立“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教材时,也需要企业专家参与进来,使得编写的教材可以满足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校企大力合作下,保障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使会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目前,由高职院校出来的会计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高职学校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发展会计人才需求目标存在着严重的脱节,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不明。现在的企业因发展的需要,要求会计人才需要掌握会计信息化等新技能来更高效的进行会计工作,但是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没有教授给学生相关技能课程。再有就是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的得到落实。并且高职院校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更是不够了解,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
(二)高职院校缺乏互联网思维,很少在教学中运用移动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技术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高职院校的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以及教师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会计专业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以中年教师为主,中年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会计教学中缺乏互联网思维,使得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再有就是移动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技术很少在教学中得到运用,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缺乏互联网思维,所以不够重视对相关软件和设备的投入,基本上只有在偶尔的教学课堂中会运用到简单的设备和软件,在其他环节均没有涉及到。
(三)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严重缺位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过程,政府和企业并没有积极的参与进来,而国外的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会有企业进行指导,并且政府部门会提供相应的政策来支持来鼓励企业参与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去。而我国的政府以及企业并没有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发展做什么,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中会显得力不从心。
参考文献:
[1]孙玲,赵建梅.“互联网+”时代下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64~65.